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好像没出过什么昏君,那清朝的灭亡是不是真的气数已尽?

 寡欲自然清 2017-12-01

清的衰落确实是“气数已尽”,但不是什么上天注定、龙脉尽失这种虚无缥缈的文盲原因。

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一样,辉煌和耻辱并存,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国家强盛的原因中,君主英明与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中国古代是一个标准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他的制度决定了古代我们大天朝500多年的繁荣富强,但这种制度在近代民主觉醒和工业革命的时代洪流里是必然会被淘汰的,任何以近代或同时代西方的标准去苛责清代,都是很不科学的,只是站在上帝视角的意淫而已。

清可以说是拥有秦之后最成功的开疆拓土功绩,1760年,康熙大帝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清朝疆域达到极盛,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 ,虽然晚清1908年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什么原因大家应该都清楚。

到了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而清十二帝中康熙、乾隆两位也确实是古代历史上排的上号的明君,纵使他们的文化专制等种种过错给中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但在当时确实是巩固国力的有效手段。

那这个盛世为何走向没落了?

因为世界变化了。

乾隆盛世的出现,有赖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传统人治明君的所有技术资源,这也是中国传统体制的全部潜力,如果在汉朝或者唐朝,依旧是天下第一帝国,因为那时,野蛮和贫困依旧横行于整个地球,古人称其他国度为“蛮夷”确实不过分。

然而,十八世纪,是人类历史伟大的转折点历史开始跑步前进,速度达到了令人头晕目眩的程度,这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相辅相成的爆炸性进步:

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

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论法的精神》;

1776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美国宣布独立;

1789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四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提出了“主权在民原则”;

1795年,乾隆皇帝退位后的第二年,华盛顿宣布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

十八世纪,世界文明大潮的主流是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西欧社会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普通人的公民权利保障大为提高。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时代如涌进的激流,而清朝的统治者却在做着相反的事情,仿佛逆水行舟,不仅没往前滑,而且一门心思的倒着滑。

清朝的盛世不过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大总结和大重复。这个盛世的特点是君主拥有空前的执政能力,优点是金字塔顶端的人很强大,但专制精神造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孱弱、保守、僵化,不但是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现代化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艰难曲折的原因。

让人高兴的是,后来的我们意识到了这个时代“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意识的不算晚。

总结来说,每个时代都有历史特征,每个文明的兴衰都存在有迹可循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科学的、客观的正式历史。

进步,使我们铭记历史最重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