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关于肥胖人几个腧穴的定位方法_温进之
2017-11-30 | 阅:  转:  |  分享 
  
俞偏于治疗慢性血病。

在配伍上,因气与血的密切关系,气为血

帅,血为气母,血病则气不能独化,气病则血不

能畅行,血赖气生,又赖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滞

则血瘀。故治疗血病的血海、膈俞,临床上常与

补气之合谷、足三里;行气之膻中、气海;理气之

太冲等相配。又因血与五脏的关系,五脏功能失

常所导致的血病,要取相关经穴配合治疗。如配

三阴交补血摄血;配心俞、脾俞可补益心脾;配

肝俞补养肝血等。这其中,膈俞长于与脏腑背俞

穴相配,血海则常与足三阴经穴相配,如血海配

隐白摄血止血,配阴陵泉健脾利湿,配三阴交健

脾养血;可配曲池凉血祛风等。此外,膈俞、血海

作为治血病的要穴,二穴亦常配伍使用,具有统

摄,补养全身阴血和畅通全身瘀血及清热凉血

的作用。在治疗皮肤病时,血热型宜加用合谷、

曲池;血虚型宜加用三阴交;血瘀型则可加用阿

是穴,或局部刺络拔罐,湿热明显者,加用阴陵

泉。二穴相比,血海更常于治疗皮肤病及过敏性

疾病。

4??h è

病例1:蒋××,女,21岁,职员,1996年12

月25日初诊。主诉:痛经4年。患者16岁月经

初潮起,每于月经期即感少腹疼痛,经色黑,有

瘀块,痛时喜温喜按,得热则舒,瘀块排出则痛

减,舌质暗,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中医诊断:

痛经(寒凝血瘀)。治以温经通络,活血调经。取

穴:血海、太冲、归来,用泻法,并于少腹部加灸,

隔日1次,经前3天每日1次,经10次治疗后

当月痛经大减。又于经前一周每日1次,连治2

个经期痊愈,未复发。

病例2:陈××,14岁,学生,1996年7月

18日初诊。主诉:眩晕乏力5月。患者素体虚

弱,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细。查血色素95g/L。患者因服用治贫血药胃肠

反应较重,故求治于针灸。中医诊断:眩晕(血

虚)。治以补血健脾。取穴:膈俞、血海、三阴交

为主穴,每次与足三里、脾俞、心俞、肝俞四穴分

别相配。用补法,每日1次,经治5次后食欲增

进,20次后血色素升至105g/L。

5? IóD

1张智龙,等.血海穴活血化瘀功能的临床研究.中

国针灸,1992;(4):24

2蔡国伟.膈俞穴注射川芎嗪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

的影响.中国针灸,1995;(1):1

(收稿日期:1997-03-26,成平发稿)

关于肥胖人几个腧穴的定位方法

温进之

(武汉市华中理工大学医院,湖北430074)

在门诊治疗时,常遇到肥胖患者,其腧穴定

位比较特殊。笔者在英国行医时,肥胖患者更

多。英国同行也常向我问及肥胖人的腧穴定位

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是肾俞、肩和秩边3

穴的定位法。现就个人临床体会,谈谈看法,不

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斧正。

(1)肾俞定位法:与脐平。患者俯卧:①于

脐部压一细塑料棍a,使之与脊背正中线垂直。

②再令一细棍b过a上一点且垂直于a所在平

面(即治疗床面)。③之后,再取另一细棍c过b

上一点,与脊柱表面贴近,且平行于a,则c与

脊柱正中线的垂直交点处为命门穴。在直线c

上,命门穴向左旁开1.5寸(指病人中指同身

寸。下同)为肾俞穴(左);向右旁开1.5寸为肾

俞穴(右)。

(2)肩穴定位法:上臂屈肘平举,此时肩

前部出现凹陷。手指按着腋前线皱襞,上移达

肩,所指之凹陷处(特胖人仍隐隐可见),即是肩

穴。

(3)秩边穴定位法:俯卧位。取骶管裂口下

缘点(A点),过A点放置一小塑料棍与脊中线

垂直,从A点向棍左移3寸,为秩边穴(左);往

右移3寸,为秩边穴(右)。

(收稿日期:1997-04-20,成平发稿)

·242·1998年第4期中国针灸

DOI:10.13703/j.0255-2930.1998.04.035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