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弱视的诊断和防治

 李仁伟学习 2017-12-01

人类出生之后,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有一个继续发育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既与先天性遗传因素有关,又与后天发育有关,更需要出生后得到适宜的视觉信息和视觉性刺激,这些视觉信息和视觉性刺激包括光觉、色觉、形觉、双眼视觉(如立体视等)。如果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抑制、遮盖(视觉剥夺),视觉系统的发育过程得不到顺利进行,就会形成弱视(Amblyapia)。

弱视是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抑制、视觉剥夺而未能得到适宜的视觉信息和视觉刺激形成的发育障碍。

视觉剥夺(遮盖)遮盖(剥夺)性弱视

(如角膜混浊、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等)

视网膜结像不清  屈光不正性弱视

(如远视、近视、散光、各种屈光不正)

单侧眼被抑制    →斜视性弱视

(如斜视导致复视及混淆视等)

单侧眼废用      →屈光参差性弱视

(如屈光参差)

视觉感受能力障碍→先天性视觉感受障碍性弱视

(如先天性视网膜、视神经病变)

弱视的诊断应注意按下列原则进行:

发病多在视觉发育未成熟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有一定个体差异。

能检查到引起弱视的原因,包括视觉剥夺、屈光不正、斜视、屈光参差、先天性视网膜及视神经异常等眼部本身器质性疾病。

视功能低下,包括视力(或矫正视力)、双眼视觉功能(如立体视等)。而且要按相应年龄段的标准来衡量。

鉴别诊断中要排除其它引起视功能低下的疾病,如视神经中枢性病变、癔病性视力低下等。

根据诊断弱视的其它检查,如“拥挤现象”(即辨认单视标的能力较辨认密集排列状态下视标的能力强)。对比敏感度检查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也有一定意义。

瞳孔直接对光反应改变。

我们对三十例(30眼)弱视病人进行瞳孔直接对光反应动态描记,又对30例正常人瞳孔直接对光反应动态描记,二者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眼位均有可比性,结果表明,弱视者反应幅度小,二者差异显著。

⑦采用婴幼儿特殊视力检查———心理行为学检查。

对弱视的治疗要注意下面一些原则:

首先,应针对致病原因治疗,消除致病因素。如去除剥夺性因素,矫正屈光不正,消除抑制,矫正眼位等。

本着“用进废退”---即人体器官适当地行使功能则促进功能增强,不行使其功能则引起功能退化的原理,创造条件,使弱视眼适度的加大功能行使力度,亦即进行视功能训练。视功能训练包括单眼远方视力、近方视力的训练,也包括双眼视觉功能的训练。

消除视觉剥夺性因素,消除遮盖性因素,如通光体混浊(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玻璃体混浊等)。

矫正屈光不正,使视网膜上结像清晰。尤其对屈光参差、双眼不等像者尽力通过配镜或手术使双侧视网膜上的结像大小一致或接近,以期顺利融像。

矫正斜视,使两眼眼位正位或眼位偏斜不超过生理范围。

为消除健眼对弱视眼的抑制,逐步建立起双眼单视创造条件。在视功能发育阶段尽快消除一切妨碍视觉性信息传入的因素。使视觉感受系统从视网膜到视中枢充分得到适宜的视性刺激。及时治疗视网膜疾病,视神经疾病等。

消除弱视眼视网膜中心窝受到其周围区域的抑制。消除弱视眼受到另一眼的抑制。

使弱视眼受到适宜光信息的刺激,使其视觉功能受到训练,获得铬镍钢能功能增进,使视功能得到全面训练,包括光觉、形觉、色觉,特别是包括立体视觉在内的双眼单视功能。

弱视与斜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有关,也与其它视觉剥夺性眼病有关,曾长期与斜视放在同一章节中讨论和研究,也与小儿眼科密切相关。学术发展趋势表明,对弱视深入研究逐渐趋向于视觉神经系统,特别是视觉中枢系统的细胞生物学水平与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对弱视的研究,势必要与神经眼科学产生相当程度的交叉。弱视的深入研究也会在视功能发育过程、发育规律、影响发育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可能为视功发育学这一新的学科分支起到发展与推动的作用。

打赏请扫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