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孩打碎邻居花瓶,妈妈的一句话害了她

 龙叔文馆 2017-12-02

《为什么孩子在家喜欢“欺负”老人》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她不小心把邻居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

当时邻居家里没有人。

小女孩受了惊吓,赶紧跑回家。

妈妈正在忙着做饭,喊她过去打下手,却发现了她的不对劲,

于是问:怎么了?

女孩就把发生的事讲给妈妈听。

妈妈一听气不打一处来:

人家那花瓶可宝贝得很呢!你闯了大祸了!等着吧,看人家知道了怎么来收拾你!

 

妈妈的话说完,女孩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转。

接下来的一天里,

她都在焦灼不安中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讨伐”。

可是并没有。

 

这个事情就这样搁下了。

忍了几天,实在太难受了,女孩决定去主动认错。

然而当她迈着艰难的步子走到邻居家门口时,

赫然发现,那扇门紧锁着。

人呢?

妈妈告诉她,搬家了。

女孩心里懊恼极了。

 

直到很多年后,

女孩长大了,再又遇到当年的邻居,

终于忍不住提起当年的那件事。

那邻居一拍大腿说:

嗨!那个花瓶根本不值钱的,没事没事!你还记挂这么多年!

女孩心底有个地方总算能够松下来。

她对自己说,好了,没事了。

说完心底却又泛起莫名的酸楚。


这么多年了,

她总会小心翼翼地怕犯错。

因为每次犯错都会像这一次一样,

得到的只是批评、指责甚至奚落、恐吓,

没人告诉她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后果究竟如何,

以及她该怎么办。


没错,我讲的是我自己的故事。

我就是那个无法不犯错然而犯错后又备受煎熬的女孩。

 

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怎么可能不出错?

孩子就是在一个又一个错误中不断长大、不断成长的。

犯了错的孩子,心中会自然地生出愧疚来,

他们其实做好了心理准备去领受一个正当的惩罚。

这个时候,

父母若能要求孩子去承担犯错的自然结果,

并从犯错中汲取教训,

这样,每一次的错,都将成为孩子的一笔宝贵财富

 

可惜,面对孩子犯错,

很多父母都做错了。

他们不仅没有做到应有的引导,

反倒成为孩子认错路上的阻力。

 

比如我妈妈当时发泄情绪一般的“吓唬和指责”。

还比如下面这些父母们最常见的应对方式。

 

1

一种常见做法是护着惯着,理由是“孩子还小”

 

当一个小孩犯错的时候,这些家长出于心疼孩子,或者真心觉得问题很小,

会替孩子开脱。

他们会去忙不迭地替孩子收拾烂摊子,

然而回转身,问孩子要一个承诺:你要答应我,下次不许再……了!

期望这样可以确保孩子下次能够有进步。

 

殊不知,当不当行为的结果只是给出一个承诺/保证就可以,

那对孩子而言太容易、太舒服了。

等到下次,他们还会犯同样的错,因为大不了再保证一次就好了。

 

这是纵容。

当下一次孩子再故意犯错,

并且主动做承诺以便逃避真正的行为后果,

一点儿都不意外。

最可怕的是,这些行为一次次出格却没得到及时矫正的孩子,

等他们长大,

很可能大人就再也管不了了。

 

比如前不久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显示,

一个10岁的男孩,对自己的奶奶拳打脚踢,眼神充满了动物凶狠。

而此时,奶奶完全不反抗,甚至阻止路人上前干预。

这种小孩打家长的新闻屡见不鲜。

这叫什么?

这就叫自食其果。

可怕的是,还有人甘之如饴。


2


孩子犯错的时候,打一顿是另外一种常见做法。

前些天,儿子班上一个孩子犯错了。

据说是一个下午跟十几个孩子先后发生冲突,

每次都是他先去跟别人动手动脚。

下午放学时候,他老爸就被班主任老师喊到了学校。

 

这个家长接连跟班主任说对不起,

可一转身,

他两拳头把儿子打倒在教室门口。

所有人当时都愣在那里了。

 

我们都可以理解他家儿子为什么爱打人了。

多好的一个榜样!

 

也有的家长不打孩子,但是却比打孩子更虐。

比如,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短视频。

一个爸爸情绪失控地在教训自己青春期的儿子。

应该是儿子擅自带手机去学校玩,被老师发现了,并通知了家长。

 

视频中,这位爸爸咬牙切齿地一字一顿冲孩子喊:

爸爸没有教好你,爸爸替你受这一次罪。打!快点!动手!

