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时代管理变革的中国贡献

 昵称33542116 2017-11-30


------   【导读】   ------

       2017年10月 14日上午,被誉为“中国管理风向标”的“2017东沙湖论坛——中国管理百人会”暨“第三届中国管理国际学术会议”在美丽的苏州隆重举行。这是一场中国管理学界的盛会,今年的主题是“变化的世界 创新的中国”,探索全球新生态下中国管理的责任与使命,以求舞动中国管理的变革与创新。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姜奇平先生在大会上做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管理变革的中国贡献”的报告。

今晚,第五期东沙湖论坛回放与主题交流活动如期开启,我们将和大家一起重温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姜奇平先生关于“互联网时代管理变革的中国贡献”的精彩报告。


在报告中,姜主任认为互联网时代管理变革的中国贡献主要在于形成了不同于美式管理(管理1.0)、日式管理(管理2.0)的、以复杂性范式为核心的第三代管理(管理3.0)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并从管理变革的内核、管理学变革的方向和中国贡献的相对定位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报告全文如下:





精粹集要

       在第五期东沙湖论坛回放与主题交流活动里,我们重新观摩学习了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姜奇平先生关于“互联网时代管理变革的中国贡献”的精彩报告视频。围绕互联网与管理学的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管理理论等,大家纷纷发表了精辟独到的见解,活动讨论相当热烈。其中,人工智能学家主编、计算机博士刘锋先生和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丁陈先生作了精彩分享。以下是分享内容精要。


人工智能学家》主编、计算机博士刘锋先生:

 有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在工业时代一直有种水土不服的感觉,总是在西方国家的后面紧跟。但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在过去20年世界范围的互联网大爆发的时间里,中国明显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从学习,跟随到齐头并进到今天某些方面的应用和创新能够走在世界的前面,这个背后应该有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深层次原因,或者文化,或者基因,或者管理。


工业时代,出现了著名的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今天在中国的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互联网生态为中国的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研究土壤,为产生网络时代的新管理理论奠定基础。我想以姜奇平老师为代表的研究专家正是代表了这个群体。他提出的管理3.0之所以有价值,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不仅是中国的互联网,世界范围内的确出现很多之前管理领域没有出现的新现象,譬如说互联网生态企业的寡头化和巨头化现象。因为网络化的特殊结构,无法用工业时代的垄断和拆分进行解决,这在管理学上如何解决?


譬如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工业时代难以实现的功能,如可以大量使用兼职或分时工作者,保留核心的人才就能驱动庞大的企业运转;可以通过互联网组建专业智库群体,获得超额的智力支持;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阿获得产业链,生态的情报信息,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可以通过互联网用低成本获得用户意见和需求。


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出现了与泰勒的科学管理截然不同的机制,对于企业家来说,谁善于使用互联网几乎谁就占据了竞争优势。


也提一个与我们研究有关的现象。我们从2008年发表论文提出一个观点“互联网正在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类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并由此绘制互联网云脑(Internet Cloud Brain)架构。

目前看这个类脑架构比10年前更为清晰,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善于应用互联网,可能还要思考如何在这个类脑的互联网生态中占据什么样的有力的位置,或者如何与这个类脑架构中的核心部分形成紧密的关联,以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刘锋,人工智能学家主编,计算机博士,互联网进化论作者,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丁陈先生:


       大家好,非常感谢能有这个机会让我分享,我是做技术的,我将从做大数据的角度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在刚过去的双十一,国内的销售额大概在260亿左右,而在刚过去的美国的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销售额大概是28亿美金。从数字上看,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远远超过了美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巨大的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我相信这将会推动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我之前一直是在美国,最近几年才回来,中国这些年的确发展的非常好。听完姜主任的报告,我有很深的感受,当下的管理一定是以互联网为中心,那么互联网时代下管理的特征是什么?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是美国人写的,文中介绍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DataOps。


            目标:

            1、敏捷(Agile)

            2、自服务(Self-Service)

            3、协同(Collaboration)

            最终目标:

            创造力、创新能力、更高竞争力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看到了在巨大的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未来将有大量的数据的出现,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我们一直说大数据将对未来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另一篇文章则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的互联网经济,作者将数据看成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数据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IT拥有数据,也就是做技术的团队拥有数据,这些数据一般人不会用或者说管不好,只能靠IT团队帮助管理。虽然企业有很多数据,但是企业真正把它们用起来的能力非常弱。这篇文章提到IBM做了一个统计,实际上管理层70%的时间都花在收集数据,而不是分析数据、用数据上。这代表的是第一阶段物联网经济下数据的革命。


        第二阶段发展到市场部门拥有数据。互联网时代中,信息即是资源,了解客户为什么要买或不买自己的产品,什么样的客户买我们的产品,什么样的客户喜欢我们的产品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分析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正是在这种经济的推动下,那些收集数据为市场服务的公司发展得非常迅速。美国的一个统计显示,2011年从事收集数据为市场服务的公司大概有150家,到2015年上升到2000家,2016年上升到3500家,而今年到现在已经上升到5000家。在高速发展中的过程中,企业已经慢慢能够拥有、使用数据,这些数据更多掌握在市场部门而不是IT部门,也就是说数据从IT部门走向了市场部门。 


        第三阶段即人人拥有数据。我特别欣赏报告中提到的Simplexity,这个词是把simple和complexity两个词组合起来。最后我想用几句话谈谈我对这个单词的理解,管理靠人很难,靠理论太死板,光靠数据也很难,光有数据没工具等于什么都没有,有工具只能少数科学家会用基本没用。


        所谓Simplexity,就是收集大量数据,配备优良工具,人人都懂数据,个个都是专家,理论极为简单,大家都是老板。


丁陈,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软件工程、可视化编程、数据库、大数据研究及产品开发。1984年毕业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1990年获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软件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回国创业,致力于第二代大数据产品研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