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干舌燥没当回事, 山东大妈牙掉光, 险丧命…口干舌燥也是“病”, 得治!

 食堂菜田延朋 2017-12-02

一到冬天,皮肤就容易变干,很多人觉得,这就是空气湿度小的原因,多喝水就行了。

事实真是这样吗?

日前,山东聊城有位60岁的田女士,口舌发干、双眼发红、而且很疼,视力也变模糊了。一开始,她根本没当回事,以为自己就是“上火”了,多喝点水就好了。可是,时间久了,她发现情况不对劲:牙齿基本掉光了,还引起了角膜溃疡。

于是,田女士赶紧到山东省中医院看病,风湿免疫科的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姜萍诊疗后发现,田女士其实患上的是一种并不常见的“病”,这种病,学名叫做“干燥综合征”。

而田女士患这种病,其实早就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只是由于之前没太在意,导致病情加重,才出现了牙齿掉光、角膜溃疡的情况。

田女士的经历,让很多口干舌燥的人,顿时一惊!大冬天的,我们也常常口干舌燥,是不是也患上这种病了呢?

到底什么是“干燥综合征”呢?

据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冷晓梅介绍,干燥综合症,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这种病的危害,远远不止口干,还会出现眼干、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等,更厉害的,还会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

所以,往往患上这种病的人,刚开始会去眼科、口腔科或者呼吸内科、肾病科等,很少有人会去风湿免疫科就诊,就导致延误病情,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很严重的症状。

“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原因?高发人群?

山东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姜萍介绍,“干燥综合征”发病率为千分之五左右,男女发病比例为1:10,女性发病高峰在55岁~65岁,多发于绝经后妇女,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0.77%。

干燥综合征从起病到确诊短则几个月,长的可达10余年,有的患者在出现明显的内脏损害(如肾小管酸中毒、肺间质纤维化)后才确诊,往往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那如何早期发现这个病?

姜萍说,如果出现明显的口干或者眼干,同时伴有牙齿迅速出现龋齿,或者成年人反复出现腮腺肿大、关节疼痛、肌肉无力、全身酸痛、干咳、胸闷、原因不明的肝炎等问题,应该及时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既然是一种病,那知道如何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该怎么做呢?姜萍建议,治疗和预防干燥综合征,应当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食用滋阴清热生津的食物,如丝瓜、芹菜、黄花菜、藕、山药等;

2、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应当营养平衡。每日进餐开始或进餐中,应该选择适量流食或半流食,以增加进食的舒适感;

3、应及时补充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动物蛋白,少食或不食豆类制品;

4、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咸或燥性大的食物及海产品以及饼干等干性食物;

5、保持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或刷牙的习惯,选用软毛牙刷为宜,保持口腔湿润,常备温开水,经常少量饮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