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黄帝内经》到《五运六气》

 佛缘we47yb8edz 2017-12-03

嗨!让俺从头说起

对中医不大了解的人,有人称中医是伪科学,或者将中医归为迷信,邪术一类;然而数千年以来,我们的祖先,华夏大地上的古圣先贤们用中医理法救死扶伤,让无数的患者远离病痛,获得健康。

前不久去拜访一个中医朋友,他家世代行医,他的药柜上书有“道法灵素,理合君臣”八个毛笔大字。这个“灵”“素”就是指《灵枢》《素问》,也就是《黄帝内经》(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里的女主角程灵素的名字的渊源我琢磨着就出自这里),我们所见到的《黄帝内经》是唐代中(兽)医学家王冰编订的。唐代也出了个大医家孙思邈孙真人,孙真人以141岁的高寿名垂后世,以《千金方》等著作享誉中外,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编辑整理注释《内经》的王冰的光辉成就。

普通民众崇敬孙思邈孙真人,奉其为药王,真正的中医研究者却对王冰感激万分、推崇之至、顶礼膜拜。这是因为:《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宝贵的著作,也是中医史上第一部宝典,里面汇集了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的主要中医理论。书成之后,历经各朝变迁,到了唐代,散失不全几不成书了,王冰时任太仆(太仆是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逐渐转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车府主管皇帝乘坐的车辆,其余皆为主管马厩之官。太仆更重要的职掌是兼管官府的畜牧业,因此说王冰是中兽医学家,一点也不为过)。王太仆痛心疾首深明大义,遂动用国家机器又遇明师,终将《黄帝内经》整理成篇加以注释。

(大医王冰)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王冰

《黄帝内经》的医学成就太令人惊奇了,于是有人认为这是神圣的作品,或是上一代文明留下来的医学成就,也有的人认为是当时的贤达通过内修内视修心悟道得到的医学真谛。这些想法与推测似是有违我们常人的理解,但丝毫也无损于《黄帝内经》的神奇与伟大,而是更能反衬出《内经》的神圣宝贵。 《内经》一语,往往蕴意无穷,《内经》所讲的经络,所讲的五运六气似是超越了当代文明。概括地说,《内经》以阴明五行学说为理论工具(这是不了解《内经》,不了解中医的人认为中医不科学不可信的原因之一),阐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针灸,五运六气(实是讲时空与人)等内容。

《内经》之后,有扁鹊著的《难经》。人们赞某医师医术,常常用“华佗再世,扁鹊重生”这句话。这里说的扁鹊,就是《难经》的作者。我们都学过《扁鹊见蔡桓公》,望病人一会儿,就知道了病人的病情及其后期的发展,足见其医术之神。清代医家黄元御引述扁鹊“饮上池之水,有透视之异能。“这

恰好说明了中医“望闻问切”理法的精妙,证实了中医的“由表及里,脏腑对应五官,五色对应五脏,阴阳五行”理论的正确。《内经》旨意精微博大,学医之人每每望洋兴叹,扁鹊著《难经》,取问难求解之意,助学者知其医理之所以然,用心仁慈而美善。可惜的是,今人读《难经》,仍每每兴起茫茫然不辨方向之苦。

难经之难,悲乎哉,医道之难也!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出场,医圣与外科祖师华佗大致同时代,华佗因起死回生的外科医术在民间影响最大,医圣则以六经辨治,有法有方垂训万世。医圣以天纵之才著《伤寒杂病论》,(书原名《伤寒卒病论》)原意为治外感诸病立法示范,至于内伤杂病,则在医圣的另一著作《金匮要略》中,仲圣著作,不借用《内经》一语,而水火相胜之义,阴阳进退之理,天地与人的诸多联系无不言及。且其旨意,无不与《内经》高度吻合。可以这样说:《伤寒论》是《内经》在临床治病上的最标准示范的总结。

你若是个顶尖聪明的人,学了《内经》后,就懂得了中医理法,学了《伤寒论》,就有了将中医理法运用到病人身上去的勇气和能力,若再学好药物学《神农本草经》,你就可以去辨治所有人的所有病。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么高的悟性,不能真正做到提头知尾,举一反三。博大精深的中医也不是这么容易就学到手的。所以我们必需要下大力气,用苦功夫,精求诸多名家大医的著作,看看他们的理解,体味他们的言下之意。

