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月经有4种颜色,代表女性的健康状况,第4种就比较严重了!

 点点点点w99eoy 2017-12-01

很多女人都有疑问:为啥“大姨妈”的颜色有时鲜红,有时发暗,有时甚至接近黑色?是不是颜色越深,代表身体越不好呢?

这4种女性最不容易怀孕!建议女人花1分钟看看

经血颜色和血红蛋白有关

血的颜色是由血红蛋白的数量和含氧量决定的。一般来说,血红蛋白越多,含氧量越高,血越鲜红,反之亦然。所以动脉血是鲜红的,静脉血是暗红的。姨妈血是由大部分动脉血(3/4),和小部分静脉血(1/4)组成,所以从整体颜色上看,新鲜的姨妈血一般是鲜红的。

医生:月经有4种颜色,代表女性的健康状况,第4种就比较严重了!

1、鲜红色:量大、新鲜

姨妈量特别大的话,姨妈巾上的颜色就会是“鲜红色”的。月经量大的时候,经血流出体外需要的时间比较短,还没等血液被氧化,就有另一波经血冲击出来,姨妈巾上就会呈现出“鲜红色”。

医生:月经有4种颜色,代表女性的健康状况,第4种就比较严重了!

鲜红色

2、暗红色:正常颜色

虽然新鲜的姨妈血是鲜红色的,但是在姨妈巾上“储存”一段时间之后,血红蛋白的含氧量会逐渐降低;另外在阴道的酸性环境下,血液中的铁也容易被氧化,让血液颜色变暗。

所以一般我们在姨妈巾上看到的都是“暗红色”经血。

医生:月经有4种颜色,代表女性的健康状况,第4种就比较严重了!

暗红色

3、浅红色:出现贫血

贫血时,血红蛋白的含量偏低,血液的颜色就会变浅,基本上会呈现出浅红色。这时需要到医院就诊,让医生帮忙诊断调理。

医生:月经有4种颜色,代表女性的健康状况,第4种就比较严重了!

浅红色

4、棕色/黑色:宫寒

姨妈量很少的时候,经血不能畅快地流出,会在阴道停留较长一段时间。血液很容易被氧化,变成棕色甚至是黑色。深色的月经代表你的血已经很久没有好好流出来了,代表在体内积过久,这是月经不顺的现象,很可能是宫寒造成的。

子宫受寒,气滞血瘀,经血变成淤血,颜色会明显较暗。一旦经血颜色发暗,需要将宫寒的原因考虑在内。

医生:月经有4种颜色,代表女性的健康状况,第4种就比较严重了!

棕色/黑色

如果是第4种就要特别注意了,很可能是宫寒

只要是女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宫寒,如不注意保暖、常穿短裤短裙、常喝冷饮、洗冷水澡,易造成宫寒。

宫寒的常见症状:

1. 痛经、月经有血块、经血颜色黑。月经延迟,色淡且量少。

2. 总觉得身体冷,一到冬天手脚冰凉。

3. 白带水清稀量多,小便多,舌质淡苔白,面色黯黄。

4. 经期常出现腰痛背痛、精神差的现象。

5. 腰腹部肥胖,同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的症状。

6. 不排卵,精子与卵子难以结合,导致不孕不育。

医生:月经有4种颜色,代表女性的健康状况,第4种就比较严重了!

宫寒怎么办?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月经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是治疗百病的良方,尤其是身体比较寒凉虚弱的女性朋友。

  • 经期避免受凉。少坐冰冷的凳子,尽量减少用冷水洗头、洗澡、长时间用冷水浸泡四肢等习惯。

  • 注意卫生,预防感染。首先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月经期间绝对不能性交。量大时要勤换卫生巾,还可选用市面针对量大期间的卫生巾。

  • 注意调节情绪。生活中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总是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医生:月经有4种颜色,代表女性的健康状况,第4种就比较严重了!

好心情

2、注意子宫的保暖

这是非常重要的做法,也是保护子宫的主要方法。保暖工作除了冬天多穿衣服,还要对子宫进行特别关照。比如使用暖宫贴“护宫”。

医生建议:使用暖宫贴给子宫保暖,是保护子宫最好的方法,也是预防各种妇科炎症的关键。

暖宫贴是专为女性研制的经期护理产品,利用热敷理疗以达到为女性暖宫的效用。暖宫贴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调和气血,治疗炎症,养护卵巢,促进子宫收缩,全面调理女性生殖系统的功效。

暖宫贴依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和经络传导治疗原理,将穴位灸热疗法和远红外物理疗法相结合,通过对气海穴的远红外温热熨灸,通经络、正血脉,激活子宫的活动机能,促进血管、子宫正常收缩,加快子宫内组织的修复生长。

同时,抵御各种细菌对子宫的侵害,具有温经散寒,暖宫止痛,调和气血之作用。

推荐理由:

  • 发热持续。暖宫贴约5分钟开始发热,30分钟可缓解产后女性生理期腹痛,持续发热24小时。

  • 使用便捷。暖宫贴轻薄如绢,紧贴于女性内裤外侧,既能起到治疗效果,又不影响仪态美观。

  • 安全无副。产品不接触皮肤,安全长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