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金色年华554 2017-12-02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第二次博弈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果然在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准备,率十万大军出兵斜古道再次北伐,这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是准备最充分的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

得知蜀汉再次出兵的消息后,司马懿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御敌之策。司马懿果断判断出诸葛亮的战略意图,蜀汉军是要渡过渭水,向东经由武功直取长安,司马懿大胆决定“放弃”渭水这道天然屏障,过河背水驻防,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汉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诸葛亮见司马懿“猜出”自己的战略意图,头痛不已,当然诸葛亮也只是烦恼了一小会儿,决定向西直奔五丈原!

看到蜀军向西而去,魏军诸将甚是高兴,司马懿强压着兴奋。突然此时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个人就是郭淮,他指出:“蜀军必定想要向西跨过沔水而攻击北原,北原失守将断绝我方与羌人的联系,羌人很可能投降蜀军,为其所用。”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前往驻防。一切如郭淮所料,郭淮成功阻击诸葛亮。诸葛亮再次将计就计来了一招声东击西,驱兵向西实则反攻阳遂,没想到再次被郭淮识破,成功粉碎了诸葛亮的一切奇袭计划。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诸葛亮奇袭不成,双方进入僵持阶段,一个月后因为雨季渭水暴涨,大水把蜀军孟琰部“隔离”于大部队之外。司马懿发现这一战机,立即命令骑兵突袭,不料孟琰部战斗力极强,结果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桥,一方面派弩兵向司马懿的部队射箭。司马懿看到桥快架好,只好撤退了。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蜀军每日“骂街”挑战,魏军就是坚守不出。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居然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美艳的女装,在当时那个时代,这是对一个男人极大的侮辱,其程度不亚于戴绿帽子,应该说诸葛亮这招真的是太损了。曹魏军营那些西北汉子哪能扛得住这个,纷纷要求与蜀军决一死战。当时情形十分危急,出战魏军中计必败无疑,如果不战,将领们如此暴躁很可能发生兵变。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危机时刻才显出智者风范,司马懿立刻召集众将领开会,会议上司马懿强烈谴责了诸葛亮的不耻行为,并强调“士可忍孰不可忍”,但是(这个但是才是司马懿的本意)出兵前陛下一再嘱咐要求坚守,所以出兵必须得得到陛下的许可才行,于是司马懿当众写了份请战书快马加鞭送往都城。收到请战书的曹叡会意一笑,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仲达这是遇到难题了。曹叡立即批复“不准出兵”!并命辛毗持节仗赶赴前线制止出兵。拿到圣旨的司马懿立刻告诉全军:“陛下不准出兵,我也无能为力啊。”就这样化解了这次危机。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司马懿的睿智与隐忍不得不让人佩服,很多时候忍耐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坚韧的大智慧。

诸葛亮瞬间便明白了司马懿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策,同时他也清楚与魏军决战于旷野几乎已无可能。而司马懿却从诸葛亮派出的下战使者口中探得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食少事繁多,认为诸葛亮活不了多久。果然,同年八月,为蜀汉操了一辈子心的诸葛亮,在交代完所有身后之事后,薨世于五丈原,享年54岁。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认为这是消灭蜀汉军最好时机,即可率军追击。而此时姜维突然率领大军回返并从军中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认为诸葛亮诈死设下埋伏引诱魏军出击,吓得司马懿赶紧下令大军撤退。于是蜀汉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司马懿听闻蜀汉军在斜谷发丧后自嘲道:“这是因为我长于预测活人的事,不长于预测人的生死啊”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称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

至此,三国时期最强者之间的对决以诸葛亮身死他乡而告终,“笑”到最后的是司马懿。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从战略上看,诸葛亮发动的北伐,是要实现“北图中原,兴复汉室”的大目标的。这实为非同小可的灭国之举,就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相应配合。这其中的所谓“天时”,即是敌国已出现衰势,或者因内乱造成局势震荡。但魏国当时政权稳固,司马懿又还在“忠心”地辅佐曹魏。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所谓的“地利”,即是兵力及物力雄厚,能够支撑从多点进攻敌方(如后来魏国灭蜀),但当时诸葛亮只是孤军深入,又数次因粮尽而退。所谓的“人和”,即是要有一些能征善战的猛将和谋臣配合默契,但当时够得上档次的,武将唯有魏延一员,谋臣略无。由于这几项条件均不具备,因此诸葛亮的北伐结果,与他的战略目标相距遥远,实为失败,也是憾事!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战略上讲,诸葛亮输给司马懿,司马懿依靠的曹魏“天时、地利、人和”有利形势利用城墙、关隘的防御进行对峙的军事策略成功粉碎了诸葛亮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战略意图。也成功拖垮蜀汉国力,为后来的曹魏灭蜀奠定了基础。

但从具体的战术上,司马懿不如诸葛亮,诸葛亮几乎每战均有所获的。如他攻取武都、阴平二郡,阵斩王双、张郃二将,在当时条件之下,也算是了不起的胜利;他还在军事理论、以及相关械具的改进发明上。

解析:诸葛亮、司马懿这对政治冤家的恩怨纠葛、巅峰博弈(二)


综上所述,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的治国理政、军事、权谋的才能不相伯仲,都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杰出人物。都值得我们后世之人尊崇、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