站在边上的男孩哭起来。

父亲仍然一字一顿地说:

没教好你是爸爸的错!爸爸现在替你接受惩罚!

孩子不肯。这位父亲开始自己拿棍子往自己背上抽。

边抽边喊:我的错!我的错!

并回头问孩子:

满意了没有!爸爸这么用心去教你,你这么让爸爸失望!你敢带手机去上课,还骗我说是老师让带的!

……

整个视频看得我难受极了。

 

这些家长,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他们在告诉孩子:

第一,犯错是可怕的,丢脸的,还会连累到父母的,以后要么千万别犯错,要么犯了错千万不能让人知道。

第二,犯了错,惹了事,只有靠暴力解决问题。长此以往,这些孩子的内心,将会一点点地被残酷和冷血占据,直至他们对于伤害变得麻木不仁,甚至对于虐待上瘾。

 

3

 

还有第三种不当做法,是将孩子的错误泛化。

这种非常多见。

这些家长面对犯错的孩子,不护着,也不打,但是却会在言语上反复纠缠,甚至痛诉革命家史,把孩子以前的各种错误也都翻个底儿朝天。

 

就像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个家长。

是在上个学期的期末,

我去儿子学校去找一位老师,在教师办公室里看到过这样的一幕:

一个妈妈因为孩子作弊被叫到了学校。

我看到那男孩满脸通红地杵在边上。

我明白他一定觉得很内疚,很难堪。

然而,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在一帮老师的面前,一口一个真丢人,一口一个该死。

训斥完,这个妈妈接着向老师流泪哭诉孩子以往的各种不上进表现,恳求老师的原谅。

我看不下去,赶紧撤了。

还没出校门,就远远听到身后这对母子的声音。

回头看,妈妈正揪住男孩往教室拽,男孩不肯,歇斯底里地哭喊着:

我该死,我不想活了,我丢人,妈妈……

母亲则用更大的嗓门冲孩子吼到:

你不上学能做什么!你死也要死在学校!

 

母子俩你哭我喊的声音,听着真揪心。

 

这个母亲没看到,孩子犯错的时候,其实已经很担心,满心都是内疚感。

然而,母亲的反应从错误本身,一点点变成对孩子本人的攻击,

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建设性,反而激起反抗、愤怒、仇恨以及浓重的羞耻感。

孩子被这些糟糕的感觉占据,

只想要逃离,

完全没有心理空间再去就错误本身进行反思。 


4

 

当孩子犯错,究竟如何做才更合适?

原则有两个:


第一,要让孩子自己承担那个错误导致的自然而然的责任。

比如弄脏了地面就要打扫;

弄坏了东西,就要试着修复或赔偿;

打了别人或者弄疼了别人需要说对不起;

在学校违反了规矩听凭学校规章制度的惩罚等。

总之要在错误发生后,喊停那个错误的行为,简单明了指出发生了什么,并引导孩子去领受那个错误的后果。

一些事情的后果孩子可能无法独自承担,

那么大人在第一时间代为处理,或者一起分担,但事后仍然需要陪孩子一起进行总结。

 

第二,要帮孩子从错误中获益。

即试着把孩子的行为导向一个良好的、起码不那么糟糕的动机,使孩子好的意愿被强化。

比如,面对一个损坏了别人东西的小孩,你可以说:“你爱玩没有错,只是没掌握好分寸,你现在需要怎么做,以后最好怎么做……”

而不是说,“你总是毛手毛脚的!”“你就知道给我闯祸!”

当孩子有了改变,及时鼓励,强化孩子好的行为。

 

第三,关注错误背后未说出的话。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往往只是表象。

特别是当你的孩子重复犯错、屡教不改的时候。

父母就有必要去理解,孩子是否在通过“犯错”吸引你的关注?是不是你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还是孩子近期的外部环境有变化,抑或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

父母需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慢慢地说清楚那么让父母劳神费解的问题。

 

 

总之,面对孩子犯错,我们的处理方式就是一个绝佳的示范。

如果我们愤怒,孩子就学会愤怒;

如果我们冷漠,孩子就学会冷漠;

如果我们惊慌,孩子就学会惊慌;

如果我们镇定自若,智慧化解,孩子则能学会爱、担当以及基本的解决问题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