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著名河西走廊的西部。它从十六国的前秦时开始开凿,历经隋、唐、五代等历朝历代的不断修缮,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圣地。但是到了近代,随着西方侵略者的入侵,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四分五裂,很多西方人把目光瞄准了美轮美奂的敦煌莫高窟。除了拿走佛像等文物外,一些侵略者甚至还用一种特殊的胶水粘走墙上的壁画。 西方侵略者纵然被人们唾弃憎恨,但有一个中国人同样对敦煌文物的破坏巨大。这个人还是著名的国画大师,受万人敬仰。这个人就是张大千。 1941年初,张大千率妻儿门生,抵达敦煌莫高窟“考察”。这一考察就是两年七个月。在此期间,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破坏,令人震惊。 有众多的学者看不下去了,其中就有傅斯年、李济,他们在给于右任的信中,表明了张对敦煌壁画的破坏。里面包括,张在莫高窟期间,无意间看到一脱落的墙皮,发现墙皮的下面还有壁画,于是在临摹完一面墙之后,大规模地将表层的壁画给扣去。他在敦煌待的这两三年对壁画的破坏有多严重可以想象。 但是傅、李二人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效果。著名史学家向达在1942年前往敦煌,亲眼目睹了张大千大肆破坏壁画,而且还在壁画上随意涂抹,甚至在壁画上面写有自己的名字,向达见此深感惋惜,他在报告中,详细地描述了张对敦煌壁画的破坏“任意勾勒,以便描摹,梯桌画架,即搁壁上,是否损及画面,毫不怜惜,而最令人愤恨者,为任意剥离壁画一举。”并愤怒地表示“此而可忍孰不可忍”。但向达的建议也没有能够得到显著的效果。 直到1943年4月,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先生致电敦煌县长陈儒学,请他转告张“勿要对壁画破坏,以免引发误会。”同年11月,张才与团队离开了敦煌。 事实上,除了对破坏壁画一项之外,张大千还带走了数量不明的敦煌文物。如此国学大师却这般毁坏我国文物,真是令人唏嘘叹息! |
|
来自: 阳关残雪 > 《敦煌文史与古丝绸之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