社会上有那么多的人不认可中医,是因为他们碰到了太多的三脚猫中医,有的可能连三脚猫中医都算不上,是骗子。是这样一些人败坏了中医的名声,让“中医是伪科学”的呼喊声此起彼伏。中医没有学好,只知有一,不知有二,最容易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况:圣贤书中明明写着多么多么效如桴鼓,到你手来就是无效。加上中医强调无形之气化,阴阳五行学说又与玄学文化同根同宗,也难怪人家说是“伪科学”了。

仲圣以后,注解《伤寒论》的医学家数以千计,有影响的也有数百。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值得中医研习者注意的也难以一一叙述。加上一些风格自成一家,与伤寒理法似相距较远的救世大医,可谓群星璀璨。

而要纵论这些医家的医学心法,离不开六气司天之大周期。

张仲景生于东汉末年,而公元124年到184年为大司天的太阳寒水太阴湿土主事。仲圣感叹“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稍后即是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主事。

故张锡纯谓“仲圣《伤寒论》中小青龙无加生石膏法,而《金匮要略》中小青龙有加石生膏法。”《金匮要略》成书在《伤寒论》后,时移境迁,民病亦变,治法亦变。(一古一近二位医学奇才,见识如此那般这般。每想及此处,不觉灵魂深处为之一惊!)

黄元御字坤载,号玉揪子。生于公元1705年,卒于1758年。黄氏精中医之时,已是人到中年了。而1744年到1804年为太阴湿土太阳寒水主令。实际上,黄氏对中医有心得之时,恰逢太阴湿土主事的三十年。黄著作甚多,《四圣心源》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而《四圣心源》有个中心的中心,那就是“燥运脾土”,太阴湿土之气盛行,“燥运脾土”是不二法门。其它办法都不对,所以他由已知推及未知-----朱丹溪刘河间等都是拿刀的刽子手,不是医师。所以他的处方中几乎离不开茯苓,干姜白术半夏人参等温健中宫脾胃的药也是十有七八。好在黄师还不敢妄议孙真人,孙真人年代跨越太长,学问博大名重古今。不敢妄议孙真人,黄师还算是有点儿自知之明。(可见人生世上,还是需一定名气的。故托名宣扬自己的医学心法,在中医史上屡见不鲜。)特别是黄师文笔犀利,用词贴切,吸引力强,我是读了几位医家的著作后,再读黄师的医书,当时真是感觉到找到了中医的真谛,而前面读的医书算是白读了。

中医理论超越了时空!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若能学习中医理论,我想,他一定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

霍金,当代物理学界走在最前沿的科学巨匠,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奇点 ,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存在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一系列奇异的性质,无限大的物质密度、无限弯曲的时空和无限趋近于0的熵值等。科学家证明在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中,'奇点'是不可避免的,均匀各向同性的宇宙是从'奇点'开始膨胀的。1970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等人提出'奇点定理',证明当把广义相对论应用于宇宙学时,就必然会出现'奇点',不仅大尺度宇宙会出现'奇点',而且超大质量的恒星濒死时的引力塌缩的最终结局也是'奇点'(此'奇点'指黑洞,与奇点有类似特性)。

点击播放GIF/1K

《医宗金鉴》的《运气要诀》开篇即是 “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

点击播放GIF/1K

点击播放GIF/1K

文字难懂,图却易解-----上面这几个图能与霍金的看法视为等同吗?我认为是完全可以的!现代科学最前沿的理论早就蕴含在古中医经描淡写的语句中。

又,“天人合一”的观点实贯穿中医理论的始终,吴鞠通的《草木各得一太极》讲小可见大,小可蕴大,人体即是天体,人体即是大自然,一草一木也都蕴含了大自然之理。

明末医家李中梓在《古今元气厚薄不同论》中讲:元气古厚而今薄,人身感之,故治病之法宜远峻烈,多行王道温补。实是注意到了“宇宙在膨胀”。---难道不是吗?

