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叫精简主义?

 方远图书馆 2017-12-01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你一定听到过这句话,它是对“极简”这个概念最直接的诠释。说到“极简”,就不得不想到我们的邻国日本,这个讲究“断舍离”的社会。


  断离舍

  关于日本人的极简生活方式介绍,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在你的朋友圈疯传那么一次,看着他们空空如也的家,你会忍不住想趁爸妈不在时把整个房间都搬空。


  但是我劝你三思,毕竟国情不同。我们的生活,没有必要从繁琐走向另一个极端。日本地震频发,2011年的东日本9级大地震和海啸,导致约20000人死亡,30-50%的伤亡是由于物体坠落引起,所以他们认为住在极简主义的房间中,能够消除担忧。

  极简主义者不能拥有超过100件物品,不能有车子房子,不能看电视,不能娱乐,甚至不能有事业,还要能到处旅行。天那!

  咱大唐中土并非每天都处在地震的威胁中,从小就用惯了的日用品,强行扔掉,反而会因为不适应而增加麻烦。所以呢,冷静的看待“极简”二字非常重要,假如你并不想走绝对禁欲、如同坐监狱般的不归路,不妨试试:“精简主义”。

  一字之差,就不再要求我们扔!扔!扔!当然,也绝不是强调要买!买!买!

  而是——

  吃少一点,吃好一点;七分饱,粗茶淡饭,但别吃转基因,尽量用有机,食在地,食当季。

  穿少一点,穿好一点。买十条烂裤子,不如好好拥有一条精致的裤子。有品质便不过时,会选择就不浪费。

  拥有的少一点,就是为了拥有好一点,精简主义其实并不省钱,但能享受好物,让简洁的概念回归理性,从而珍惜好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简主义更像是德国+日本的极简主义,说说德国,说到德国品质,大多数人对其外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包括了“坚实耐用精致”这样的品质,设计离不开简洁、Less is More、包豪斯等词,近年来它还被赋予了文艺、清新的情感投射,而这些形容最终全部都指向一个目的:实用。就算在讲求“衣不惊人死不休”的时尚界,德国设计师交出的作品依然坚持其极强的可穿性。

  因此,我也试图归纳了下精简主义的四个特点:

  A. 耐久与实用是第一硬指标。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这玩意我是否会经常用,以及它多久会更新换代或者会坏掉。精简主义者不在乎现在现在多么先进,而在乎五年后是否过时。比如笔记本电脑,MacBook pro虽然小贵,但是用五年绝对没有问题。从某个意义上说,比普通笔记本3年一换要划算,且不说,换电脑有多麻烦?总之,可买可不买,不买!

  B.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通知与打扰。很难想像一个物质上崇尚精简的人,会允许自己整天参加各种聚会?允许微信、QQ之类的东西一天到晚在手机上乱跳不停打断自己的工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简化你的信息来源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精简主义不代表你不使用社交网络,而是,集中处理重要信息。不过,精简主义者的“不正常人类行为”会经常引起他人的误解,那就要从一开始就要保持个性,让他人可预期你的行为,比如微信朋友圈里多点赞少回复,少发表多思考。可说可不说,不说!

  C.能够欣赏“旧物”的美。拿我自己来举栗子了。我对那些使用多年还能保持完整功能的产品都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大概是在敬畏其精湛的工艺和背后工程师们的努力吧)。所以我从来不在乎所谓的“使用痕迹”,只在乎它是否功能完好。所以,一台掉漆的胶片相机,或者一双磨到快无光的皮靴,只要用起来正常,在我看来都是很漂亮的好东西。年代越久越漂亮。好物能用能不用,接着用!

  D.找到你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毕竟生活不是止步于简化物品减少烦心事降低压力,而是在去掉了不必要的繁杂之后,要去寻找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家庭,健康,事业,影响力,朋友,信仰,美,帮助别人,等等,都很好,每个人的选择重点可能也会各不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真正重要的东西肯定不是物质与消费。精简主义能帮你删除横亘在生命里的各种干扰项,让你更容易找到你自己真正想找的。有价和无价谁重要,选无价!


  精简生活方式不是极简主义那种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经济的、环保的、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至少在我认为,精简主义从完美主义和简单主义中,物欲与精神之间,找到了一条平衡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