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控制与操纵 #F1300
头颅终于被打开
一)心灵控制
这一周更新得很少,主要因为在看书。看一些“心灵控制”与操纵方面的资料。
有人说“心灵控制”好啊好啊,这话题我也感兴趣,我有一个舅舅前辈是“催眠师”。 其实“催眠”这一行,和“气功”一样,在严格的科学界是没有地位的。
虽然“催眠”被吹得神乎其神。莫文蔚,徐峥还拍了《催眠大师》。 但是在真正的科学界,并没有催眠成功的实例。也绝没有任何一个催眠大师,胆敢号称控制你的心灵。
另一方面,的确是存在一些“见微知著”的人精,类似于算命先生,拉斯普廷,又或者公司里的高高高高层。 他们可以透过肢体的颤抖,语速,口音,肌肉的微小颤动,来揣摩你的内心。
电影《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医生凝视克拉丽斯三句话。就推测出她出生于旷工家庭,童年不幸,数学老师来自于爱尔兰,十七八代祖宗《从小数点揭示的财富信息》。
但是,以上都不是“心灵操纵”。 因为他们都运作于一个很“Low”的层次。
在中世纪,有所谓的“炼金术士”,化学家的先驱们做了无数的实验。 可是无论他们多么努力,他们只能探测到“分子”级别的反应。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级别的。
一直到19世纪末期,高能物理学家研究出了“粒子射线”。 人类才可以打破原子核,探测到质子,中子级别的信息。 所谓T-1层的物理结构。
同样的道理,今天我们所谓的一切“心灵揣摩”,无论是催眠,算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他们全都运行在一个很Low的层次。 怎么Low,人脑是“没有打开”的。
今天的科研水准,最关键一点,“大脑”是不被接触的。 大脑类似于一个黑匣子。靠输入输出,来判断揣摩你的内心世界。 哪怕强横如鑫胖。他也不能确认一个满口“忠诚”的部下,是否真的忠诚。是否暗藏叛意。
二)MRI
哥哥是学硬科学的,我们自然不屑于“东方巫术”。催眠和算命,和跳大神无异。 事情真正的转折,发生在MRI。
MRI是什么,MRI是“核磁共振”。 就是今天在协和医院,仁济医院,几乎每一家3甲医院都可以看见的。 那种很普通的MRI。
MRI提供了一种方式,叠加比地球强50000倍的强磁场。 在磁场中央,MRI可以观察到人类血液的流动。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思路。知道了信号灯闪烁。 而不用打开大脑。
而人类的“电磁学”已经发展到了如此的地步。 我们知道,5G的手机信号,可以在极其幽深的房间,辨别每秒数百万次的颤动。 那么,人类可不可以“侦测”脑电波呢。
答案是可以的。直到近年才可以。 直到最近几年,MRI的精度,才可以读取如此微弱电波。
1)微弱信号 2)数字化 3)大数据
人的大脑,总功率只有20瓦。却有140亿个细胞,1000万亿条突触通路。 大脑如此复杂,请问如何研究。
科学家们,把大脑分成300 * 100的网格。 MRI核磁共振,每隔1毫秒,记录一下“格子”内的电磁信号。
这个原理,就象“数码相机”一样。 数码相机,并不能还原真实的世界。可是随着“分辨率”精度的上升,它最终能让世界颤抖。
2001年我买的第一部数码相机,只有30万像素。照片质量惨不忍睹。 可是此后的200万像素,600万像素,2100万像素呢,40000万像素呢。 世界被真实记录,无处可逃。
科学界的第三个工具,是“大数据”。 MRI的每一次运行,约十分钟。会产生2.5G左右的数据。 随着“精度”的上升,这个数字还会海量增长。
而人的“脑电波”,坦白说,直到今天,还是一堆散乱无章的数据。 在分割成数万的网格中,有一些会亮起,有一些会暗灭。谁也不知道哪片代表啥函数,谁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直到近年,一项新的技术崛起:“大数据”。 大数据是处理“脑电波”分析的绝好载体。几毫秒百兆级的数据颤动,全部都扔给云端服务器。 AI不是“自我学习”能力很强么。你自己给我算出个规律来。
1)微弱信号 2)数字化 3)大数据
三件事合力。在最“前沿”的脑电波分析,科学家搞出什么成就呢。
他们让志愿者观看1~10的卡片。每一个人重复几百次。 把每一次的脑电波都记录下来。 然后他们把这些数据扔给服务器。让大数据“统计”脑电波中的特征。
目前,这项实验的准确率是: 100%
三)人机接口
很多事,我们知道,它总会来的。 目前主流手机摄像头2100万像素。从来没有预装80000像素的手机。 但我知道这一天总会来的。只要摩尔定律存在,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MRI及相应的“脑电波”检测,是一个天才的创意,巨大的突破。 人类第一次在不用开颅的情况下,可以观测到“脑波”。并且输入大数据服务器进行硬算。
虽然这项技术,现仍属于非常初级,原始的阶段。 但只要框架搭起来了。后面等“计算机速度”指数增长。未来总会来的。
