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在回家

 老沈阅览 2017-12-03
          伍佰下

  有一条湖,湖上雁鸣声声,湖畔芦花白、枫叶红。
  人在旅途,大抵得有这样的景致,才抵得上赶路的辛苦。更何况,你赶来的一路,几乎满眼是一个个工地——到后年方能竣工的黄河大桥,被“华谊电影公社”大标牌挡住的一片建设中的“电影小镇”,继“印象系列”后又一实景演出奇观“只有河南”的演出场地,也还是一块开发中的土地……
  纤纤陌陌的公路,隔开一个个规划馆沙盘上圈点过的产业园、创意园,还有已经变成现实的大型游乐园,本已让它跟你理解的那个史册上名声卓著的中牟县,隔山隔海隔世。心里不免念叨,乡村发达起来的归宿就是跟城里一模一样?那些田,那些埂,那些塘子,那些野鸟呢?还能看得到大片的花地,听得到大雁响彻云霄的鸣叫吗?
  疑问未出口,路上的风景就变了。
  中牟的出人意料,就在于你以为它将在无数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的作业声中失去真身的时候,它解开一件袍子,抖露出那依然充满山乡水村之肌理的大湖与原野、深林。
  车且行且踟蹰,一个个透着原乡意味的名字,邂逅着我的目光:杜庄,刘集,盆窑,穆楼,朱塘池,郑岗,彦岗,杨岗,芦岗……
  仍然见得到它们作为田野和村舍集纳地的风貌。在秋天的田野里,大片庄稼地与路边黄叶勾出油画,泥塘子陷落着莲荷的身体,枯荷的萧瑟之美是割着天际线的点点水墨,空气里则可以嗅出含义模糊的熏香。
  在似乎无路可去处,最终出现了一片湖区。
  这个叫“雁鸣湖”的地方,在中牟东彰乡。张扬开5000多亩水面,辅以6.8万亩林区,织构起河南郑州以东最特异灵动之生态。
  它似乎还是乡野的。因为芦花、荷塘随性自在地摇曳,灰鹤、鸳鸯或悠闲凫水,或慢吞吞地觅食。它又是交糅进人的眼光与心胸,被抛光打磨后更见风致的水乡。苇荡寻鹤、荡丛采莲、水艇飞花、幽灵听蝉的这些“动作”,每每与“近水楼台”“翠堤春晓”“曲栏临风”“拱形碧波”“柳林含烟”等区划景观相映衬,你在景里,景也在你的呼吸里。
  移步换景,于最深处见到最美。难怪女作家乔叶且行且感叹,“雁鸣湖的好,在去往它的路上就已经开始。”我理解,这种好,在于久违的亲切,寻胜到自然的豁然开朗。
  两千多年前孔子由郑国赴晋国遇阻,在中牟回车时,根本还没有这个大湖。两千多年后,湖畔的雁鸣声声,是不是在追寻他惆怅的身影?公元200年曹操以两万兵马迎战袁绍十万进剿大军,战白马、袭乌巢的官渡,离这片由黄河沉沙地历经沧桑变化而来的雁鸣湖,也仅一站(轨交)之距。英雄豪勇当年,眼前水波不兴。还有列子、潘安,也都在距而今雁鸣湖不远处,留下“愚公移山”“杞人忧天”“掷果盈车”的典故……
  碰到周遭有这么多人文典故的地方,有谁会放过用风景讲故事、用造景圆故事的商机?
  中牟没有错过开发建设的机会。何况,就在近一甲子的历史中,它已经以闻名于外的“中牟速度”,建设成为东邻古都开封、西邻省会郑州、北邻黄河的要冲之地了。可以想象和用来说故事的题材,自然有很多。但让我格外中意中牟的,却是它在有为中兼纳了一种无为的疏朗,在“中牟速度”中蕴涵了宽适心与慢风景。
  其实,雁鸣湖作为已完成历史使命的沉沙容水之地,有一部分是属于后来人工修建的湖泊,但经多年的“自然演绎”,却已呈现出较为浓郁的湿地性湖泊的自然景观氛围,这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的真相。湖区内风光好着,野趣妙着,大闸蟹爬着,湖南岸和西岸数万亩槐树遮着天、蔽着日。这湖是新的,但是野的,中牟人没有用牺牲环境作为发展代价,这里的一切都自自然然。
  这演绎出的自然里,该有更多的心迹与故事可寻……
  作家李佩甫感叹于每次到中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因为它每年都变幻着;但每一次,他又能在中牟遇见“田园诗意”这个心中胜景。他下笔说,“说到底,有关雁鸣湖的好,就是乡村的好,田园的好,是你以往记忆里留存而当下生活里日稀的好,是让你不由得感伤嗟叹却又无语沉默的好,也是你日趋远离时蓦然间又朝花夕拾的好。”
  我想说的是,中牟与雁鸣湖之好,好在能让人找得到回家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