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发动机温度分区控制技术详解

 zgg2017 2017-12-03

大众公司发动机目前采用的热管理模块(Temperature management module,简称TMM),该模块能够实现发动机暖机、目标温度控制区域以及停机后冷却控制 三个运行区域的切换。该热管理模块以及在最新的奥迪、迈腾、CC、高尔夫等车型中广泛应用,其内部结构剖视图可参见下图1。

汽车发动机温度分区控制技术详解

图1 发动机热管理模块内部结构剖视图

下面就结合发动机冷却系统原理详细对热管理模块(TMM)的运行进行说明。关于发动机正常启动后,第一阶段的暖机,整个发动机暖机过程还可以再细化为三个阶段:即零冷却液流量阶段、少量冷却液流量、预热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准确地实现发动机刚启动时,满足可靠性(缸盖缸体不超温)的基础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先进行发动机的快速暖机,当发动机冷却液和机油温度升高后,发动机缸盖、机油均需要轻微冷却,之后需要进行少量冷却液流量来冷却发动机。

暖机第一阶段如下图2所示,零冷却液流量阶段时,热管理模块的旋转阀2关闭,发动机水泵(机械水泵)只能空转,冷却液不能进入缸体、缸盖水套。该阶段持续时间不能太长(按照秒计算,一般维持在30s以内),一般需要监测发动机缸盖水温、机油温度、发动机运行时间。

汽车发动机温度分区控制技术详解

图2 暖机一阶段零冷却液流量

暖机第二阶段即少量冷却液运行阶段,旋转阀2部分开启,冷却水泵驱动冷却液经过旋转阀2,流经发动机缸体,之后分成两路,主路流经发动机缸盖、集成排气歧管(关于集成排气歧管的设计原理和意义后期再专题说明),另一部分流经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虽然体积很小,然而一旦涡轮增压器启动工作,就需要承受500℃左右的排气冲击(排气温度最高可以达到900℃以上),这么高的温度对涡轮增压器的可靠性有着严峻考验,所以涡轮增压器需要保持良好的冷却,此时冷却液需要时刻流经涡轮增压器。两路冷却液之后在热管理模块上的旋转阀1处汇合,之后再进入冷却水泵开始下一个循环,直到该阶段结束,该阶段运行图见下图3。

汽车发动机温度分区控制技术详解

图3 暖机二阶段少量冷却液流量

暖机第三阶段即预热(或冷却)机油冷却器阶段,此阶段由于发动机缸体、缸盖产生较大的热量,旋转阀2完全开启,此时若机油温度还很低,则需要预热。旋转阀1的开口与机油冷却器接通,将一部分冷却液携带发动机缸体热量进入机油冷却器,对机油进行预热。如果此时机油温度超过冷却液温度,也可以对机油进行冷却。一般来说机油的最高许用温度高于冷却液最高许用温度20-30℃,如发动机机油最高许用温度一般在140℃左右,冷却液最高许用温度一般在110-115℃左右,当然各家汽车厂也会有略微差异。该阶段运行图参见下图4。

汽车发动机温度分区控制技术详解

图4 暖机三阶段预热机油冷却器

在发动机暖机过程中,如果是冬季寒冷的天气,驾驶员(或乘员)有采暖需求,此时需要将发动机热量通过暖风芯体释放到乘员舱中,优先保证顾客的舒适性,此时油耗会有增加,同时也可能延迟发动机的暖机,然而却是必须的,总体来说就是顾客的需求优先级最高,高于发动机油耗。(注:关于乘员舱空调采暖需求后期我再专题和大家讨论分享)。

暖机过程中的采暖需求,主要是通过暖风回路上的电动水泵来驱动,此时机械驱动的冷却液泵保持空转,旋转阀2关闭,冷却液不流入发动机缸体。整个冷却液回路是电动水泵驱动冷却液流经暖风芯体,之后分成两路,一路冷却液流经发动机缸盖、排气歧管,另一路流经涡轮增压器,两路之后在热管理模块汇合,经过N422(暖风水阀)回到电动水泵,形成闭合回路。整个暖机过程中的采暖过程中,从发动机缸盖、排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器吸收热量,该热量又通过暖风芯体散失到乘员舱中,满足顾客的采暖需求。

