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枸骨草

 感通天下 2017-12-01

枸骨草又名枸骨叶、猫儿刺、枸骨刺、八角茶、老鼠刺、十大功劳叶、老虎刺、狗古艻、散血丹、八角刺、羊角刺、老鼠怕。 本植物的根(枸骨根)、树皮(枸骨树皮)、果实(枸骨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8~10月采收,拣去细枝,晒干。

分布与形态

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广西等地。 常绿乔木,通常呈灌木状。树皮灰白色,平滑。单叶互生,硬革质,长椭圆状直方形,长3~7.5厘米,宽1~3厘米,先端具3个硬刺,中央的刺尖向下反曲,基部各边具有1刺,有时中间左右各生1刺,老树上叶基部呈圆形,无刺,叶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具叶柄。花白色,腋生,多数,排列成伞形;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萼杯状,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花瓣4;倒卵形,基部愈合;雄蕊4,着生在花冠裂片基部,与花瓣互生,花药纵裂;雄蕊1。核果椭圆形,鲜红色。种子4枚。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化学成分

叶中含咖啡碱(caffeine),羽扇豆醇(lupeol),熊果酸(ursolicacid),胡萝卜甙(daucosterol),地榆糖甙(zigu-g1ucoside)Ⅰ和Ⅱ,苦丁茶甙(cornutaside)A、B、C和D,互为立体异构体的苦丁茶糖脂(cornutaglycolipide)A和B,3,4-二咖啡酰奎宁酸(3,4-dicaffeoylquinicacid),3,5-二咖啡酰奎宁酸(3,5-dicaffeoylquinicacid),腺甙(adenosi-ne),枸骨叶皂甙I甲酯(ilexsideIme-thylester),枸骨叶皂甙(ilexside)Ⅱ,29-羟基齐墩果酸-3-O-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D-吡喃葡萄糖甙(29-hydroxyoleanolicacid-3-O-L-arabinopyranosyl-28-O-D-glucopyra-noside),新木脂体(neolignan)即2-(3-甲氧基-4-羟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苯并呋喃-5-丙烯酸甲酯[2-(3-methoxy-4-hydrox-yphenyl)-3-hydroxppethyl-7-methoxybenzofuran-5-propenoicacidmethylester]和能促进前列腺素I2(PGI2)形成的坡模醇酸-3-O-L-2-乙酰氧基吡喃阿拉伯糖基-28-O-D-吡喃葡萄糖甙(po-molicacid-3-O-L-2-acetoxyarabinopyranosyl-28-O-D-glucopy-ranoside)。


功效与主治

性味归经:苦;凉。肝经;肾经。

功效:清虚热;益肝肾;祛风湿。

主治:阴虚劳热;咳嗽咯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白癜风。

临床与应用

1、治肺痨:枸骨嫩叶一两。烘干,开水泡,当茶饮。(《湖南药物志》)

2、治腰及关节痛:枸骨叶,浸酒饮。(《湖南药物志》)

3、肺结核咯血:枸骨茶,沙参,麦冬,桑白皮各9~15克,水煎服。

4、神经性头痛:枸骨茶15克,水煎代茶。

5、《本草拾遗》:'枝叶烧灰,淋取汁,涂白癜风。亦可作稠煎敷之。'

6、《本经逢原》:'治劳伤失血痿软,能调养气血。'
7、《本草从新》:'生津止渴,用叶代茶甚妙,祛风。'
8、《中国药植志》:'枝叶:和以亦糖、红枣或乌枣同煎煮,补肝肾,健腰膝。'

9、《广西中药志》:'治跌打,洗风湿。'经逢原》:'治劳伤失血痿软,能调养气血。'


禁忌

脾胃虚寒及肾阳不足者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