分享

一口吃出天津人小时候的清甜味儿

 天津实诚人 2017-11-30
这些年,天津的人越来越多了

  但天津味儿却越来越难寻找

  那些存在老天津卫记忆里的清甜味儿

  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买的买,捎的捎,卖药糖的又来了……

  橘子薄荷冒凉气儿

  吐酸水儿呀,打饱嗝,吃了我的药糖都管事儿

  小子儿不卖,大子儿一块”

  郭德纲在传统相声《叫卖图》里的这段吆喝说的是药糖

  一种起源于津城的传统风味小吃

  旧时天津有专门卖药糖的小贩

  胸前挎一阶梯式玻璃盒子

  每层四五个小格

  盒顶端有干电池中间有一小灯

  两侧有绒制的龙形

  名曰“二龙戏珠”

  卖药糖人将各味药糖分格放于其中

  手持镊子,走街串巷高声吆喝


  天津老例儿讲究每到换季容易“上火”闹嗓子时

  家里老人便会给孩子买药糖

  “吃糖治病”

  算是老辈天津人的一种传统习惯

  时至今日不少老天津人还是习惯买药糖吃


  天津卫的药糖熬制是非常讲究的

  把砂糖熬到一定火候

  加进了各种中药材

  用的材料不下十几种

  包括:白糖,豆蔻,砂仁,木香

  人丹,玫瑰,薄荷,生姜、食色和果味料等

  有的还须添加黄芪和人参

  熬制程序也非常繁杂

  首先将中药研成细粉

  同糖一起熬制

  需要文火不停搅动

  既不能熬得太老也不能太嫩

  熬得后摊在抹了油的青石板上

  摊开、冷却后再像和面一样反复揉透


  最后,再把糖擀成饼状

  用刀切成若干等块

  等风干放凉就成做了

  做成后的药糖:粉红的、橘黄的

  苹果绿儿的、淡黄色的、玫瑰紫的

  五光十色,晶莹剔透


  最吸引人的还是这卖药糖叫卖吆喝声

  叫卖时商贩要一连串唱出药糖的功能和成分

  合辙押韵吆喝起来一套一套很动听

  王宝山、连化清、李傻子……

  这都是当年老南市一带远近闻名的津门药糖艺人


  老天津人对王宝山记忆尤深

  民国年间

  王宝山在南市上权仙一带摆摊卖药糖

  他手里拿着一个“铁落子”

  拨得哗哗响

  口中念着他自己编的一套一套词

  出摊时的打扮也是怪模怪样

  一顶旧礼帽,身穿破西装

  戴着一副缺条腿的金丝边眼镜

  既有些边城的货郎模样

  又像一个独来独往的西部牛仔


  吆喝的声音打着嘟噜含混不清

  有时还摇几下铜铃铛

  不管倒哪里都是一副装疯卖傻的滑稽像

  从来没看他笑过

  不管到哪里,都围上一圈人

  小车后还跟着一群小孩

  可是他每天收车后就变样了

  见人打招呼,说话和平常人一样

  他还有另一种卖糖的方式

  卖糖前先表演车技

  在空地上打个场子

  围满一圈人时

  他再骑着自行车表演

  常使观众爆发出阵阵的喝彩声

  表演完了他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卖糖

  连化清住在西北城角城隍庙卫安公所旁边

  他也是串街叫卖

  连化清卖药糖前先说《三国》或《聊斋》

  至热闹关键处突然停讲开始卖药糖

  大家急着听便纷纷买药糖

  药糖卖完了再讲


  天津还有一种药糖是按一定配方

  将药与糖和在一起熬制称作“茶膏糖”

  具有止咳化痰、理气润肺、生津止渴、消食开胃功能

  块儿很小包成一包一包的

  这种小包的药糖中藏着很多天津人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

  卖这种药糖的有常摊儿也有流动性的

  这些人常常是和尚或道士的打扮

  有的还吹笙,曲调悠扬动听

  犹如药糖含在口中一般

  让人回味绵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