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地风光苏州美景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吴越尽说 2017-12-02
    想起 如歌岁月,似水年华。

    沿着官太尉河,寻找历史遗踪。近日,从葑门内十全街进入百步街,差不多百步后,来到苏州大学南门前的桥边,开始从南到北,沿途拍摄。一河两岸多座桥,绿树成荫,还有廊亭,可以休息。从南到北,左侧路叫盛家带,直达望星桥、十梓街;继续再往北,就是叶家弄,可直达干将路。右侧路叫望星桥南堍、望星桥北堍。

   主要拍摄:苏大南门前有桥叫望门桥;沿河步行,往西渐转北向,先后有,忠信桥;盛家带老宅;望星桥;叶家弄;贞节牌坊;寿星桥;程小青故居;廊亭;石亭;吴王桥;官太尉桥;袁学澜园;继而转向东,甲辰巷砖塔等。有关典故或简介将附在图前后,分别予以说明。

     1.望门桥——北对苏大南门口,南接百步街;北西侧通往望星桥南堍,南西侧通往盛家带。宋《平江图》称之为“望门桥”,是因为以葑门可望也。清同治时曾作望璊桥,璊音同门,玉之红色者。乾隆五十四年(1789)曾重建。原为石级单孔拱桥,1957年苏大开设南大门。为车辆出入方便。1976年改建为钢筋*水泥板梁单孔平桥,桥宽5米,长6.1米,跨度5.9米,水泥杆桥栏。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苏大老校园南门。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望门桥,南通百步街,北接苏大南门。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西望官太尉河。(前方有忠信桥)

 

     2.忠信桥——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原名中信桥,民国初年改为忠信桥。现为条石板梁单孔石级拱桥,长21米,宽3.2米,跨4.5米,条石桥栏,步阶东16级西13级。该桥东南处,近年配建了“仁义”亭,有道是“忠信”、“仁义”对仗有全。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忠信桥东南侧。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桥畔人家。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忠信桥西北侧。

   3.盛家带老宅——盛家带砖雕门楼,其额有“长泽*麟”,砖雕精细。盛家带31号:资料一说,袁学澜之玄孙袁水拍,现代诗人,笔名马凡陀,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生于“双塔影园”,后迁此居(现场了解,未得确证)。盛家带33号:资料上说是旧顾宅,内有清乾隆时石韫玉题门楼,宅后部有小园,原完整,现全废。(控167号)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邻近于31号之北的门。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盛家带33号古宅。

   4.望星桥——《平江图》中名望信桥,始建于宋绍定二年(1229)。据传此处历史上是城东水陆交通中心,外来客船集中之处,旅人常在此盼望家信,故名。民国16年改今名,22年重建。1955年改建为钢筋*板平桥。水泥桥栏,单孔跨度3.86米,宽10.65米,长5.4米,桥头有青石隶刻桥名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吴县建设局重建字样。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望星桥,镜左为北堍,右为叶家弄。

   5.叶家弄——从望星桥西往北的沿河路段,此处到吴王桥有457米,1990年已改石子路为砖板路,寛4米。叶家弄,因宋翰林学士叶梦得居此,故名。叶梦得,号石林居士,北宋朝圣四年(1097)进士,南宋初曾任户部尚书。弄东河旁,垂柳依依,景色清幽,廊亭间接,休息有坐,对联可赏。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叶家弄廊亭古色古香。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6.贞节牌坊——只是口语统称,其实,应按典出、历史根据,具体了解相关内容。望星桥北堍的这座牌坊(上部已不全)叫“黄孝子、节妇石牌坊”,黄孝子竭尽自己所能孝了母又孝了父,自己却三十多岁就走完人生;其夫人金氏守节、孝贤,上奉公爹,下托孤儿。他们的事迹被地方官绅上报朝廷,黄孝子因孝得名而载入《清史稿》列传,并获准建词立坊。现祠无,仅遗存此石牌坊,古旧的石柱上刻有对联,依稀可见:“孝全赤子性,节并太姑贞”。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7.寿星桥——《平江图》中又名营桥。明《水利全书》插图中称延寿桥,清代更名。宋淳熙五年(1178)建。明、清两代都曾重修,武康石拱桥,石色紫。桥身宽2.9米,长18.4米,单孔跨度4.7米,高2.6米,原桥栏残缺。1965年列市文保单位的百狮子桥被拆,其上桥栏(亦是武康石)3块移来本桥北侧,两面各有浮雕舞狮16头,本桥原残乘余桥栏3块集中置于南侧,两面各有花鹿16头所雕年久,剥蚀,已模糊不清。两坡步阶各15级。拱顶之侧刻有“重建寿星桥”字样。1982年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在寿星桥东的幽深小弄,终于找到了我向往已久的、被网上称之为“中国福尔摩斯隐居地”的程小青故居。

