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苑深处听评弹

 吴越尽说 2017-12-02
       就像喜欢旗袍、折扇、古琴一样,对那个江南古城里特有的古韵,我也一直心存憧憬。过于繁华喧嚣的大都市不适合它,过于匆忙粗疏的心灵感受不到它。我曾在电视里寻寻觅觅,光影闪烁变幻的荧屏总有一些隔膜;我曾沿着记忆深处的时间之河漫溯,老收音机里飘出的三弦和琵琶都因蒙上了岁月的尘埃而显得喑哑晦涩。幸得这么一个机会,我可以在古城里浸润徜徉。苏州评弹这朵艺术的奇葩,必得绽放在吴苑深处,小桥流水人家。

    循着平江路向北而行,一路似乎很多临水的店家都会飘扬出吴侬软语的弹唱之声。至中张家巷,不几步即苏州评弹博物馆。门口一副对联:“论世三千载惟妙惟肖,弹词廿四史亦庄亦谐。”一旁挂牌:“今日弹词《常宝童》,特邀常熟评弹团张小沛先生说唱表演。”进门一个小小厅堂,也挂着一副对联:“不卑不亢气象半今半古衣冠,毋早毋迟时候疑人疑我悲欢。”中间一个视频,流水一般循环播放着苏州评弹的相关知识。进去一个小小庭院,对面大厅便是书场了,门口正中悬一匾额“吴苑深处”。心中若有所感,一下子被这几个字打动,不免迈步而入。工作人员说:“你来得巧,正好是评弹表演时间。”买票进场,六元便可得最好的“状元桌”。工作人员引我入座,所谓“状元桌”是设在中间的一长条桌案,蒙着青印花布,桌上各有放好茶叶的盖碗,一旁放有热水瓶,自行冲泡;桌案两侧皆摆放了仿古雕花靠背椅。

    评弹说唱已经开场。我环顾了全场,上座率百分之七八十,其中百分之七八十为七八十岁的白发老人,脸色欣然,酣然,弛然。两侧墙上各挂着表现评弹经典内容的卷轴:一侧是评话《水浒传 武松打虎》、《三国演义 桃园结义》、《岳传 岳母刺字》,一侧是弹词《玉蜻蜓 庵堂认母》、《珍珠塔 花园赠塔》、《三笑、追舟》。放水泡好茶,我仔细打量台上。台上中间四个大字“珠落玉盘”,两旁还是一副对联:“沧浪亭御前弹词垂青史,光裕社启后箴言耀艺坛。”说唱的那位先生——今日是单档,是一人说唱。他五六十岁年纪,一袭白袍,隐着暗花;手中一把白折扇,毫无字画。面前桌上蒙着绿色绣花桌帷,桌上一白色茶壶,一青花瓷杯,靠胸前横搁着一把三弦。先生似乎正说着一段精彩的故事,好像正说到“常宝童小林庄为民除恶”,伴随着“一个旱地拔葱”“又一个鹞子翻身”之类的形容,面部表情十分丰富,伴有各色各样的拟声词,如打更“刮,刮刮,梆——”,还有各种带点儿夸张的手势,手中的折扇有时作了鼓点,有时化为惊堂木,甚至可以被先生权变为一道“圣旨”来展读。

    苏州话我能听懂大半,评弹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初听懂约百分之六七十,渐渐的所有有助于评弹听力的记忆都汇聚而来,乡音,昆曲,锡剧,沪剧,越剧,幼时听刘兰芳说书的那种气场……不多久便把故事理出一个前因后果。先生拿起三弦,正襟危坐,悠笃笃地开始弹唱:“听罢店家话一番,不由怒火燃胸怀……”虽意态悠闲,却声情并茂;歌喉自然不像少女的婉转,却极有韵味。有一段都是叠词表现的抒情内容,唱起来婉约有致,余韵不绝。我发现自己可以听懂百分之八九十了,并深深沉醉到这“中国最美的声音”中去了。

    我隐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乡下,祖父坐在老屋的厅堂里,打开收音机:“苏州人民广播电台,评弹节目现在开始。各位听众,勒今朝介个时间里~~~”祖父便开始摇头晃脑了,听着听着便跟着咿咿呀呀地唱起来,长长的眉毛舒展开来,伸颈微笑,似乎要把头探到收音机里去。在一个中秋节家庭聚会时,他兴致上来了,便给我们唱了一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和妹妹用筷子击打着碗沿给他助兴。如今祖父离世已经二十六年了,我离开老家也这么久了,奔忙在繁华喧嚣的都市里,有时竟然会从记忆深处飘来这么一段评弹的音乐,微微感到一种落榜诗人夜宿寒山寺的孤独凄凉心情悠扬飘散。

    散场后我与张先生作了一些交流。他神情颇有一些落寞,说现在听评弹的很少啦,没有多少人喜欢,喜欢的多是老年人。年轻人喜欢的也不过是婉约的花腔,对于评书精髓少有人懂。我对他弹的三弦深表惊异,他说在这里弹唱十五天,每天三弦都用的不同的流派,绝不重复。不过,曲高和寡,有谁能懂得其中的艺术韵味呢?

