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官史:诸葛亮与赤壁之战胜利无关

 臣心如意 2017-12-02

诸葛亮临终前为什么没有让姜维做接班人

  在三国中,姜维是诸葛亮的得意弟子,临死之时诸葛亮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尽授予姜维,对他寄予厚望,但让人意外的是姜维没有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掌控蜀国相权。众所周知,诸葛亮死前,刘禅派使者曾询问于他,何人能为相?诸葛亮先答蒋琬,后说费祎,再问便默不作声,到底还是没说出姜维的名字。可想而知,诸葛亮从未想过令姜维为丞相之事。这是为何?想来,诸葛亮自有他的想法。

 

  其一,姜维虽说极有才华,却多是军事,诸葛亮所传授的也多是兵法上的学问,与政事无关。诸葛亮自刘备死后,以北伐中原为目标,他希望姜维继承的是这方面的遗志。当时的蜀国全靠不断北伐维持国内稳定,一旦停止北伐,各种矛盾都会跳出来,这个时候当丞相是背锅的,不是占便宜。姜维一直都管着军权,关键时刻还得靠他,只要对外打上几次胜仗,自然可以掌控全局,不靠指定也能上位,还更服众。

 

  其二,姜维虽受诸葛亮器重,但在朝中,资格却不够老,与蒋琬、费祎相比,还差上许多,难以服众。再加上,姜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收伏的魏国降将。虽然并无大碍,但多多少少会有些影响。打个比方,就比如让一个外国降将来统治一朝军政大权,且资格不够老,那能服众吗?在敌强我弱的背景下,他的忠诚度也是受到广泛质疑的!跟刘备起家时的那些铁哥们以及刘备、诸葛亮从荆襄等地带到西川的旧部,还有益州本土的世族官僚相比,他当接班人都是不够格的。一生明智谨慎的诸葛亮对此心知肚明了然于心,他肯定不会去干犯众怒的低级的错误了。在论资排辈的统治集团内部,诸葛亮是深通权力制衡的游戏规则的高手,他是不会去埋设引爆一颗定时炸弹,让不服气的部下们为了争权夺利而产生内乱,危害国家安全的。

 

  其三,武将掌军政大权容易出事。自古以来,由一武将独掌军政大权,多会功高盖主。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很好的例子,诸葛亮其实已经凌驾在刘禅之上,若诸葛亮再如此提携姜维,恐怕刘禅第一个不答应。善于打仗并不等同善于治理朝政。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武将掌权容易不听指挥,后来姜维掌权后,连年伐魏,蜀国人员沸腾,绵竹之战爆发前,蜀汉将灭的前夕,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悲痛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守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无颜面见圣上,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从诸葛瞻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晓得,姜维掌权后已经不怎么听指挥了,所以当初诸葛亮没有选择姜维作为接班人自然有他的道理!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诸葛亮的接班人里姜维的条件不是最好的。接班人需要能统领全局, 政治经济和军事本领都要好,能得到主要势力的拥戴和最高领导的认可。选择某项能力出众但不能团结所有力量的接班人会造成政权分裂内耗,反而不如选择能力均衡德才兼备能团结大多数力量的人。

 

  蜀汉政治格局中,有跟随刘备起家的元勋势力, 有荆州地区外来势力,有巴蜀地区的本地势力, 姜维作为曹魏降将外来势力很难服众,团结所有人。姜维的职务偏军事为主, 内政经济的部分管理参与的少。 蒋琬除了军事上没有姜维突出,其它的方面都比姜维均衡, 在朝堂,军队,品德个性的表现都优于姜维。

 

  所以不选姜维而选择蒋琬是明智之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