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上野国立博物馆和箱根武士之里美术馆的古代武器盔甲收藏

 alayavijnana 2017-12-02

首先是东京上野的国立博物馆,时值春日大社国宝展,本人当时脑抽,没买套票,进去后没法再补,直接错过了里面的国宝级大铠。

由于只感兴趣武士盔甲,所以入场后直奔上图的主馆。不过在主馆里的一楼先发现了重新开放不久的日本考古馆,里面珍藏着古坟时代的盔甲文物,反映了武家兴盛前、也是流行文化中相对陌生的日本早期军事形态。

古坟时代(5世纪)的步兵装备,包括头盔(冲角付胄)、颈甲、胸甲( 革缀短甲 )。

侧面,还可以看到一面巨大的铁盾牌。那面盾牌属国宝级文物,不允许拍照,这张照片是侧面拍摄时无意间收入的,估计是木底覆铁皮。面前较小的金属件是铁斧。

革缀短甲,外面可能会包覆皮革以保护金属表面,与挂甲相比,基本属于古典板甲的范畴。

国宝级的眉庇付胄。

古坟时代的贵族和将领佩戴,盔檐(眉庇)镂空,盔顶可带装饰物。同时还能看到头盔的结构为小甲片拼接,这也是世界范围内早期头盔常用的方式。

冲角付胄,可以清楚地看到头盔正面的锐角结构,不知这样是否有助于提高强度,不过至少可以充当盔檐。下方的金属半圈是残缺的护颈,完整的话应该一圈叠一圈往下覆盖颈部,类似契斯卡格盔的龙虾尾护颈,这一成功的设计恐怕一直延续到江户时代。顶盔的结构与 眉庇付胄的小片拼接形式不同,不知是否是士兵佩戴的要笨重些。

另一套甲,从这个角度看,冲角付胄正面即使没那么尖锐也有一道明显的脊,有助于提高正面的结构强度。短甲采用的是对襟开合的“蝶番”结构,也就是背甲为一整面,正面则分为左右两部分,通过铰链(蝶番)连接在背甲上,穿戴时象门一样开合。本文第一副甲可能也是这种结构,在身体正面对襟开合肯定对防御力有负面影响,但好处是士兵可以无需借助别人的力量自己穿戴,提高了反应速度。

铁剑,可见当时的日本剑形制与大陆并无不同。

银象嵌铭大刀,直刃造型,刀身有鱼鸟等铭纹,应该是一把礼器。

金和铜制的鞋,这个不是甲胄,应该是源自朝鲜半岛丧葬风俗的陪葬品。对古日本来说,来自大陆的民族带来的不仅是制铁和刀伊入寇,也有各种文化和风俗。

二楼的五、六展厅则展示了从平安时代到江户时代的武备,也就是我们更加熟知的‘武士’装备。

柳原康政所用黑系威二枚胴具足,17世纪初。

手臂细部,采用锁子甲缀甲片的形式。

沃悬地和歌浦莳绘肋指,一把19世纪打造的肋差。

青江吉次,打造于14世纪的南北朝时代。本人不通刀剑,那短短的形似血槽之物是什么,几何形状相当规整,应是很高的手工水平了(槽该不会是现代开的吧)。

菊桐纹系卷太刀,18世纪。

太刀-志津兼氏,14世纪南北朝时代打造,第二张可以看到刀身的平整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