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首诗里都有故事 | 《诗与生活》总第20场:《一个诗人的十二木卡姆》,杨绣丽 专场回顾

 我的小夜曲 2017-12-02

2017年11月26日下午,上海浦东图书馆主办、上海心灵桃花源文化交流中心承办,诗歌报网站、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撒娇诗院、诗的荷尔蒙协办的《诗与生活迎来了第20场,杨绣丽专场——《一个诗人的十二木卡姆》

杨绣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诗词学会理事、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作家》杂志副主编、《上海诗人》副主编、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你知道?


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她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诗的聚会


刚过12点半,已经有诗朋文友赶到现场了。心灵桃花源志愿者与浦东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早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14点不到,217室已经坐满了来自嘉定、青浦、顾村、杨浦、黄浦、静安和浦东等各个诗社的诗人和诗友。年龄最大的77岁,年龄最小的不到十岁,大家因为诗而相聚在一起。因到会人数过多,一部分诗友没有领到诗人专场诗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好心情,借助电子诗集他们也读得有滋有味。

到场的有:著名诗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天靖、诗歌报网站长小鱼儿、第二场诗社沙柳、市诗词学会会员裘新民、白领诗社朱德平社长、海上风诗社社长陈佩君、海派诗人社社长傅明、浦江诗会会长张仪飞,还有师心舟、费平、费碟、杞人、朱吉林、安娜慧子、文捷、张晓燕等各诗社诸多诗人诗友。


图为嘉宾签到


图为部分诗友嘉宾合影



图为主持人大侠(沈若军)与本场嘉宾杨绣丽老师



每一首诗里都有故事



杨绣丽老师朗诵自己的诗作并畅谈创作观



杨绣丽老师说,她的每一首诗里都有故事。

甜美纯净的嗓音,轻轻诵读《怀乡病》,切入今天的话题。

她强调,她内心喜欢开阔的、明朗的、阳光的,拒绝黑暗,写作中也跳出性别限制,关注更多的话题,更深入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这些一字排开的平板货车》,源于一场车祸,落笔于对城市的观察。《中医文献馆:门诊的午后或者一张药方》,从自己的胃疾联想到城市的污染,用她的话来说也是一种“身体写作”。《十二木卡姆》背后,可以读到上海和新疆之间文化的交流和深厚的友情。她借《变魔术的银杏树》告诉大家,希望诗歌也能变魔术。

果然,现场、线上下线、会后,因为诗歌变出了许多魔术……





主持人、心灵桃花源创始人:大侠(沈若军)

我是个爱听故事的人,会对故事穷追不舍。

主持人大侠语言幽默风趣,思维睿智跳跃,现场掌控有度,从诗人的故乡崇明岛出发,一路带着大家不停提问,听了一个又一个诗歌背后的故事。现场气氛既热烈,又温馨。原本定于下午4点结束的诗会,因为诗友们参与朗诵和发言的积极性非常高,延后了近半小时,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在微信群里继续分享与探讨收获与体会,让这个微冷的冬日充满了诗意的温暖和明亮的色彩。



嘉宾点评



李天靖 / 诗人、诗评家

“身体是你道路上的玫瑰”

杨绣丽老师的诗以浓郁的抒情性见长,感情作为原动力,催生着词句迸发出夺人心魄的光芒。《中医文献馆:门诊的午后或者 一张药方》的反讽,《白盐》一诗中三处不同的复迭,使全诗富有交错的音乐感。从她的这些代表作中,可见她极为敏锐地感受力和出色的表达能力。这是她生命某种神秘的特质,“你的身体是你道路上的玫瑰/一朵同时在凋零和绽放的玫瑰”(阿多尼斯语),变化莫测,游刃有余穿行于“五蕴”“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之间——成为你诗歌的精灵。



裘新民 / 诗人、市诗词学会会员

温柔敦厚  阳光大气

杨绣丽老师的诗是温柔敦厚的。她用诗来雕塑生活,在诗的情绪没有“怨”,非常阳光大气,所有的文字是“干净而有良心的”。



沙柳 / 军旅诗人、法学博士

深刻而灵动  思辨又深情

杨绣丽老师的诗是深刻而精灵式的。在诗歌里提出并解答了“我是谁?要到哪里去?”这两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读她的诗,心底会涌动感动、感怀和感恩之情。