    听完书去后堂看了相关的史料介绍,了解当初光裕社的来源评弹的传承等等内容。幸得深圳的吴老师介绍,我才得以在恰当的时候好好地聆听了这样的艺术。有一次下午下大雨,外面风雨大作,我坐在书场里徜徉于评弹声中,十分闲适惬意。唯有一点小小遗憾,这几天评弹博物馆恰好都在说单档弹词,若有三弦加琵琶的男女双档说唱就更好了。但在这样匆匆行程中能够这样奢侈地浸泡几次,我已然非常满足。

    夜游山塘街和观前街,我都曾经看到过非常好的书场,然而进去一看,里面往往既没有听众,也没有演员。问之,则曰,先点茶(20到25元一杯),再点曲(20—60元/曲观前街光裕书场;40-100元/曲山塘街),这个价钱自然令我闻而却步。但未必就没有愿意前去聆听的茶客。但后来就发现,事实上光裕书场也是有日场的,通常在1:30-3:00之间,不过5元入场券而已。只是这个时间段作为匆匆过客的游人谁会去书场呢?通常是老苏州闲来无事,天天泡茶馆听书为乐。我也在思考,评弹只在吴苑深处的小桥流水人家诉衷情,空间终究太窄了,情调也太怀旧了,本土化与老龄化使得这种美始终难以走出广阔天地,长远未来。(反思:难道我去倾听评弹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乡土情结更重?)这朵曲艺的奇葩,在当下和未来应该以怎样的形态生存和绽放呢。

 

    平江路中张家巷。

吴苑深处听评弹

     苏州评弹博物馆门口。门口铜像十分逼真,三轮车上的评弹艺人表情很矜持又很洒脱。

    吴苑深处8月书牌。

    堂前屏风及视频介绍。

    穿过小庭院的里面书场。
吴苑深处听评弹

    书场中的铜像,模拟当年听书人神情。

吴苑深处听评弹


    书场两侧墙上的评话和弹词卷轴。
吴苑深处听评弹

    张小沛先生在说唱单人弹词《常宝童》。真是一把好三弦!
吴苑深处听评弹

    手中白折扇,时作惊堂木,时可作圣旨展读。
吴苑深处听评弹

    状元桌及盖碗茶。
吴苑深处听评弹

 

    听众老苏州居多,书场全然是放松休闲之地,外地游客大多听韵味罢了,内容往往不甚了然,有人甚而弛然而睡。

吴苑深处听评弹

    曲终人散,书场寂然。
吴苑深处听评弹

    光前裕后。苏州很多书场都有这样的匾额。传说光裕公所的创始人王周士曾在沧浪亭为下江南的乾隆“御前弹唱”,深受嘉奖。
吴苑深处听评弹

 

    那些曾经的名家……
吴苑深处听评弹

    曾经的书馆会社……
吴苑深处听评弹

    模拟当年盛况……


吴苑深处听评弹

    名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戏。
吴苑深处听评弹

吴苑深处听评弹

吴苑深处听评弹

    评弹当然通常是双档,也有单档和三档的。

吴苑深处听评弹

 

    顺便贴两张评弹博物馆旁边的昆曲博物馆图片。

吴苑深处听评弹

    公益专场,让我想起江苏省昆剧院的兰苑小剧场了。苏州的演员们现在“封箱歇夏”。
吴苑深处听评弹

    昆曲博物馆中,昆曲鼻祖魏良辅雕像。
吴苑深处听评弹

吴苑深处听评弹


吴苑深处听评弹

 

    古戏台。


吴苑深处听评弹
 

    吴歈雅韵。吴苑深处听评弹

     苏州评弹中双档弹唱的铜像。

吴苑深处听评弹

 

    山塘街山塘桥下的山塘书院。
吴苑深处听评弹

    观前街天门一号巷中的光裕书场。

    苏州评弹团驻唱。

    吴侬弦歌。
吴苑深处听评弹

    光裕书场的日常书牌。
吴苑深处听评弹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张画。窗是苏州评弹博物馆展馆中的一扇窗,窗内是一张画的局部。
吴苑深处听评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