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么战国七雄中韩国弱小,仍然可以延续很长时间呢?

 梦想童年594 2017-12-02


我来解答这个问题,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因为其疆域狭小、地处中原腹地而被群雄包围,一般被认为是七雄中最为弱小的国家。确实,韩国的国力与另外六国相比,并不见得强大,只能称为‘‘小霸’’,但事实上战国时期并不只有七雄并立,号称“五千乘之劲宋”的宋国,游牧民族鲜虞人建立的中山国,越人建立的越国属于中等强国,而其他诸如卫、鲁、巴、郑等小国还要弱一些。也就是说韩国位列七雄之一,国力虽然弱于其他六雄,但要强于宋、越等国家,所以韩国并不弱。韩国地处中原腹地,人口密集,手工业和冶炼技术都十分发达,韩国以善于制造射程远的劲弩而闻名。在七雄之中,韩国能够延续下来,主要还是因为其对外政策的调整,也就是合理地站队伍。

公元前403年,韩虔成为诸侯,他就是韩国的开国之君韩景侯。赵魏韩因为分裂自晋国,所以号称“三晋之国”。当时的中原列国中,以魏国最为强大,东破强齐,西掠关中(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赵韩两国都供奉强大的魏国为盟主。三晋联盟起来对抗齐、楚等大国,并击破进犯的秦国,这段时间韩国是依靠“抱团取暖”的方式在图存。

在魏武侯魏击时期,魏国的霸业虽然进一步发展,三晋的联盟却因为三国各自心怀鬼胎而瓦解,转为各自为政。韩国由于不愿意看到魏国继续强大到威胁自己,于是与魏国反目成仇,开始谋求自强。在韩昭侯时期,韩国为了自强,放弃了过去三晋联合起来抱团取暖的方式。韩国任用申不害变法,用“术治”强国,整个韩国国力开始出现崛起的势态。当时韩国的周围是赵、魏、秦、楚,它们无一不比韩国自身强大,所以为了获取立足之地,韩国只能选择吞并比自身弱小的郑国,夺取了洛水地区。

韩昭侯的举动引起了魏国的不满,魏国不允许自己的背后出现强敌,因此对身边的赵、韩都进行了打压(参看齐国救援赵、韩而攻魏的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在齐国介入之前,韩国已经与魏国爆发了长期的战争,虽然韩国崛起迅速,但终究不是老牌强魏的对手。因此在韩魏争霸中,实力相对弱小的韩国受到重创,整个韩国昙花一现的霸业就此没落,几乎因此亡国。虽然魏国最终在齐、秦、楚的合力绞杀下而衰败,但受到创伤的韩国国力也不能再恢复,由韩国几代国君积累的国力一去不返,韩国的“自强”途径宣告失败。

在战国后期,中原霸权落入了秦、齐、楚、赵的激烈争夺中。魏国衰败以后,齐威王成为中原的霸主,齐与楚的竞争激烈。韩国自身无力介入强国的争斗,只能谋求自保。然而齐国的霸业只延续了三代,五国伐齐,齐闵王兵败而死。在齐,楚等国先后因为自身的原因衰败以后,中原的霸权就争夺转入了赵、秦之间,如何在强国间生存是韩国要考虑的问题。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以后,赵国在北方扩地千里,成为三晋中新兴的强国,赵是战国后期里继齐、楚衰败以后唯一有能力对抗秦国的大国。面对秦人的东扩,韩国被迫与衰落的魏国联合起来抗秦,但在伊阙之战中,秦军一次斩首24万,大破韩魏联军,韩国一败涂地,国内对秦的政策开始左右摇摆。在秦国与韩国爆发的多次战争中,秦人以绝对的优势取胜,掠夺了韩国西北部大量的土地,尤其是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击破强敌赵国,夺取了韩国的上党郡,韩国版图只剩下一半,因此韩国开始寻找新的途径寻求生存。韩魏赵当初的抱团取暖已经不可能再实现,而韩国自身的自强途径也早已经宣告失败,所以韩国国君选择了屈辱的入朝觐见秦君,在名义上对秦称臣纳表,以确保国内日落西山的统治。

在这种状态下,韩国能够延续到秦国发动统一战争之前。但毫无疑问,到了战国末期,七雄之外的其他诸侯国已经基本被七雄肃清(齐灭宋,楚灭鲁,楚灭越,韩灭郑,秦灭巴,秦灭蜀,赵灭中山……),在历史的进程下,七雄中最弱小的韩再也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