还有一种办法,可以极大地“加快”这一个进程。 磁场的衰减,和距离的4次方成反比。 人类经过了脑骨,增加了额外的1cm损耗。更糟糕的是,脑骨还是“不导电”的。更使得信号急剧衰弱。
在人类现有科技下,要想获得“更强大”的力量。 一种速成的方法,把脑骨切掉。把电极直接插到大脑上。
在加来道雄《心灵的未来》中,他构想了这样一种场景。 头盔终究还是不方便,在头皮上贴电极片,也不是良好的办法。 长远来看,应该用“纳米针”。
这种只有几个纳米的细针,可以透过人类的颅骨。直接抵达人类的大脑。 一个人脑上,可能插几万几亿根“纳米针”。而个人毫无所觉。 甚至更进一步,每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作为婴儿状态。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颅骨插针”。
纳米针可以探取脑电波信号。把它们传到颅骨外。 然后再集中起来,被家里的Wifi路由器吸收。 也就是仅凭人类肉体,就可以连接Wifi。 “颅骨纳米针”有很多种用处。 人类最原始的输入工具,是键盘。庞大而笨拙。 苹果公司“手势控制”出台之后,引发了巨大的轰动。Apple一跃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iPhone赚了无数无数的钱。
但“手势控制”依然是一种中间过渡产品。
微软的Kinect,通过多部摄像头,根据人身体的摆动,判断手势和踢脚。 芝加哥大学宣称他们可以通过室内Wifi波动,判断人的行走。
目前的一些小公司,则试图使用电脑上的摄像头。 摄像头会不断跟踪你眼球的移动,从你的视线焦点,来决定下一步操作。
无论以上所有操作,都比不上“心灵控制”。 设想一下。你心中默念“左”,鼠标箭头就向左移动。 心中默念“右”,鼠标箭头键向右移动。 (既然电脑可以判断1~10,那为什么不能判断左右) *(当然也能监控闽赣字)
未来的炒作系统,甚至根本不应该有“鼠标”这种过时的概念。 你应该是睁开眼,身居于一座圣殿之中,打开哪间房间,就有相应的App操作。而你根本不用去思考,怎样开门。
“在大脑中植入纳米针”这样的想法,一开始会遭受人反对。 一定有古老而保守的人士,坚决使用“头盔”。无论如何不肯植针。
但它实在是太方便了。方便到你难以拒绝。 随着老一辈们死去,新一代的人口出生。他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心灵控制”无所不在的环境中。 他们对于“脑内植针”不会如此抗拒。就好比说,80后并不介意永远拿着手机。
历史,终究是无可阻挡的。
四)五感
探测是第一步,脑内植针是第二步。AD/DA则是第三步。
我们可以检测脑电波,从每秒1TB的庞大数据中,瞬间计算出人类的脑波,辨别指示命令。 从计算机学上讲,这叫做A/D。即由Analog信号,向Digital数码的转变。 但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计算。用数码信号,还原出“人类感受”。
不幸的是,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人类大脑的防线,没有我们想象的坚固和可靠。
在目前的测试中,哪怕仅仅只有非常低的精度。 科学家们依然可以控制人类喜欢,憎恶,平静,焦躁,鲁莽,回忆起某段记忆,或者短暂地失去记忆。
在“项目说明书”中,科学家们信誓旦旦地宣称,这是为人类好。 他们举出了一些实用的项目。例如“看电影”。
在未来,电影将不再只是一场“视觉”盛宴。 好莱坞会邀请一些人,到最宏伟的山巅,享受最珍肴的美食,观看盛大的歌舞,惊悚,刺激,爱情,巨大的幸福,让你嗨不停。
我们知道,一段数据,一旦可以Copy,它就必然可以Copy—deliver—Paste。 很快,它可以通过网络,传到每一个宅男的硬盘上。
你只要把它下载到你的“纳米脑针”,你也可以“体验”坐在米其林三星餐厅里面,吃着饕餮大餐。看着柳岩为你跳舞。
自有声电影以后,人类第一次有了“视,听,嗅,味,触”的五感电影。 这才叫“身临其境的感觉”。
虽然科学家们吹得天花乱坠。可是我对于这项D/A技术,始终是心怀怀疑的。 计算机刚被发明的时候,也没有人谈论“计算机病毒”。 而所有的美好体验,最终被黑客接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
整个流程,可能长达数百年。从最初最保守,不愿意戴头盔的一代人。到放心大胆,颅内插针的新新一代。 直到最终整个人类文明的毁灭。
五)尾声
心灵控制的第五部,是“感受”的修改和放大。单纯的Copy/Paste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欲望。 第六部,是记忆的灌入和篡改 第七步,是大脑的强化和进化 第八步,是大脑的串联和共生 第九步,是身体的放弃和纯能量化。
鉴于篇幅已接近4000字,这么暗黑的东西,我就不展开下去了。 总而言之,大脑是保不住的啦。
(yevon_ou@163.com,2017年9月20日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