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机物三元融合,未来社会将是怎样?

 yanyahoo 2017-11-30


潘教峰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院长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事长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什么是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


人机物智能技术

就是综合应用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通信、大数据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

使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实现互联

将智能融入万物

实现无缝对接、协同计算




在人机物智能技术的推动下

我们可以想象,

将出现通过信息资源

使人类社会、虚拟空间、自然空间、机器物理空间

联通互动、数字双生、虚实交融的景象

形成以人为中心的

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新社会形态




在这个新的社会形态中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可能真正实现

每个人将成为一个中心信息节点

围绕个人兴趣组织

利用信息资源

进行生产、生活和创造

在终身教育、创新创业、社交休闲、购物娱乐、健康保健等方面

享受更精准、更舒适、更高质量的服务






人与自然、机器智慧将成为伙伴


过去数百年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利用

让人类和自然付出了惨痛代价

促使人类反思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不应以损害自然来换取一时的发展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共生共荣、水乳交融

应是一种伙伴关系



科技创新

使人的机械力、智慧力、繁殖力不断外化

使独立于自然人而自主存在的“机器智慧”渐成可能

从长周期看

人工智能、脑科学等新科技的发展

将改变人与机器的关系

机器将逐步具备特定智慧功能

并从人类的工具和从属,逐步上升成为伙伴





人类正在向未来社会迈进


数字经济、智慧国家、智慧城市、超智能社会

都是人类社会正向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迈进这一历史进程的阶段性表现

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战略、规划、政策

希望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我国也因此大力推动“互联网 ”和智慧城市建设



新加坡——智慧国家


 2014年新加坡提出“智慧国家2025”的10年计划,其核心理念是3C:连接(Connect)、收集(Collect)、理解(Comprehend)。


该计划将构建“智慧国家平台”,建设覆盖新加坡全国数据收集、连接和分析的基础设施与操作系统,将收集到的各种感应数据反映到公共交通、能源供应、医疗保健等系统中,并根据所获数据预测公民需求,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欧洲——智慧城市


欧洲建设智慧城市起步较早,实施了“电子欧洲”行动计划、信息社会发展战略等,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交通及能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成功实践。


欧盟的生活实验室网络(Open Living Labs — European Network of Living Labs,ENoLL)于2006年由芬兰发起。ENoLL将城市打造成为开放创新空间,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城市生态,并以生活实验室为载体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通过生活实验室构建,让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用户,参与协作的体验、设计创新与示范推广,推行可持续能源、节能建筑、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




英国——智慧社会


英国学者提出《迈向智慧社会》:智慧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智慧城市、智能家庭和可控个人、智能工作、工作中的智能合作以及通过社会媒体平台的智能社交。


2015年起英国政府陆续发布有关未来城市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未来城市的科学、愿景、智能绿色基础设施、技术、土地使用、健康、能源、材料、产业等。




日本——超智能社会


 2015年,日本“第五期基本计划”提出建设超智能社会(也称为“社会5.0”),从社会形态发展角度描述了未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他们对超智能社会的界定是:能够将所需的物品、服务在所需之时按所需之量提供给所需之人,精细化地应对各种需求,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服务。其5个重点是:绿色能源体系建设、医疗健康研究与服务、先进的基础设施、生产与社会数据增值利用、农作物生产自动化。


其3个关键要素是:(1)以大数据为背景,不同领域交叉融合,可向任何人提供高质量服务;(2)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改变劳动环境,机器人将安全和高效地部分代替人;(3)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是开启超智能社会的关键因素,日常生活中产生各种数据信息将被收集利用。


在推进实施方面,日本多部门提出构建“超智能社会”的脉络,如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发布《 2030年研究战略》,提出创新协同机制、法律保障机制、人才与教育环境、核心技术研发支撑等措施。


潘教峰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院院长,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事长。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曾任中科院副秘书长、规划战略局局长、发展规划局局长、党组办公室主任、办公厅副主任等。主要从事科技战略规划、科技政策和科技评价研究。参加国家科技规划、新兴产业规划战略研究和编制, 科技体制改革研究、政策法规制订和文件起草。具体组织了'中国至20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研究和'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战略研究报告出版, 是总报告《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关于中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考》的主要执笔人之一。作为总体研究组组长, 具体组织了《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战略研究报告的研究与出版等。承担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未来重大科技项目、国家实验室建设等重大课题研究。具体组织开展了知识创新工程实施情况整体评估,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 国务院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等评估工作。参加了知识创新工程、'创新2020''率先行动计划'等方案、规划和重大改革举措的研究制定和推进实施, 主持起草了若干中科院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和重要改革方案。在Integration:the VLSI Journal, Graphs and Combinatorics, 《中国科学》《瞭望》《中国科学院院刊》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合著《中国与美日德法英五国科技的比较研究》《区域创新集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合编《当代世界科技》《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概况》等。

文章节选改编自:

潘教峰. 新科技革命与三元融合社会——关于雄安新区建设的宏观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 32(11): 1177-118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