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名医(著)方(26)费伯雄方《医醇賸义》

 学中医书馆 2017-12-01

清代名医(著)方(26)费 伯 雄 方
胃 痛
一、通幽汤
[组成]当归身、升麻、桃仁(研)、红花、炙甘草各3
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调和气血,开通胃府。
[主治]胃脘痛。
[来源]《医方论》
二、韭汁牛乳饮
[组成]韭汁、牛乳等分。
[用法]时时呷之。
[功效]去瘀生新,开通胃气,补血润燥兼通大肠。
[主治]胃脘痛。
[来源]《医方论》
痢 疾
一、槐花散
[组成]槐花、青皮、荆芥穗等分。
[用法]研末为散。水煎每服15克,温服。
[功效]清肠凉血驱风。
[主治]肠风血痢。
[来源]《医醇賸义》
二、苍术地榆汤
[组成]苍术90克、地榆30克。

[用法]每服30克,水煎,去渣温服。
[功效]健脾燥湿,凉血止痢。
[主治]脾经受湿血痢。
[来源]《医醇賸义》
三、郁金散
[组成]川郁金15克、槐花15克、甘草7.5克。
[用法]研末为散,每服3-6克,饭前用豆豉汤调下。
[主治]一切热毒痢,下血不止。
[来源]《医醇賸义》
四、地榆芍药汤
[组成]苍术240克、地榆、卷柏、芍药各90克。
[用法]每服30克,水煎温服。
[功效]清热利湿,和血止痢。
[主治]泻痢脓血,脱肛。
[来源]《医醇賸义》
五、芍药黄芩汤
[组成]黄芩30克、芍药30克、甘草15克。
[用法]每服30克、水煎,温服。
[功效]清热缓急止痛。
[主治]泄利腹痛,或后重身热,及下脓血稠粘。
[来源]《医醇賸义》
六、白术黄芩汤
[组成]白术60克、黄芩21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分3服,温服。
[主治]服它药痢疾虽除,更宜调理。
[来源]《医醇賸义》
七、诃子饮
[组成]御米(去带蜜炒)1.5克、诃子(去核)2.1克、
炮干姜1.8克、橘红1.5克。

[用法]上末,空心服。
[主治]治痢。
[来源]《医方论》
火 证
一、雪乳场
[组成]生地9克、熟地9克、天冬4.5克、玉竹12克、五味
子1.5克、当归4.5克、白芍3克、山药9克。
[用法]人乳100毫升,藕汁100毫升,加水适量煎。温
服。
[功效]滋阴润燥。
[主治]燥火。
[来源]《医醇賸义》
二、加味三黄汤
[组成]黄连1.5克、黄芩3克、黄柏3克、连翘4.5克、丹
皮6克、山栀4.5克、赤芍3克、薄荷3克。
[用法]水煎热服。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实火,气分偏胜,壮火升腾,发热错语,口燥咽
干,阳狂烦躁。
[来源]《医醇賸义》
三、胜湿清火汤
[组成]茅术4.5克、白术4.5克、茯苓6克、苡仁24克、石
斛9克、石膏15克、知母3克、猪苓3克、泽泻4.5克、荷叶1
片。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清火除湿。
[主治]湿火,重阴生阳,积湿化热,湿火相乘,渴欲舌
白。
[来源]《医醇賸义》

痰 证
一、星香散
[组成]胆星24克、木香6克。
[用法]为末服。
[功效]治痰而兼行气。
[来源]《医方论》
二、三仙丹
[组成]南星曲、半夏曲各120克、香附60克。
[用法]糊丸。
[功效]治痰而兼理气。
[来源]《医方论》
三、辰砂散
[组成]辰砂30克、乳香、枣仁各15克。
[用法]温酒调下。
[功效]治痰而兼定惊。
[来源]《医方论》
四、茯苓丸
[组成]半夏曲30克、茯苓(乳拌)30克、枳壳(麦炒)
15克、风化硝7.5克。
[用法]姜汁糊丸。
[功效]行气化痰攻积。
[主治]痼结之顽痰。
[来源]《医方论》
五、百花膏
[组成]百合、款冬花等分。
[用法]蜜丸。
[功效]治痰而兼清热。
[主治]
[来源]《医方论》

六、七气汤
[组成]半夏(姜汁炒)15克、厚朴(姜汁炒)9克、茯
苓12克、紫苏6克。
[用法]加姜、枣煎服。
[功效]理气化痰,开解郁结。
[主治]七情受病,兼有痰涎。
[来源]《医方论》
带 下
一、当归煎丸
[组成]当归、熟地、炒白芍、炒赤芍。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虚人之带下。
[来源]《医方论》
二、白芷散
[组成]白芷30克、海螵蛸(煅)2个、胎发(煅)3克。
[用法]为末,酒调下6克。
[主治]赤带。
[来源]《医方论》
三、固下丸
[组成]樗皮45克、白芍15克、良姜(煅黑)、黄柏(煅
黑)各9克,
[用法]粥丸,米饮下。禁忌:若荣卫虚损者,不可服。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之白带。
[来源]《医方论》
其 它

