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成教育

 如水138 2017-12-02
  A什么叫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习惯决定人的命运。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好习惯带来成功,坏习惯导致失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格教育赖6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抓住了这一黄金时期,孩子的发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养成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养成好的习惯,包括培养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
  在习惯养成教育中,要注意:对孩子所提的要求,要好操作好达成、要求小一点、具体一点。
  习惯养成,应遵从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些关键节点,如:
  4岁以前是形成视觉形象发展的关键期;
  3-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5-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9-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幼儿阶段是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小学三、四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
  小学三、四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
  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生长点,能为实现全面发展和成功提供支撑的平台。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C习惯养成实操办法突破法
  有一位妈妈,她的儿子不喜欢阅读,却对足球十分着迷。为了培养儿子的阅读兴趣,她想了很多办法,童话书、科普书、侦探小说等买了一大堆,儿子就是没兴趣。后来她改变了策略,硬着头皮陪孩子看足球看世界杯赛,和儿子侃球星,还特地给儿子买了一本《罗纳尔多传》,儿子看到这书,眼前一亮,开始了阅读。
  这位妈妈又精心为儿子准备了《足球明星传说》、《足球文化》等书籍,儿子接受了阅读,渐渐又拓展了知识面,眼界日益丰富起来。
  孩子的兴趣点就是他的长处所在,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养成其他有益的习惯,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榜样法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美妙的故事。 18岁的少年海格里斯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这时,他碰见了两位女神,一个叫“恶德”,一个叫“美德”。恶德女神千方百计诱惑他去追求能使人享乐一生、却有害他人的生活,美德女神则劝导他走为人除害造福的道路。最后,海格里斯听从了美德女神的呼唤,拒绝了恶德女神邪恶的诱惑,选择了始终为同胞做好事的人生之路。后来海格里斯成长为希腊人千古传颂的英雄。
  榜样是最好的老师。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榜样!当然除了“择优为邻”,孩子身边的伙伴中,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特别认真、特别守时、很有礼貌、遵守交通规则等等,都可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如果刻意寻找那些最优秀的同龄人,目标太高,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进步。
  体验法
  生活中,父母和长辈常常不由自主地为孩子承担了太多,无意中剥夺了孩子亲手体验的权利。而体验养成法,提升了孩子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不让他人代劳,其实更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在美国,就有一个家教原则叫“二十码法则”。对于年幼的孩子,生活、学业上需要必要的指导,但美国人十分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会与孩子保持至少二十码的距离,给孩子预留适当的空间,锻炼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这也符合让孩子在体验中养成好习惯的原则。
  情绪疏导法
  健康积极的思考习惯,也是成长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如果能摒弃不良情绪,积极疏导自己的情绪--只看自己所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我们将没有理由抱怨什么,相信很多人都记得这句话:“我忧郁,因为我没有鞋。直到我遇见一个人,他没有脚!”
  (1) 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归纳,发掘和识别自己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归纳自己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理解与判断。
  (2) 帮助孩子识别认知上的错误,针对孩子不合理的、夸张的想法,可以进行质疑。
  (3) 发现认知错误后,用新的、合理的思想予以替代。
  (4) 在对错误认知进行驳斥的同时,要消除孩子认为自己是别人注意中心的想法。
  反复训练法
  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训练。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这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好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形式多样的途径,来调动训练的积极性。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持续地遵守,一定要克服懒惰情绪和畏难情绪,持之以恒。
  层次目标法
  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上升、进步,是有层次的,分阶梯的。养成教育同样如此。
  比如几岁到几岁培养学习习惯,几岁到几岁培养做人习惯,只能说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要求、水平、层次上要有差异。
  在培养孩子的习惯时,就要抓主要的习惯进行培养。重点习惯培养好了,还可以带动其他好习惯的形成。
  行为契约法
  比如针对孩子拖沓父母唠叨的问题,父母和孩子定下“行为契约”,并用清晰明确地公示出来:“放学回家后,在10分钟以内打开书包,再用5分钟做好学习用具、书、作业本的准备工作,并开始写作业。写作业期间,爸妈一次也不跟孩子唠叨。”并定下做到后的奖励。
  要使用正面措辞,父母和孩子共同签字。契约实施的时间要有明确的阶段,如一周或两周,起止时间要写清。
  当孩子实现契约行为时,父母予以注意并给予称赞,但注意不要太过分。同时用表格记载下孩子每天的行为表现,三天一小结,一周一总评。当孩子完成一个良好行为后,立即增强奖励并兑现。父母完成自己改进的行为时,也要请孩子予以评价和赞扬。
  行为契约是养成教育中,有效改善亲子关系的润滑剂,有助于建立亲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待人的人格关系。最终还能使双方都养成良好的习惯。
  言传身教法
  欲教子先正其身,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父母的习惯不好,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是很难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要让孩子学习父母身上的优良品质,培养出更好的习惯。对于习惯培养来说,身教大于言传。因为习惯大多是在琐碎小事和日常生活中培养的,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就是在对孩子进行无声的习惯培养。
  父母要注意自己言谈举止的影响,提高自身的修养。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请父母首先做到。父母说话不要太随便,要注意影响。凡是孩子提出的合理的意见,父母要虚心接纳,并及时改正。
  巧用奖励法
  行为学认为,每当孩子出现适宜行为,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肯定或奖励,他发生这种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强。
  物质的刺激和奖励虽然不是最终的目的,但它在一定的阶段却能成为一种值得利用的动力。
  先用物质奖励,再用精神奖励,待孩子表现自然、正常以后可尝试逐渐撤销奖励。
  以好代坏法
  以好代坏法,就是从正面避开坏习惯,由反面入手,培养一种新的好习惯,逐渐取代坏习惯。
  当孩子达成一项小目标时,不妨奖励一下,借以加强目标的吸引力。
  成功值得奖励,失败未必惩罚。要告诉孩子,在改变习惯的时候如果偶然发生失误,不要自责甚至放弃。一次失误不见得是故态复萌。避免重染旧习比最初戒掉时更困难。但是如果孩子能够把新形象维持得越久,就越有把握不重蹈覆辙。
  家校合作法
  养成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家庭必须达成“共振”。否则不但会出现“5 2=0”的情况,甚至会引发负面效应。父母应主动与学校、老师主动沟通合作。最好能取得教育标准和教育方法方面的一致,才能做到双方密切配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也是当前教育中为什么提倡“加强家校沟通”的原因。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尽早进行养成教育,相信你的孩子会变得不简单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