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万里的“活法” 07

 舍得斋主 2017-12-03




  潘裕民

  在南宋诗坛上,杨万里名气很大。他和陆游、范成大、尤袤都是好友,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其诗文全集,今存130余卷,诗共4200多首,是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者之一。杨万里作诗初学江西诗派,中年以后尽焚少作,转而学晚唐人和宋代王安石的绝句,以后“忽若有悟”,谁也不学,立志要走自己的路,所谓“黄(庭坚)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渊明)、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终于形成一种独具风格的诗体——“杨诚斋体”。
  “诚斋体”的艺术特色,前人归结为善用活法。“活法”二字,最早是江西派的吕本中提出来的,说它要求诗人在不破坏规矩法度的前提下,尽可能追求变化,从而给读者以圆转轻松之感(见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但诚斋体所遵循的“活法”内容更为丰富,大致来说,一则靠新鲜别致的构思,突出表现在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态,并通过联想和想象,用拟人化手法,把所描写的对象写得生动细致而饶有趣味。如《夜宿东渚放歌》(其二),写千变万化的云霞,在想象构思上就十分新奇。
  诚斋体的“活法”里还有诙谐幽默的情趣。有些常见的自然景物,本无深意,但在杨万里笔下,风趣横生,诗意盎然。“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这首《戏笔》,在一种幽默感中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读之哂然。其他如《嘲蜂》《嘲稚子》《鸦》《檄风伯》《题山庄草虫扇》《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诗二解》《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有叹》等等,也都能体现谐趣。故而,清人吕留良等说:“不笑不足以为诚斋之诗。”(《宋诗钞》)这种“风趣”,实质上是诗人乐观和热爱生活的精神秉性的自然流露。今人读杨万里这些诗作,很难说他不可爱。
  需要指出的是,“诚斋体”之诗并非篇篇引人发笑,如《夏夜追凉》《探梅》《宿新市徐公店》等,并不让人掩口,却意境生新,带给读者扑面的生活气息。
  当然,“活法”离不开杨万里自然活泼的诗歌语言。这一点,杨万里与江西派诗人相比较显得尤为突出。杨万里反对袭用前人陈言,提倡脱口而出,追求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他不避讳大胆采用民间俗语俚词入诗。当然,仁者见仁,后世评价有分歧。其好处是平易自然,雅俗共赏。但有时“俚熟过甚”,近于“打油”。如“先生吃菜不吃肉,先生饮泉不饮酒”、“低低檐入低低树,小小盆盛小小花”之类,名气在外,但诗意诗境则说不上佳,这也是“活”到无忌有点过头,笔者认为并不足取。
  诗贵新活,杨诚斋之“活法”,贵乎变而有时惜乎油与俗,是后世赏诗之人可尊重而不必尽法之“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