小鱼儿 / 诗人、诗歌报网站站长

创作多变  形成自己的词汇表

杨绣丽老师的诗歌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身份挪移;二是没有性别,既有刚的一面,也有柔的表达;三是完成地域和年龄的转换,表达对城市的关注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词汇表。



诗友朗诵


“读诗会走到诗的背后”,现场诗友或富有磁性、或慷慨激昂、或低柔温婉温婉的声音,带着大家一起走入杨绣丽老师纯澈、明亮、温暖的诗境中,感受到了奇特美好与阳光大气。


上海市市民诗歌节一等奖获得者周晓兵老师朗诵《这些一字排开的平板货车》。

白领诗社社长朱德平先生朗诵《中医文献馆:门诊的午后或者一张药方》。

姐妹诗社安娜女士朗诵《有一片玉叫秋瑾》。

顾村诗社纪福华先生朗诵《做一棵艾草》。

桃花源志愿者明帅朗诵《西湖上,一朵荷的声音》。

全场合诵《让雪回答》,领诵王晓云、朱吉林、安娜。




会场扫描

不用多说

看那专注与微笑

就知道

这个下午的美好


融化

于明澈的诗境

感动

因无形的力量







现场互动

海上风诗社费平先生在现场即兴赋诗一首,并上台朗诵,激起现场一阵热烈的掌声。

秋日氤氲暖浦图,

心灵之约桃花赋。

诗与生活有故事,

绣丽人生再迈步!




77岁老诗友一早从嘉定换乘2次,赶到浦东图书馆。她专注聆听诗人分享“每一首里的故事”,听着听着,她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春天,情不自禁上台朗诵了这首诗。

杨绣丽老师为诗友签名留念



         


志愿者团队

本场志愿者团队阵容强大,有上海心灵桃花源文化中心的创办者,有大学和中学教师,有白领和翻译以及摄影师,还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会前筹备,到会场主持与调度,到会后整理、总结,始终保持着百分百的热情。











余韵犹馨


诗会现场,统筹总监组织大家面对面建了本场诗歌互动群。诗友们纷纷上传现场照片,从不同角度捕捉精彩瞬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本次回顾中,除了使用摄影师小树拍摄的照片,也选用了部分诗友上传的照片,在此特别致谢。诗会结束后,不少诗友意犹未尽,纷纷写诗纪念心情与感想,从诗会现场到27日下午2点,时有留言与赋诗,可谓余韵犹馨。以下摘录部分留言与诗句。


盐梅之寄:绣丽的诗提味人生,熬波制盐,《白盐》盐诗言诗有思,足令人品味出一个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滋味。

——师心舟


诗人的慧眼,哲人的沉思,用自己的心书就诗人的观察。

——纪福华


杨老师不愧是我们上海诗坛的杨门女将!

——张仪飞


赠我的初中老班长杨绣丽

作者:大黑熊(的哥)


绣丽随手赋诗篇,

英雄故事不用编。

真实感人不会骗,

读完泪流好几遍。


作者:鸣磊


诗,绣出绚丽

阳光润色
铺开一方似锦的前程


品享绣丽诗盛宴
    作者:海上大虾

站,
烂。
图,
篇!



饕餮盛宴
作者:陈晓燕

阳光暖暖
一如我的心情
踏着锦绣
奔向前程


在书的海洋
饕餮绣丽诗篇


周末·

作者:姚晓君(桃花源志愿者)

Ⅰ.
于希望中行走
为一朵云 一片雪
也为一条路 一种爱
于感动中生活
为一株草 一片叶
也为一本书 一种人

写在脸上的是笑,也是泪
岁月,唱不尽悲欢及热爱
却是雕刻了生命
而我,喜欢这样的一切


Ⅱ.
来时的路铺满阳光
晒着心底的热爱
它把温暖还给冬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