这里有的朋友是否会有疑问,为什么发动机缸盖需要冷却,而发动机缸体暂时可以不用冷却液冷却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发动机缸盖与发动机燃烧室较大面积接触,热量大,温度高,需要重点冷却,发动机缸体温度相对缸盖较低,可以在暖机过程中暂时不需要冷却液流动。

汽车发动机温度分区控制技术详解

图5 暖机过程乘员舱采暖需求

发动机目标水温控制区域,在发动机暖机过程完成后,就需要根据发动机转速、负荷进行冷却液目标温度控制,如中高转速、高负荷情况下,发动机散热量大,同时需要控制冷却液温度在85-90℃之间,此时冷却液在经过排气歧管后,主要流入散热器(支路1占主要作用),若温度依然不能降低到目标范围内,支路1需要完全开启,支路2完全关闭(详见下图6)。当发动机中低转速、中低负荷情况下,发动机散热量一般,同时目标冷却液温度在95-105℃之间,此时经过排气歧管的冷却液不需要全部流经支路1,主要流经支路2(详见下图7)。若冷却液温度一直升高到107-110℃,则需要加大流经支路1的冷却液流量,将发动机水温降低到目标控制温度。

汽车发动机温度分区控制技术详解

图6 发动机中高转速、高负荷下目标温度控制

汽车发动机温度分区控制技术详解

图7 发动机中低转速、中低负荷下目标温度控制

停机后冷却控制,当驾驶员和乘客经过一段时间的驾驶到达目的地后,发动机会熄火停机,此时涡轮增压器、发动机缸盖、排气歧管金属温度还非常高,为防止失效损坏,需要进行冷却(发动机缸体由于热量相对较小、温度相对较低,在停机后冷却液不流经发动机缸体)。此时机械驱动的冷却液泵停止工作,后冷却主要通过暖风支路的电动水泵来驱动冷却液运转。冷却液经过暖风芯体后分成两路,一路冷却液流经发动机缸盖、排气歧管,另一路冷却液流经涡轮增压器、散热器,两路之后汇合,温度进行交换混合,再经过N422暖风水阀后回到电动水泵,形成封闭回路(详见下图8所示)。此时整个发动机的热量通过散热器散失到外部空气中,当然此时发动机舱的冷却风扇也需要配合工作一段时间,也称为发动机停机后冷却需求控制。

汽车发动机温度分区控制技术详解

图8 停机后冷却控制

紧急故障工作模式:当发动机非正常工作状态下,如紧急模式1:当旋转阀组件(旋转阀1或者旋转阀2)卡死后,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超过117℃后,整个发动机已经开始过热,紧急蜡式节温器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打开,整个冷却回路变成由电动水泵驱动,冷却液流经暖风芯体后分成两路,一路流经发动机缸盖、排气歧管;另一路流经涡轮增压器,经过打开后的紧急蜡式节温器进入散热器,之后两路冷却液汇合流经暖风水阀N422,回到电动水泵(具体运行图可参考下图9)。当然该冷却模式下不能长时间工作,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建议驾驶员迅速找到安全停车地带后检查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紧急模式2: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失效,不能将水温及时传递给热管理控制器,此时整个冷却系统会切换到如图6的运行模式(发动机中高转速、高负荷下的目标温度控制),整个发动机热量主要通过散热器进行散失到外部空气中,此时优先保证发动机可靠性。

汽车发动机温度分区控制技术详解

图9 紧急冷却工作模式

结束语:

今天重点介绍发动机三个工作运行阶段(发动机暖机阶段、冷却液目标温度控制阶段、停机后冷却阶段)的冷却系统运行状态,并针对发动机紧急工作模式进行了详细说明,该介绍有助于大家了解和掌握发动机先进冷却技术。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不懈动力,您的关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