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刘一明:寡欲养生治未病,继承前人多创新

 佳木泰装饰材料 2017-12-01

[摘要]我国传统医学中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即有“上工治未病”的言论。时至今日刘一明的医学特点依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文/吴华锋

道教自诞生伊始,即与传统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故而历史上即有“医道同源”、“十道九医”之说。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活跃于今甘肃省境的道士刘一明即此中一颇有影响力的道医。

刘一明,山西曲沃(今闻喜县)人,号悟元子。幼时习儒,博通多门,本欲走上科举仕途之路,十七岁时因闲看《吕祖传》而萌发弃儒向道之念。后久病不愈,于陕西泾阳遇一道士给予方药,虽愈又染瘟疫,梦一神仙老者赠与“清净”画一轴,惊醒而病消,从此抛却追逐功名之念,走上求道之途。后师从龛谷老人等,得以精通内丹之学。归葬父亲之后,云游陕甘宁青多地,最终选择甘肃榆中县兴隆山结庐著书,收徒讲学,并以八十八岁高龄羽化升仙。其事迹俱见于弟子张阳全所著《素朴师云游记》一书中。

道医刘一明:寡欲养生治未病,继承前人多创新

医道同源(资料图)

刘一明一生所著颇丰,后人将其著述与注释辑成《道书十二种》,为后世所推崇。而作为一位道人医者,他不仅于体道证悟方面思索得道的路径,也着重于发挥道者通医的专长,一边悬壶济世,又辑录多部医书,于眼科、内科、外科、妇科等多个医学门类都有所发挥,辑录的医书主要有《眼科启蒙》、《经验奇方》、《经验杂方》、《杂疫证治》、《痧胀全书》五部,堪称一代名医。而于其诗作、医书中也能够窥探出刘一明作为一位道医所独有的特点。

寡欲养生,倡治未病

刘一明幼时习儒,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必定对其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两宋始即有由儒而入医者,许多儒生入仕无门,遂转投医道,不失为另一种拯救苍生的路途。明清时期儒生日蕃,儒医自然更盛,无形中会对本为儒者的刘一明产生刺激作用,使其对医道心存好感。另一方面,明清之际日渐衰微的道教自身为了求得生存,越来越多的道者脱离了遁世清修之路,转而主动面向社会大众,从而推动了明清道教的世俗化进程。刘一明既继承了儒家思想中仁爱众生的积极部分,又顺应了道教世俗化这一趋势,从而以一个道士的身份兼而行医,即由道入医,成为后世公认之一高超道医。

道医者,往往更青睐于治未病,这出于道教中历史久远的养生思想。刘一明自然深谙养生之道,从他所做的诗中即能够反映出他医学思想的治未病倾向,如《叹求方者》一诗:“终朝病者不离门,尽是贪财酒色根。何若牵缠都脱卸?身心爽快少灾迍。”

道医刘一明:寡欲养生治未病,继承前人多创新

寡欲养生(资料图)

面对每日病患盈门而大多数病人都因为酒色过度而罹患疾病的场景,刘一明从修道之人的角度不由得会发此感叹。他甚至还自责,每日面对如此多的患者,自己也不能让心静下来:“我欲学心宽,心宽却甚难。朝朝人问病,也是一重关。”

修道之人,讲究无欲,只有抛却尘世间过于沉重的欲望,专心向道,方能有得道的可能性,由此养生思想产生并得到发展。刘一明其实并不希望世人都抛却“牵缠”,这只是他作为一个道人的理想化追求,自己身处闹市间尚不能脱缚,何况芸芸众生?他只是能够借此希望世人都能够尽量远离酒色财气这些欲之大者,从而获得身心的安康。如果说上述这两首诗只是刘一明每日开方之余的感慨的话,《醒心歌》则可以认为是他对于世人追名逐利而不顾养精守神的厉声呼喝:“可叹世事尽荒唐,迷途众生枉仓遑。争名夺利入罟井,贪酒好色招虎狼。生死路上无老少,枉死城里尽痨伤......精神消耗诸病至,气力衰败一空囊。骨节形骸若枯木,行步艰难身卧床......不如安分多快乐,不如寡欲保身强。扫去一切闲杂气,放开海天大肚肠。浮名浮利如云过,恶言冷语若风扬。养神却要少思虑,健脾更须远膏粱。酒色原是杀人剂,财货乃系要命乡。少睡骨节能强壮,戒欲即可保元阳。不招烦恼身自在,不动无明寿延长......”

道医刘一明:寡欲养生治未病,继承前人多创新

招烦恼身自在,不动无明寿延长(资料图)

由此可见作为一名道医,刘一明着重的不是疗疾,而是治未病,他概叹世人深陷于欲望之中不可自拔,痛惜之余撰写诗歌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更希望世人能够多通晓寡欲养生之道,从而远离疾病。

勤求前人,多所创新

作为一著名道医,刘一明不仅效法张长沙悬壶之举,更着重于补充、辑录前人医籍,以自己的学识与医学经验完善前人医籍中的不足之处。

《眼科启蒙》是刘一明的代表作。刘一明自幼多病,于医书多有留意,其中又对于眼科颇有创见,认为前代眼科专书如《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目论》等在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上或多或少有些错误,后又得明末医家傅仁宇的《审视瑶函》一书,认为此书“议论症势用药立方极其精微,古今眼科之家无出其右者。但嫌其太繁太冗,有重复而言者,有采载不经怪诞者”,于是自己“删繁为简,集乱为整,可录者录之,不可录者去之。分为外障七十二症,内障三十六症”。此书首卷介绍了眼的重要性,概述了眼病以及眼病的证治规律,他卷则深刻地阐释了眼病外障七十二症及内障三十六症的名称、症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又如《杂疫证治》一书,乃刘一明在清代著名医家刘奎同名医书的基础上编撰而成,主要论述多种疫病的治疗法则。再如《痧胀全书》,乃刘一明辑录清代王凯同名医书而成,此书上卷概论痧胀与其治疗原则,下卷则详细介绍各类痧胀的治疗方法,另附有医案。可见刘一明一方面十分重视前人的医学经验,对于前人行之有效的疗疾之法不敢随意忽视;另一方面,他又不拘泥于前人的成法,敢于对前人讹谬之处加以删减、订正,反映出了其医学知识的丰富与临床经验的充足。

道医刘一明:寡欲养生治未病,继承前人多创新

浮名浮利如云过,恶言冷语若风扬(资料图)

《经验奇方》为一综合性医学专著,涉及内、外、妇、儿等多个医学门类,不仅概述了各种疾病的症状,又随症施治,具有纲举目张的特点;《经验杂方》则为刘一明在继承前代医家医学成就基础上的创新之作,他结合实际的社会环境,吸收前人的优秀医学成果,自创出了许多简单有效且至今都具有实用价值的医方。可见刘一明不仅勤求古训,而且意识到医方依时而变的必要性,这一点尤为难得。

我国传统医学中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即有“上工治未病”的言论。然时代越发展,上工越少,庸医愈多,逮至清朝,庸医成风。刘一明于此时发出医者应治未病的呼喊体现了作为一名拥有高尚医德的道医所期望看到的理想医疗状况;而另一方面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尊重传统医籍、医方又不拘泥于其中且多所创新,于当时的医者面前起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时至今日刘一明的医学特点依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编辑:西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