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林拈花:牛屎中的江湖

 感通天下 2017-11-30


晚饭后散步去,大家跟着龙老师,沿着抚河,伴着虫唱,蛙鸣,静静走在暮色里。

 

老师聊起近日前来看病的那位“老医生”。原来老师的父亲跟老人家是师生也是故友,他们当年有很多趣事,这是后话了。

 

如今老人家身体抱恙,近来不思饮食,偏偏身边的儿子都不孝顺,自己也没几个钱,断然不敢去医院的,只好寻老师来治。老师辩证后,思忖着,老人家年岁高,加上多日不进食,补不得又泄不得,但眼下需用泄下法,可万一出了意外,他那几个不肖孩子浩浩荡荡闯来闹,实在招架不住的,但如果不进行救治,老人家也熬不了多久。

 

好在老人有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儿子,跟老师还算彼此了解信任,老师特意电话对方,向他说了老人家的情况,倘若不救治,你的这位老父亲就没了。对方自是深信老师,做出担保,请老师出手。

 

说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因为现在社会都以西医标准来评判,如果西医没治好,都认为是得了不治之病,是病人自己该死;而如果中医没治好,出现一例失败,就认定是医生治死了的,那么你从医生涯就此结束,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的保障,使得大多数中医如履薄冰,极少敢于冒险。所以中医治疗不仅得不到施展,也没法律支持保护,加上医患关系日渐恶劣,中医变得愈发被动。只要让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了,中医就会有更多的施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患者。

 

老师开了两剂小承气汤,陪他去抓了药,再给他塞了一些钱,让老人家先回去吃药。隔几日,老人家来跑来说已经能吃二两米饭咧,喜滋滋地坐下后,跟老师聊起很多往昔事情来。

 

老人家祖上原是蒙古人,当年带着驼队行走江湖,靠着一些绝活秘方,把游医这个行当干的风生水起。后来落脚抚州浒湾,生养了七儿一女,为了赚更多的奶粉钱,那时年轻好学的他得知龙家有医术,常来跟恰同学少年的龙老先生讨教一二。

 

说到这里,老人家悄悄告诉老师,说当年得你父亲传授一个方子,亲自用它治好了重症肝腹水患者。说起这事来他很是得意。

 

他跑江湖当游医很喜欢用这个方子给人治病。有一次去一个很远的小镇上行医,那时有一个人病重,几乎在家等死,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买了他的药回去。若干年后,他又游经那个小镇,不想被一伙人不闻不问直接给“架走”。他想,难道是我的药吃死了人,现在被人认出来押去算账?一路忐忑,不敢再多想,结果到了一户人家,被请上坐,好好地款待了一番才肯让他走。

 

你猜怎么地,原来那户主就是当年那个濒死的病人,因吃了这方药,身子逐渐好转,如今早已康健,那天好不容易见着了他,可不要好好感激么。游医多年,这也是他的功德一件,也很感激当年龙老先生的授方。

 

听了这故事,我们一番感慨,跟着好奇当年龙老先生到底告诉老人家什么神奇方子来着?老师嘿嘿笑,说那方子就是牛屎。

 

正当春季,田间地头,草木青青,花芽繁茂,待黄牛啃食,捡粪炒制,具百草芳香,是龙家用治肝病良药。

 

一说到粪便入药,免不得又要被各种黑,说什么“不科学”啦。

 

早在201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粪便移植治疗顽固性腹泻的论文,把粪便入药重新推到了国际医学主流的视野中。就在今年,Science期刊推出关于肠道微生物组的特刊,其中一项新的研究有助认识在进行粪便菌群移植(FMT)后病人肠道微生物组会发生什么。研究人员在代谢综合征病人接受FMT后对这些病人肠道中的细菌菌株DNA进行测序,发现供者细菌菌株在受者肠道中持续存在高达3个月,还发现供者细菌菌株替换受者业已存在的细菌菌株,或者在某些情形下,它们与受者业已存在的细菌菌株共同存在。

 

其实,粪便入药在中医里已有上千年历史,东晋时期,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这是最早使用粪便悬浮液(粪清)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以及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口服粪水治疗严重腹泻、发热、呕吐和便秘等疾病。

 

中药里有多成份不能很好的进入血液,用西方药理学不能解释其临床疗效,因而得不到西方医学界的认可,于是就说中医用药愚昧迷信?而恰恰这些不能被吸收的药物的靶向作用点可能不是人的细胞,而是肠道菌群。

 

有趣的是,我们都习惯性地认为高科技提炼的粪便就是科学药剂,似乎更加安全可靠,其实中医粪便入药不仅对供体的选择有具体的要求,更是要对粪便做长期厌氧处理,从而更能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呵呵,除了牛屎,老师还说中医还会用鸡屎治肝硬化,狗屎治胃癌咧。道在屎溺,不笑不足为道。




·龙家鲜药·聚天地之灵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