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丝镶嵌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铁血老枪 2017-11-30

花丝镶嵌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程淑美

程淑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曾当选“北京市第11届人大代表”,现任“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员”。

2008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聘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并被江苏省工艺美术馆聘为“特聘馆员”。 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花丝镶嵌技艺北京市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因作品已形成独特风格,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被誉名为“程氏花丝”。

程淑美的作品别具风格,体现了一种跨门类、超越传统的崭新工艺,除擅长的人物类作品之外,还有首饰、摆件、器具、文物复制、金镶玉等几大类。近年来,她设计制作的一些花丝镶嵌艺术品作为“APEC”、“G20”峰会等大型国际会议的“国礼”馈赠贵宾,中国花丝镶嵌随之迅速走向世界。

“佛的造像一定要端庄,不能太妩媚。”如今,与花丝有关的人,只要一提起观音造像,想到的必是程淑美。作为花丝镶嵌观世音造像的第一人,程淑美在行业里被称为“程观音”。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花丝镶嵌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金银错工艺,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尤以编织、堆垒技法见长,而且还常用点翠工艺,取得金碧辉煌的效果。 对宝石的大量运用完善了宝石镶嵌工艺,是明代花丝镶嵌首饰对中国传统首饰的最重要贡献,它改变了中华民族传统首饰重纹饰轻宝石的传统。

大师作品欣赏

对于观音的设计,程淑美做了很多研究,首先将观音的头身比例按照正常产品尺寸设定为6个半到7个头的高度,面相比例更是精致到分毫:“佛的眉毛是眉如满月,不能太立也不能太下垂。它像满月一样,是那种弧线的,眼睛是下垂的,不能睁得大大的。我在设计眼睛的时候,特别注意上眼睑的角度。

《杨柳观音》

此尊杨柳观音造像端庄肃穆,神态慈悲祥和,面相妙丽俊美,面带微笑俯瞰世间,左手托净水瓶,右手持杨柳枝。

作品设计新颖,构思独特,工艺复杂,技艺精湛。既是佛教文化艺术中最具独特风格的艺术珍品,又是尊奉典藏两相宜的佛教艺术品。

《叶上金蝉》

《叶上金蝉》采用写实的手法,再现蝉的生活状态。作品采用传统花丝镶嵌工艺制作而成,蝉翼以0.12毫米的花丝填成,达到了真正的薄如蝉翼效果。金蝉银叶,金银两种颜色的反差,使金蝉跃然银叶之上。底座选用天然荆棘根,力求达到自然和谐。木座刻唐代虞世南《咏蝉》诗一首,古代文人以蝉明志,寓意高洁。

《如意观音》

如意观音来源于六观音法像中的如意轮观音。观音以自由脚坐姿于莲台之上,左手捧花丝嵌宝如意,右手作护持状。观音坐姿优美,面相端庄、祥和。动态生动,衣纹飘洒,满身纹饰如花团锦簇一般。

北京传统手工艺术深受“宫廷艺术”风格的浸润,“宫廷艺术”并非是无节制地将贵重材料和精细繁复的工艺技法进行拼凑、堆砌,而必须同样以功能适用、审美艺术为规范、为基础,而后以精致、严谨、规整的做工来完成,是极高的审美标准与极高的品质标准的有机统一。

花丝镶嵌的传统作品往往大量使用宝玉石、象牙等进行镶嵌或结合,并且间以银蓝等进行大量装饰,虽然给观者以华丽的视觉感受,但同时花丝镶嵌工艺本身却被五光十色的附加元素所干扰,难以成为被关注的主要角色。相比之下,程淑美大师在作品的设计制作上对传统的创意观念进行了改变,坚持以金、银的花丝、錾刻工艺表现为主,充分发掘金、银自身的可塑性与表现力,强调均匀质地的材料在不同形态下的形成的不同质感,使花丝镶嵌工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视效主角,而不需要使用大量其它材料来进行提点,宝玉石、银蓝等只是作为辅助、衬托而已。

本文转载自“大国工匠”,内容有所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