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向阅读能力考查的试题例析

 上黄沟村 2017-12-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 “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1]28-29 此条评价建议说明阅读能力是多侧面、多层次的,那么阅读能力考查就应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命题。综观当前考查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题目,发现它们大都还不能有效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有的阅读题以阅读的名义,或考基础知识,或考写作,或考一些与语文学习无关的价值取向。

例如,一份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中的6道阅读题。

1.根据加点字找找词语规律,然后再照样子写2个。

胆小如鼠 龙飞凤舞 ( )( )

2.照样子写句子。

例:难道我是胆小如鼠的孩子吗?

我不是胆小如鼠的孩子。

难道小乌龟会自己爬出来吗?

                     

例:我火了,拿起小剪刀,壮着胆子冲出了自己的房间。 我冲出房间。

迎面吹来的山风,轻轻梳理着姑娘的头发。

3.给短文第二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填上合适的标点。

4.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去掉括号里不合适的字词或读音。

5.“我一会儿竖起耳朵听,一会儿又抱着脑袋想躲到被窝里去,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去,怎么也安不下心来。”短文中的这句话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替代,就是    

6.原来,“噼噼啪啪”是       发出的声音。

第一题考查构词规律,第二题考查句式变化、缩句,第三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第四题考查字音、用词,第五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只有第六题考查从文章中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由此看来,总计6道阅读题,只有1道是考查阅读能力的,这样的考查结果怎能正确反映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此类阅读题,在教学实践中绝非个案,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阅读题没有考查阅读能力,是因为阅读能力很复杂,很多教师还未清楚阅读能力包括哪些细项。笔者依据阅读的心理过程,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基于《课标》要求,厘清阅读能力的要素和层级结构。依据阅读的心理过程,阅读能力可分为由低到高的认读能力(通过阅读获取文本中的定义、事实、支持性细节等明显的信息)、理解能力(从明显的信息中推出隐含信息,获取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的重要信息)、概括能力(理清内容关系,把握主要内容与主旨)、评鉴能力(评价、鉴赏文本内容与表达形式)四个层级,每一层级阅读能力的发展都以下一层级阅读能力的充分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将阅读能力的平面罗列变成金字塔般的界说。与阅读心理紧密相关的语文知识、阅读方法策略、阅读兴趣习惯这三要素又构成一个更大的金字塔,将四个层级的阅读能力金字塔包容其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见下图)。

从纸笔测验的阅读题看,内三角形的四个能力层级更便于查。[2]明晰了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层级,对接课程要求,各层级阅读能力在不同学段各有侧重,阅读题就能显现出明确的能力层级。

1



[试题1] 人教版二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题:童话《三只白鹤(hè)》。

一天中午,三只白鹤在河里捉到了许多鱼。他们吃得饱饱的,把剩(shèng)下的一条大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第一只白鹤抬头看了看太阳,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第二只白鹤抬头看了看天空,记住大鱼埋在白云下面。第三只白鹤看了看河边的大柳树,记住大鱼埋在柳树旁边。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三只白鹤都睡醒了。第一只白鹤朝太阳飞去。第二只白鹤朝白云飞去。第三只白鹤飞到河边,落在大柳树旁边。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

(材料来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选读课文第169页。)

1.三只白鹤为什么要把鱼埋在地里?(正确的打“√”)

A.他们吃得太饱了( )

B.比一比谁埋得对( )

C.想留着明天再吃( )

2.三只白鹤根据什么记住埋鱼的地点?用线连一连。

第一只白鹤 柳树

第二只白鹤 太阳

第三只白鹤 白云

3.第二天中午三只白鹅去找大鱼,谁能找到? (正确的打“√”)

A.第一只白鹤( ) B.第二只白鹤( )

C.第三只白鹤( )

不同学段的阅读题考查阅读能力的层级侧重点有所不同。此三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认读能力与解释能力。第一题的答案在第一自然段,学生要联系“捉到许多鱼”“吃得饱饱的”,从而明白“剩下的鱼留着明天吃”才要埋起来。第二题的答案在第二自然段,学生要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才能把三只白鹤埋鱼的地点一一对应起来。这两题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都是经过文字辨识,从文句中找出文字的意义,即为“认读与解释”的过程。第三题的答案要综合联系第二、三、四段的文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识别、整合与推论的过程,作出解释,从阅读能力的层次看比第一、二题的要求高。

