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森林.夏秋篇:关于乡村生活的思考

 火树银花5 2017-12-01

《小森林.夏秋篇》,分为夏秋两季,每一季都介绍几道菜,每道菜都认真记录下从采摘、加工到食用的细节,琐碎,但有味道。




每道菜都是市子亲自动手做的,食材也全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种植西红柿、稻子、芋头、青菜等作物,夏天去采胡颓子,秋天去拣核桃、栗子,经过繁琐的程序把他们做成精致的食物,然后自己坐在木屋子里享用,生活得很悠闲、充实。

非常羡慕市子,可以过一种很自然的生活,她生活在深山里,能在不同季节采摘到不同的果子,自己也有一块可供耕植的地,可以种任何自己想种的东西,这种幸福感对于那些没有乡村生活经验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的事情,就是我家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院子,可以种植一些作物,乡下就是这样,每家每户都会有独立的院子,不像住户密集的小区,永远也看不到泥土。说实在话,我家的院子并不是很大,因此只能在边边角角种东西。小时候,院子就是我的探险乐园,我会像市子那样,仔细巡查自己耕地的每一个角落,观察植物的生长,拔除杂草,有时候会发现一些新的植物生长出来,比如石榴。印象中我家种过很多东西,甘蔗、花生、豆子、苦瓜、青菜、艾草、菠萝蜜、龙眼,地方小,因此种的量也很少,只适合偶尔用来换换口味,不至于整天都吃鱼(鱼是自家打的)和买来的蔬菜。在城市里边,人们看到的是躺在超市里的蔬菜和水果,已经是采摘下来的了,他们看不到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种植植物的乐趣大约等于养个宠物吧!把种子埋在土里,给它们浇水,然后一天天看着它们发芽,生长,最后才把他们放到果篮里或者盘子里,这个过程跟与花钱到超市买菜买水果是完全不同的,你参与到了植物成长的整个过程,目睹了这一切,它的每一点成长都会让你高兴的,你会不断在心里默念,要努力去长啊!我还等着吃呢!看到它成长是快乐的,等待它成熟的过程也是快乐无比的,到最后终于吃到了,会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乡下的土地里种植的东西,毕竟和城市里盆栽的植物是不同的,你能看到植物经历风雨、经历四季,茁壮地成长起来,而盆栽的植物一直是病恹恹的感觉。

我离开土地已经很多年了,应该是从上初中的时候,这种乐趣便很难体会到。所以会觉得市子很幸福,可以有自己的土地去种植一些东西,不必种很多,只需要愉悦自己,以及养活自己,这就够了。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并不觉得乡村生活就全然是好的。

相信很多在城市里的人,对于乡村都会怀着一丝向往,会有很多幻想,这部电影是拍给城市里边的人看的,本身使用的便是城市人看待理想乡村的视角,会提炼出很多美好的细节,然后加以渲染,所以相信电影一定很符合的你的想象吧!可是,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的人,我可以告诉你乡下人绝对不是这样去看待自己生活的,就像乡下人对城市怀着崇敬,觉得住高楼大厦很好的一样,很多东西只是隔着距离的憧憬带来的幻想。我并不否认电影里提供的细节,但是当你生活在那里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会成为习惯,从而失去了最初的魔力。

时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农村生活的人,比如杜马禅园的夫妇、东子,以及一对以采访、拍摄为生的夫妇,记得在庆山的《得未曾有》里也看到一个这样的摄影家,会觉得他们很理想,但有些时候是不理解的,自己毕竟算是一个逃离乡村的人,一些难以忍受的弊端,心知肚明,会很清楚在那里的生活并不会如想象中那么诗意,或许只是身处城市里而产生的幻梦而已,一旦失去逃离的对象——城市,是否还会有很愉悦的体验,真的很难说了。

可是市子真的生活得很轻松啊!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土地,不用交房租,食物也基本自给自足,可以说生活花费几乎为零了。而且周围的邻居人情味十足,彼此很照顾。

这貌似是一个很难协调的矛盾,一方面乡村生活确实存在着很多美好之处,另一方面这种美好又是城市人集体构想出来的,并不全然真实,怎么办呢?好在影片提供了另外的角度。

夏秋篇里有两个从城市回来的人,市子和裕太,裕太选择回来,是因为厌倦了城市里边人与人的关系,“我是说你亲自体验和动手各种事,以及作为结果,思考这些事情,所谓负责人不就是这种事情吗?我尊重有很多这种经验的人,他们也值得信赖”、“那些假装高高在上的人...我厌倦了听这帮人说浅薄的话”,来到城市后,再重新审视小森的人,会产生尊重,或许他觉得更喜欢小森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才回来的吧!

至于市子,自己说回来因为逃避,目前我只看了夏秋篇,回来的原因或许要等到春冬篇才知晓。

也就是说,两人对于城市都怀着某种逃避与厌倦的,只是裕太会积极一些,主动选择了回来,并且愿意在这里生活下去。而市子,却还不清楚是否会长久地停留,她一直不肯搭西红柿的棚,因为觉得这样做好像自己就要永远留在小森了。

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去的人,我能在裕太简单的话语里寻找到很多共鸣,同样是凭着读书逃离了乡村来到城市,同样是在城市里有某些不适应之处,又同样是回过头去审视乡村,发现有很多美好的地方,比如我会觉得自己所在的地方人情味很重,人与人之间很重感情,彼此为对方付出很多东西。

只有在乡村和城市生活过并且有真切感受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这就不同于城市人对于乡村单纯的憧憬了,因为有过切身的体会。

记得以前上公选课,老师讲了很多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小说家,情到深处会说:有时候回到老家,望着星空下的乡村,会觉得回到这里也挺不错的,可是,我最终还是没有回去。

这是一个大学教授发出感慨,我觉得确实会和他一样,有很多东西是放不下的,在城市生活自有其好处。就像城市人梦想在乡村生活一样,从乡村来的人又会很向往在城市生活。

虽然对于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没有院子不能种东西,不能接触土地与自然这种种都会不适应之处,但还是舍不得离开,都是执念罢。

回归乡村生活的文人历代不乏其人,陶渊明算是鼻祖,等哪一天我真的看透了,不再有那么多执念,或许会回归乡村,还真的说不定呢!


电影里有一个画面对我触动很深,在夏天的夜里,木屋子点着灯,窗外有很多飞蛾,市子捧着一本书,静谧地坐着读,不知道为什么,简单的画面一下子深击到自己的内心,我在乡下的家里一直不怎么读得进书,现在也很烦躁,有时候会觉得书本让人很头疼,归根结底是内心太烦躁了,那瞬间,忽然意识到自己是不完整的,是的,正因为有所遗憾,有很多牵绊,内心里积蓄了很多烦恼的苦水,所以才会这样头疼,我觉得,在夜里静静读书的市子,内心应该是很圆满的吧!因着这个画面,喜欢上了这部电影,所以才会有其他的一些感悟。

目前的生命状态,绝对不能算是圆满,烦恼不断,可是就算是回到乡村,结果还是一样的,归根结底,生活得如何在于个人的修为,在于个人的思想境界,向内去探索不向外求,才是良方。

@小森林.夏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