一、小莬丝子丸
[组成]石莲肉60克、茯神30克、菟丝子150克、山药90
克。
[用法]前3味为末,以山药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9克。
[主治]女劳疸。
[来源]《医醇賸义》
二、茯神四逆汤
[组成]茯神6克、附子9克、干姜3克、人参6克、甘草1.5
克、木香1.8克、砂仁3克。
[用法]水煎微温服。
[主治]真心痛,水来克火,寒邪直犯君子,脘痛,呕
吐,身冷,手足青至节,甚则旦发夕死。
[来源]《医醇賸义》
三、茱萸附桂汤
[组成]吴萸2.1克、附子6克、肉桂2.4克、当归9克、白
芍4.5克、白术3克、木香1.8克、乌药3克。
[用法]以枣2枚,姜3片水煎,去渣温服。
[主治]肝气厥逆,胁下及腹中绞痛,下利,手足厥冷,
指以皆青。
[来源]《医醇賸义》
四、茴香四逆汤
[组成]小茴香6克、附子9克、干姜3克、破故纸6克、杜
仲15克、茯苓6克、甘草1.5克、大枣3枚。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肾气厥逆,腹痛下利,手足厥冷,小便清利。
[来源]《医醇賸义》
五、牡丹皮汤
[组成]丹皮6克!赤芍3克、木通3克、萆薢6克、花粉6
克、瞿麦6克、泽泻4.5克、车前6克、甘草1.2克。

[用法]苡仁60克,煎汤代水煎上诸药,温服。
[功效]清热利湿,泄浊通淋。
[主治]湿热内蕴,移于下焦,小便混浊作痛。
[来源]《医醇賸义》
六、黄连涤暑汤
[组成]黄连1.5克、黄芩3克、栀子4.5克、连翘4.5克、葛
根6克、茯苓6克、半夏3克、甘草1.2。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中暑,猝然而倒,昏不知人,身热口噤。
[来源]《医醇賸义》
七、通痹散
[组成]天麻、独活、当归、川芎、白术、藁本等分。
[用法]研为末,每用9克,酒调服。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痹在身半以下,两足至脐冷如冰,不能自举者。
[来源]《医醇賸义》
八、润肠丸
[组成]大黄、归尾、羌活各15克、桃仁(研)、大麻仁
(去壳)各30克。
[用法]蜜丸。
[功效]通润。
[主治]伏火燥结。
[来源]《医方论》
九、干霍乱吐方
[组成]烧盐、热童便。
[用法]3饮而3吐之。或用附香末,广艾砂湿,熨脐之四
旁亦佳。
[主治]霍乱欲吐不得、欲泻不得。
[来源]《医方论》

十、芦根汤
[组成]芦根480克、竹沥480克、生姜60克、粳米3克。
[用法]煎汤服。
[主治]热郁胃中,作呕作吐。
[来源]《医方论》
十一、羊肉汤
[组成]当归、白芍、煅牡蛎各30克、煅龙骨15克、生姜
60克、炮附子60克、桂枝22.5克。
[用法]每服30克,羊肉120克加葱白煮服。
[功效]敛阴生阳,补嘘固脱。
[主治]虚脱。
[来源]《医方论》
十二、补火丸
[组成]石硫黄3克、猪大肠2尺。
[用法]将硫黄为末,实猪肠中,烂煮3时,取出去皮,
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10丸。
[主治]寒疫阴厥,猝急之时,当病投之,功效大而且
速。
[来源]《医方论》
十三、治喘方
[组成]破故纸(酒蒸为末)300克、胡桃肉(去皮研
烂)600克。
[用法]蜜凋如饴,每晨酒服25毫升,不能饮者,熟水
调。禁忌:忌芸苔、羊肉。
[功效]温肾纳气。
[主治]喘与咳、腰脚痛。
[来源]《医方论》
十四、正气天香散
[组成]香附24克、乌药6克、陈皮、苏叶各3克、干姜1.5

克。
[用法]每用15-18克煎。
[功效]解郁散气。
[主治]滞气。
[来源]《医方论》
十五、白术散
[组成]白术3克、姜皮、陈皮、茯苓皮、大腹皮各1.5
克。
[用法]为末,米饮下。
[功效]健脾和胃,消肿而不凝里。
[主治]水肿。
[来源]《医方论》
十六、大顺散
[组成]干姜、桂、杏仁(去皮尖)、甘草等分。
[用法]先将甘草用白砂炒,次入姜,杏炒过,去砂,合
桂为末。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暑月之伤寒。
[来源]《医方论》
十七、太无神术散
[组成]苍术(泔浸)、厚朴(姜汁炒)各3克、陈皮6
克、甘草(炙)、藿香、石菖蒲各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燥湿,芳香祛浊。
[主治]湿阻。
[来源]《医方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