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胖你该高兴才是,因为这是我们的基因优势啊!

 洛河ing 2017-11-30

减肥,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但是,有些人,他们就是可以狂吃不胖

堪称减肥届的“Bug”

那种任何时候都在吃吃吃,却从没见他们胖过的死瘦子,还经常在微信里用「不胖 X 斤不改头像」的头像拉仇恨

每天在网上,你会发现这种人还挺多的.....

最被我们熟知的就是那些大胃王了

像美国的26岁的油管博主Matt Stonie,长得帅神似布拉德.皮特,一顿可以吃下17斤的量,但是他只有57公斤重

加利福尼亚连续两届的大胃王冠军Erik Lamkin,30寸的披萨一个人就能搞定,他只有72kg

而且这个老哥的身材也是相当不错

没错,他们很能吃也不会胖

但先别急着羡慕…他们也就在比赛的时候会放飞自我

像Matt Stonie,他一周五天都会在泡在健身房里,平时饮食也清淡,蔬菜水果鸡胸肉,最爱吃的是鱼。

' 当然我一周五天在健身房中猛烧卡路里。既然我选择以吃为生,也意味着我要花更多时间照顾自己。这个非常难,并不是我们拥有超人般的代谢能力。'

Erik Lamkin非常喜欢骑行,参加过大大小小20多场业余比赛,2015年的加州业余公路赛上,他还拿到了第10的名次。

但是即便是这样,似乎没有什么说服力去证明他们为何不会胖

毕竟,他们摄入的热量,很大一部分是不可能只靠运动来消耗掉的

那为什么有的人就是吃不胖呢?

其实长胖与否很大一部分由我们的基因决定

对长胖影响程度大小排名:基因>饮食>运动

一百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每天生活在凶猛的动物之间,上打不过猛犸下跑不过兔子,弄得没办法,只能靠吃腐烂的动物尸体和昆虫获取必需的蛋白质。

后来好不容易学会了狩猎,蛋白质算是充裕了,但是野生动物的脂肪含量实在是少得可怜,单靠野果子也很难获取到足够的糖分。整天依旧是饿的前胸贴肚皮。

虽然之后学会了农耕,结果天灾人祸不断。500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能吃饱穿暖的太平盛世加在一起都不够1/5。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我们的老祖宗,那一定就是大写的“饿”

究竟饿到什么程度?

仅汉代一朝,史书中记录的由于饥荒造成的“人相食”就有二十一件。

一、汉高祖二年(纪元前二0五)——“人相食,死者过半。”

二、汉高祖二年(纪元前二0五)六月——“关中大饥,……人相食"

三、汉武帝建元三年(纪元前一三八)——“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四、汉武帝建元六年(纪元前一三五)——河南……父子相食。”

………

二十一、汉献帝建安二年(纪元一九七)——“江淮间民相食。”

漫漫的历史塑造了我们的基因,而基因则塑造了我们的体重

在各种天灾人祸之中,瘦子一定是死的最快的那个…

这并不是悚然听闻,1845年,已经进入工业革命的爱尔兰,一次土豆饥荒饿死了400万人

被搬上银幕的《1942》

人类在饥饿状态下,每天仅需要1000大卡左右的热量即可维持生命

如果你是一个标准身材的女性(55kg,20%体脂),体内的脂肪理论上可以维持大约3个月的生命…

假如你的脂肪总量翻倍,依赖自身的脂肪就可以维持6个月的生命。

一次次的灾荒,让人类不断的淘汰掉了那些不善于储存能量的“瘦子”基因,而DNA的每一次的基因变异,越有利于储存能量就越容易被保存下来。

如果将人类的历史比做一天,那么像如今这样资源富足的时间连一分钟都算不上,将适应饥饿而存在的基因放在现代社会,就好比把沙漠中生活的人,突然扔到江南水乡。

容易胖的基因在进化史上一定是好的基因,吃不胖的瘦子只是凤毛麟角的漏网之鱼

所以,能长胖你得高兴才是,这是基因优势

我们是强者的后代啊!

知道这个结论,不知道我们是应该开心还是难过

似乎长胖或长不胖,咱们的基因就已经帮我们决定了

就拿太平洋岛民为例…

萨摩亚人在3000多年前从东南亚向整个波利尼西亚扩张。超乎寻常的迁徙活动必然给他们带来连续的剧烈生理压力,身体热量消耗率低的人获得强力的天择优势。定居之后进入农业社会,繁重的体力劳动极大压缩了碳水化合物的致胖作用。

19世纪的萨摩亚勇士

然而到了现代,萨摩亚人不再种田,也不再划着独木舟出海捕鱼,多数时间都无所事事,特别是在美属萨摩亚,岛民原本蔬菜和鱼类为主的饮食传统已经消失,转而与美国本土的饮食结构相差无几。

直接结果就是,将近2/3的萨摩亚人成了肥胖患者,就连他们住在乡下的同胞,也有50%左右的肥胖率。

当代的萨摩亚勇士

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就发现了一个好东西:能降低肥胖风险的基因IRS-1。研究发现携带这种“瘦子基因”的人变胖的几率远低于其他人

这也就解释了我们身边那些怎么都吃不胖的人,他们很有可能是唤醒了体内的IRS-1

还记得BBC的那个纪录片吗?

BBC把十个声称「吃不胖」的瘦人聚集在了一起,四周内勒令他们每天摄入5000大卡的食物还不许运动,看他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四周后实验结束,他们都胖了。

然而,神奇之处在于:同样是摄入了超过自己所需两倍的热量,这十个人中有的人体重增加很多,有的人却增加很少。

比如增重最多的这位小哥,足足增加了 9.5% 的体重

而增重最少的,只增加了 5.5%

更有的人,比如这位亚裔小哥,虽然胖了不少(增重 8%)。但大家的肚子都变得圆滚滚了,他的体型却没什么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

经过对小哥身体数据的测量,发现这位亚裔小哥增加的体重里,只有 2% 是脂肪,同时他的基础代谢却增加了近 30% 。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换言之,你吃多了东西会变成脂肪囤积起来,有的人吃多了......他们基因会让身体去主动调节,然后把它消耗掉。

瘦子不胖没什么秘密,那都是命啊。

哎~

更拉仇恨的是,在实验结束后的一个月,在没有任何额外改变的前提下,他们都恢复了原来的体型和体重。

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在没有人为干涉的情况下(没有进行有意识地增肥或者减肥),每个人的身体,都会给自己的体重设定一个理想值。

想要改变这个设定的体重,不论是瘦人想要变胖还是胖人想要变瘦,都会是很痛苦的,因为你的身体会一直尝试让你回到这个设定的体重。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减肥(或者增肥)这件事,几乎不可能实现呢?生而为胖子,只能活该胖一辈子?

其实,也不用这么绝望。

所以,无论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运动和饮食的健康生活习惯,才是减肥(或增肥)最好的手段。

是命运的安排也好,是身体的存心作弄也好,每个人的身材确实都不是想胖就胖、想瘦就瘦的。毕竟我们都是血肉之躯,不是橡皮泥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