讲了这么多,一定有人会问:“你读了这么多医书,说起来似乎头头是道,动手治起病来,是不是也有这么厉害?”各位读者,你若再细看一下,就会发现,我在文中没有提及针灸与脉学知识,因我是中兽医,对这二块领域甚是生疏。好在能详于问辨钻研,弥补了缺陷,也能够较好地遣药组方,兽医有个优势就是,一是病例包罗全科,二则临床实践机会多多。孙真人在其《大医精诚》中言:“至于性命,人畜一也!”,就是说人医和兽医的医理都是相同的。十几年来,我用中医辨证论治经手的患畜案例很多,治愈者数以万计。

见肝之病,当知传脾,必先实脾。

刚接触病例遣药组方时,有效有不效,效与不效皆思之,静坐时联系贤圣书中的某某训诫想想;如此仍有不得解之处,不要紧,暂搁于脑海中或记于纸上,数月后,或一二年后,必有恍然大悟之时。

五运六气

但有人只要一见“运气”“五运六气”这样一些可做预测的学问,就视为迷信,归为伪科学,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瑰宝丢弃了。

运气学由来

纵观《黄帝内经》一书,多为黄帝请教各位老师学习中医知识,其中专为黄帝讲述五运六气的老师名为鬼臾区(念wěi yú qū

(上古神医鬼臾区)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鬼臾区《素问·天元纪大论篇》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又曰:“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

《汉书·艺文志·兵阴阳》有《鬼容区》三篇,颜师古注曰:“即鬼臾区也。”

鬼臾区是运气学之祖,学术地位仅次于岐伯。《天元记大论篇》中记载:“鬼臾区曰:臣稽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鬼臾区为黄帝的大臣,他们家十世研究五运六气。如果他们家每一代人都在20岁生子,则到鬼臾区这一代至少研究了200年。如果每一代有一人研究,每一人一生中有40年时间承上启下研究,则至少也有400年的观测经验。

鬼臾区认为:“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五运六气之说按60年为一个循环,即一个甲子循环,指导人们防治因气候、物候变化导致的疾病。

张子和,金元四大家之一。后人所称“攻邪派”的创始人,是高度重视运气学的,曾云:“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不通五运六气,检尽方书何济?”清代医家雷丰,著有《时病论》,书中引用“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不可以为工也”的《内经》明训;并醇醇劝告“慎毋惑于飞畴运气不足凭之说耳”。

清末临床大师张锡纯在他晚年的一篇医案中写道:“愚未习医时,见医者治伤寒温病,多有用承气汤下之则愈,如此者约二十年,及愚习医学时,其如此治法者恒多偾事......后至愚年过四旬,觉天地之气化又变......

张锡纯著《衷中参西录》,书极平达中正不比别的医书涩晦难懂,而书中验案凿凿,往往一剂病起,甚则覆杯取效。说服力极大。实际上,张氏所悟“天地之气化数十年一变”,原属太正常不过的事情(只不过人的寿命有限,不能纵观,不能跳出来看,设若某人活了几百岁,他就了然于胸了)。地球人四季的更替,人易于见而理解,而对于几十年一变的“大一点的四季轮回”就不容易接受和理解了。周期性有大小,晨为春,日中如夏(“小四季”),如此而已。

点击播放GIF/1K

尽管如此,且内经有明训:“30年720气为一小纪;1440岁为60年,又是一周。扩而大之,以60年为一大气,360年为一大运。五运六气迭乘运转,满3600年为一大周。以五运言,60年为一中运,300年为一大运,圆满十二运为一周,亦以3600年为一大周,以五运六气推衍,其数相同。”

见之而理解深刻的医家也不是很多。清代医家叶霖是一个,他在评注《温病条辨》中明确指出了这个至理。

常听老一辈讲,上世纪60年代,冬多严寒,很多人家将屋里的横梁(土木结构的屋有大横梁)都当柴烧了,这也完全吻合大司天周期性的气候变化。(1924--1984年,属第七十八甲子,寒水湿土主事,寒水之气主前三十年,湿土之气主后三十年)。

总之一句话,你不必怀疑五运六气的正确性。你不学中医,不相信这至理,倒也罢了。若学中医而又不信运气学,将是最大的损失和失误。

关于五运六气,《黄帝内经》中有七篇大论,专门论述该理论,有兴趣者可以研读,在此不做赘述。

2017丁酉年即将结束,现将2018戊戌年的五运六气分享与读者。2018戊戌年整体上司天克制了太过的火运,是一个平气的年头,其整年的五运六气是:中运:火运太过。

太阳寒水司天

太阴湿土在泉

疾病概况:凡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濡泻血溢。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

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萎、注下赤白。

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预防治疗】

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