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也需要跳出三界外 唐朝人喜欢写抒情的诗,宋朝人喜欢写讲理的诗。苏东坡的那首《题西林壁》就是讲理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些事情,确实要跳出来才看得清楚。讲类似道理的话,我更喜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然而,跳出三界外,何为三界?何为五行?还要费点口舌。有人说:三界是天界、人界、幽冥界,五行是天、地、人、神、鬼。还有人说三界是天界、人界、地界,五行应该是金、木、水、火、土。其实,金、木、水、火、土应是道家的概念,而非佛家的。根据《佛学大辞典》,跳出三界外的三界一是欲界,包括淫欲、食欲等;二是色界,色是指有形的物质;三是无色界,为无物质的世界。五行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进行、止观行;二是指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我们说的五行应该是第二种。三界五行应该是讲我们通过佛学修为而能达到什么境界。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则是另一种理想的状态,有点隔岸观火的意思。 为什么我说人生也需要跳出三界外呢?因为有些麻烦,如果不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是难以解决的。时间耗不起,精力耗不起,生命不能就这样毫无意义地浪费。世界上的道路千万条,应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但是,旧路不断,新路不开。人往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当然,也有置之死地而后死的。但人有求生之本能,只要不是深陷泥塘,总会有自救的希望。有时候,跳出三界外之后,就会发现那三界并不是什么天堂,实在用不着在那里瞎折腾。 要做到跳出三界外,就要多谋善断,而不要优柔寡断。跳出三界外需要我们平常就养成守纪律的习惯。对一件前景不明的事情,要给自己定个上限和底线。一旦事态发展越过界线,马上按既定方针办。当然,我们总会给自己找出拖延的理由,诸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等等看,说不定会有变化,万一怎样怎样了呢……总之,人要不想办某个事,总能找到理由。这时候,平常订的规则、自己定的纪律一概都不管用了。等事态失去控制的时候,才后悔不迭:假如当初就……多好!可惜,世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因此,倒不如当时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