《课标》对各学段的阅读目标有不同的评价要求,例如:对第一学段精读的评价是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 [1]29 从阅读能力的各层级看,一般建议:第一学段侧重认读能力、解释能力的考查;第二学段侧重认读能力、解释能力的考查,适度考查概括能力;第三学段体现认读能力、解释能力、概括能力的考查,适度体现评鉴能力的考查。

2



[试题2] 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题:科学童话《寄居蟹造房子》。

大海里有一只寄居蟹,它想造一间让大家都羡慕的房子。

它骄傲地对海螺说:“你的房子多难看呀!我要造一幢五颜六色的房子,那是世界上谁也没见过测试与评价43的房子。”

海螺说:“蟹大哥,房子造好了,我一定去参观。”

寄居蟹又洋洋得意地来到黄花鱼的家,嘲笑地说:“老弟,你这乱石堆的房子多难看。我要造一间用珍珠镶(xiāng)起来的房子,那是一间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房子。”

“寄居蟹大哥,你的房子造好了,我一定去祝贺,向你学习。”黄花鱼谦虚地说。

“不着急,温暖的太阳还在照着我呢!”寄居蟹边想边到处走,见到谁都讲一番造房子的事。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大家还是没有见到那间房子。

一天,小虾在一个破旧的海螺壳里见到了寄居蟹,它问:“蟹大哥,这就是你造的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房子吗?”寄居蟹听了,把身子缩进螺壳里,好久也不敢把头探出来。

(材料来源:http://www.)

1.寄居蟹想要建造的房子是( )。

A.五颜六色 B.用珍珠镶且五颜六色

C.比别人的都好 D.一个海螺壳

2.寄居蟹把要建房子的事情告诉了( )。

A.它见到的所有伙伴 B.海螺和黄花鱼

C.海螺、黄花鱼和小丑鱼 D.老弟和小虾

3.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大家还是没有见到那间房子,这是因为( )。

A.它见到谁都说要造房子

B.房子盖起来特别难

C.它总是说却没有做

D.天气很冷不适合造房子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寄居蟹好久也不敢把头探出来,这是因为( )。

A.寄居蟹不爱理小虾

B.寄居蟹觉得自己的房子太破旧

C.寄居蟹感到很羞愧

D.寄居蟹根本造不出房子

阅读能力的要素与层级,从理论研究层面可以分出各个层级,在实际的命题过程中,各阅读能力的要素与层级也会交融在一起,一道题中体现多个层次的阅读能力。第一题要在认读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概括第二、四自然段中寄居蟹想造房子的特点才能作出准确选择。第二题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准确删选信息并提取有用信息、整合信息才能作出简单的推论。第三、四题需要学生认读理解文意后,对删选的信息归纳出重要的观点并且以批判思考的方式作出选择。此解题过程已涉及阅读能力的各个层级。由此可见,研制阅读题要体现明确的能力层级,但也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3



[试题3] 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题:文学类文本《蜜蜂》。

有一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山上一连割了几小时的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吃点东西。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一边吃一边眺望着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转的蜜蜂,我的闲暇心情是不会被打扰的。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将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子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入土里。

没过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   这个受到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又一次把它踩入沙土中。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后,我发现脚边的那堆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去的蜜蜂艰难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我弯下身去察看它的伤势。它的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折皱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然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计自己的伤势。它也开始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这只蜜蜂很快把挣扎的力量集中在皱折的左翅上。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下,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得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这蜜蜂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似乎慢慢恢复了力量。它捋翅的速度加快了,那因皱折而不灵活的薄纱似的翅膀现在几乎已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已恢复了力量,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从沙土地上飞了起来,但没能飞三英寸远。这小生灵摔得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的捋翅和拍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了六英寸远,最后撞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只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有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正如一个飞行员在摸索一架陌生飞机的特性,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新的失误。

蜜蜂又飞起来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树身,控制着方向,然后慢慢飞向那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只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

(材料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05年第11期。)

1.“我”为什么想赶走小蜜蜂?( )

A.蜜蜂围着“我”嗡嗡直叫

B.蜜蜂从沙土里钻出来了

C.蜜蜂拍打翅膀想飞

D.蜜蜂撞在了小土堆上

2.从故事中找出有蜜蜂图案   的那一段,

什么原因使“我”吃了一惊? ( )

