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态展示项目(国际篇)——立陶宛 琥珀工艺品

 cxag 2017-12-01

 

   

     提到立陶宛就不得不提到琥珀。立陶宛所处的波罗的海沿岸是世界琥珀的主产地,这里的琥珀品质上乘,被称为“波罗的海黄金”。有数据表明,波罗的海地区琥珀的产量占全世界琥珀总产量的80%。


20世纪之前,波罗的海沿岸的居民经常可在风暴过后的海边捡拾到琥珀,不过这样的场景如今几乎难以看到。据说,现在能找到琥珀的地方都被严格看守。

事实上,大多数波罗的海琥珀是由4000万年至5000万年前的松脂变成的。那时候陆地气温急剧上升,炎热导致波罗的海沿岸森林中的松树大量分泌黏稠的松脂。后来随着地质变迁,大片森林沉入海底,再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松脂硬化后的沉淀物就变成了琥珀。

在立陶宛南部的海滨城市帕兰加,有波罗的海众多琥珀博物馆中最大的琥珀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一万五千多件珍贵的虫珀,其中包括一块内含蜥蜴的珍稀虫珀。博物馆负责人罗卡斯·拉品斯卡斯说,目前全世界只发现3块含有蜥蜴的琥珀–蜥蜴的动作相对敏捷,能被树上滴下的松脂粘住的机会非常小。


由于琥珀的价值所在,早在公元前3500年,波罗的海的琥珀就以商品的形式被运往希腊和地中海以及黑海沿岸的城市。公元前1600年,波罗的海沿岸居民甚至将琥珀当作货币使用。公元1世纪至3世纪,该地区形成了通往罗马帝国等地进行琥珀交易的“琥珀之路”,成为古老文明交流的通道。在罗马,“琥珀之路”还与“丝绸之路”相连,形成了将琥珀运往中国的线路。


在立陶宛,有数不清的琥珀加工厂和作坊,也因此造就了许多出色的工匠。他们既能打造出精美的琥珀饰品,还能用琥珀做成画、轮船、象棋等工艺品。在西部海滨内林加,琥珀艺术家向我们展示了传统的加工工艺。

自然的恩赐加之立陶宛人的勤劳智慧,让琥珀这一国宝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光彩,成为立陶宛文明发展的象征之一。


   




· 如何关注 ·

A查找公众号:大世界19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