   8.程小青故居——位于望星桥北堍23号,实是寿星桥正东的小弄内。程小青,著名翻译家、侦探小说作家。名青心,别名茧翁,由此命其寓所为茧庐。民国15年,程始购得该宅,经9年而成。结构中西式而木料全用国产。60年代初其女育真从海外寄来月季名品种,花开满园,宅院还在。列市控保建筑。(另文简介程小青《中式福尔摩斯名人》故事待续,敬请关注。)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照片不太清晰,在此重新抄录:门牌-望星桥北堍23号;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的标志牌-程小青故居(1893-1976)程小青,上海人,作家。1917年迁居苏州。长期从事侦探小说的写作和翻译,重要作品有《霍桑探案》和《福尔摩斯探案》。建国后曾任江苏省政协委员、苏州市文联常委。1923年建此宅,自书茧庐门楣。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蓝色标志牌是“苏州市人民政府控制保护建筑”。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幽深小弄,长约三十来米。

   9.廊亭、石亭——忠信桥旁有仁义亭;寿星桥西南、东北,各有廊亭一对;吴王桥南北各有石亭、砖木亭一座。叶家弄居宅外墙,还建有壁廊、拱门等,美观实用。多多益善。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在叶家弄)。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在寿星桥东北)。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吴王桥、石亭。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10.吴王桥——位于定慧寺巷东端。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建。1953年重建,以前为无栏条石,板梁桥。1980年改建,作钢筋*单孔平桥,条石桥栏。跨度5.1米,宽4.3米,长6.6米。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11.官太尉桥——位于吴王桥以北,靠近干将路南侧,该桥东通唐家巷,西接袁学澜园(吴都会馆),跨官太尉河(第四直河)。原桥建于宋代,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重建,光绪四年(1878)又修。整桥为条石板梁单孔结构。桥梁侧正中用楷书大字刻上了桥名,旁刻小字“光绪四年六月”,从岸边望去,这些字迹已相当模糊。两坡各有步阶11级。单孔跨度3米,宽2.5米,长15.6米。根据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记载,管太尉桥,东西桥台立武康石排柱各五根,下为武康水盘石,上为武康长系石,有成排凹槽及托木一根,桥面有五条花岗石梁并列组成。管太尉桥建于宋代,桥名因姓官的太尉居此而得。太尉,唐宋时为“三公”之官,与丞、御使大夫并列。    1998年11月24,官太尉桥被市政府列为第四批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官太尉桥南侧。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12.袁学澜故居(称“双塔影园”;现大门匾额为“吴都会馆”)——位于官太尉桥西面。1982年市府挂牌列“双塔影园”为“控制保护建筑”。1995年市规划旧街坊改造。在37号街坊改建中,史建华先生主持“双塔影园”的复古修缮工作。历时三载,恢复传统园林宅第风貌。文物古建界罗哲文先生命笔提匾额为“吴都会馆”。(并非公共景点)

    故居坐西朝东面河照壁。现有建筑面积3275平方米,分南北两路,南路第三进为大厅,旧额“仁德堂”,3开间,厅前门楼砖雕“十鹿图”“鱼化龙”,额“云开春晓”,为乾隆五十六年(1791)钱大昕所题,第四进楼厅;北路5进,3厅2楼,有花篮厅,额“怡轩”,即现“郑草江花室”。袁学澜玄孙袁水拍,现代诗人,笔名马凡陀,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出生于此,后迁居盛家带31号。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吴都会馆,照壁砖雕。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位于吴都会馆北邻之门。

    袁学澜,又名景澜,字文绮,号春巢,嘉庆-光绪年间人(1803-1894年)。咸丰二年(1852年)袁公购吴门官太尉桥冷香溪畔卢氏旧宅,奉母迁至城中。因园宅西南毗邻双塔,名以“双塔影园”,并撰“双塔影园记”,序其始末。所著《吴郡岁华纪丽》为纪岁时苏州风土人情、节令时俗之作;《南宋宫词》、《姑苏竹枝词》、《苏台揽胜百咏》等尤为传诵,时人以“诗史”、“诗虎”称之。

 

 

   13.甲辰巷砖塔——苏城共有7座小型砖塔,现仅存一座。《吴门表隐》谓为城中七塔之第二在孟子堂东,即今甲辰巷砖塔,原在巷边,现已围栏(此处向北通往干将路,对面是仓街南口)。塔为八角形平面,原有五层,顶层毁于1966年;现有四层,残高4.3米,砖砌基底,每边底宽0.51米,对径1.2米,全塔清水砖砌成。《平江图》上已有此塔,故建造年代不晚于宋代,有可能更早。1982年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转载]吴地风光苏州美景[之二沧浪区]9.官太尉河历史遗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