A.蜜蜂又围着“我”嗡嗡直叫

B.蜜蜂边捋翅膀边拍打翅膀

C.蜜蜂从沙土里钻出来了

D.蜜蜂飞出了六英寸远

3.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第一项已经帮你填好。

___蜜蜂一次又一次试飞,终于飞向远方。

___蜜蜂从沙土里一次一次钻出来。

① 我想赶走一只围着我嗡嗡直叫的蜜蜂。

___蜜蜂艰难地整理自己的翅膀,试图再次飞行。

___蜜蜂一直不肯离开,被我踩入沙土里。

4.你认为“我”在这个故事中的心情有哪些?按照顺序写出“我”的心情变化。

5.你觉得文中的“我”残忍吗?读完此文后,如果你闲暇时被蜜蜂打扰,会怎么做?请说明自己的理由。

此五题,按照学生阅读的认知过程,考查了不同层级的阅读能力。第一、二题在认读理解文意基础上,获取故事的起因,明白故事的事实,属于获取信息直接推论的能力层级。第三、四题要整合全文信息,分别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揣摩作者的想法,符合《课标》第二学段对阅读的目标与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10 属于解释与概括能力层级。第五题发表对文中人物、事件的看法,属于评鉴能力层级,对文章的内容作出评价。

4



[试题4]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题:文学类文本《最佳路径》。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通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施工部打电话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请他赶快决定,以保证乐园按计划建成和开放。

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和景观建筑学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解决过无数个建筑学中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然而建筑

学中最微不足道的项目——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经设计了50多个方案,却没有一个满意的。接到催促电话,他心里更加焦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去地中海海滨。他想清理一下思绪,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定下来。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一带是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漫山遍野到处都是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许多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兜售,然而很少有停下来买的。

当他们的车子经过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子。路边立着的一块牌子告诉人们:只要往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为年迈,无力打理而想出这个无人售葡萄的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她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主,任顾客选择的做法使格罗培斯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放下5法郎,摘了一篮葡萄,就让

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马上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在空地上撒上草籽,提前开放。

施工部按指示在乐园的空地上撒了草籽。没多久,小草出土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覆盖着。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径,这些小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布置施工人员按照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同样的,人在生活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乎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

(材料来源: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课文。)

1.根据文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

的打“×”。

(1)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和景观建筑学专家。( )

(2)格罗培斯在葡萄产区看到很多人在兜售葡萄,想到了路径设计方案。( )

(3)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依据人们自然踩出的痕迹而铺设的人行道。 ( )

(4)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在1971年的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

2. “道”的意思有:①路;②方法、技术;③线条;④说;⑤道理。请根据意思并联系上下文解释:微不足道—— 。 “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项目”在文章中是指。

3.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述了在迪斯尼乐园临近开放之际,建筑大师格罗培斯 ,无意中从受到启发,从而设计出 。

4.用“——”画出文章中令你特别有启发的句子。

5.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此五题,依据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阅读能力要求,从认读、解释、概括、评鉴四个能力层级命题,适度考查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运用。第一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提取信息并作出判断。第二题题干提示解释词语的学习策略(抓住词语中的难字、联系上下文),考查学生是否能运用阅读方法与策略解决问题。第三题考查概括能力,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学生的阅读学习重点,采取题干提示与填空的方式降低学生概括的难度。

第四题画出的句子一般是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答案适度开放,尊重学生个性阅读,同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第五题评鉴文章的内容,此题答案应该有两层意思:①路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②路径顺其自然、顺乎本性,给人自主和选择的机会。从学生答题看,绝大部分学生停留在第一层意思,命题时体现学生评鉴文章内容时的思维层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琴.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素与结构[J].教学月

刊,2011(4) :7.


选自《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征稿啦!

各位老师,《小学语文》2018年第1期开始征稿啦!只要是关于课内教学、课外阅读、测试评价方面的都可以。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不要教学实录、教学设计和评课类的。课内教学所涉及的必须是统编一下、二下,实验教材的三下、四下、五下和六下,最好是前三单元的内容,可以从一篇课文说开去,谈论一类问题。所有稿件字数3000-5000即可。对内容的基本要求是思路要清楚,要有理论提升,不能只是介绍自己怎么做的,还要有自己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这点很重要哦!
投稿地址:
http://bkstg.pep.com.cn
时间:2017年11月20日
期待大家的稿件哟,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