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凤仙花——胜日寻芳(160)有图
2017-12-02 | 阅:  转:  |  分享 
  
凤仙花:染红女儿纤纤指——胜日寻芳(160)2016年8月8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锦苑四区。凤仙花,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中国本土植物。原产于中
国、印度、马来西亚。凤仙花在中国的栽培种植不会晚于唐代,因为唐代已出现了咏凤仙花的诗,如吴仁璧的《凤仙花》:“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
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中国(据说也是世界)最早的花谱类著作《全芳备祖》(刊刻于南宋)收录了凤仙花,不过条目
名称为“金凤花”。文中提到金凤花“一名凤仙花”,并注明此名字出自《草木记》。至于哪本《草木记》,作者没说清,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书一定
早于《全芳备祖》,那么凤仙花出现在植物学类著作中的时间肯定还要早一些。在宋代咏凤仙花的诗词中,既有用凤仙花名的,也有用金凤花名的,
当时是两名混用。最早将凤仙花用于治病的可能是元代的危亦林,他在所著《世医得效方》中将凤仙花用于治疗“骨鲠入喉”:“用金凤花子嚼烂噙
下,无子用根亦可,口中骨自下。便用温水灌漱,免损齿。鸡骨尤效。”刊刻于明代前期的《救荒本草》,收录凤仙花时的条目是“小桃红”,其文
中提到“叶似桃叶”,“开红花,结实形类桃样”,这大概是起名的缘由吧。文中还提到凤仙花有多个别名:凤仙花、夹竹桃、海蒳、染指甲草、急
性子。刊刻于明代后期的《本草纲目》收录凤仙花的条目为“凤仙“,释名时说:“其花头翅羽足,俱翘翘然如凤状,故以名之。”并进一步解释说
:“女人采其花及叶包染指甲,其实状如小桃,老则迸裂,故有指甲、小桃、急性诸名。”清代《花镜》对“急性子”解释得更清楚:“其子老,微
动即裂,俗名急性子。”在中药中,“急性子”是凤仙花种子的名称。在中药中,凤仙花的茎也有专用的名字,叫“凤仙透骨草”,起名缘由可能是
因为其能“透骨通窍”。凤仙花的根在中药中的名字,起得简单实诚,就叫“凤仙根”。凤仙花的花儿在中药中的名字,就是它的原名“凤仙花”。
凤仙花的花儿不但能治病,还有一个染指甲的功能。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母亲种过凤仙花,她就叫此花为“染指甲草”,还真的用此花染过指甲。用
凤仙花染指甲的风俗,可能在宋代就已出现,因为宋末元初的《癸辛杂识》详细介绍了染甲的过程:“金凤染甲: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
在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此付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旬,直至退甲,方渐去之。”印象中
母亲染指甲用的是花,据说用花比用叶子效果更好。2015年7月18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锦苑六区。2015年8月21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禧
苑二区。2016年7月5日摄于北京回龙观天慧园。2016年8月30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苑二区。2016年8月21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
跃区四区。2016年8月21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区四区。2015年6月26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苑二区。2016年8月10日摄于北京
回龙观龙禧苑二区。2016年8月13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苑四区。2016年7月26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苑二区。2016年8月8日摄
于北京回龙观龙锦苑四区。2016年8月21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区四区。2016年8月13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苑四区。2016年9月8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锦苑二区。
献花(0)
+1
(本文系乌拉盖河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