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乐通宝背三钱

 国民一员 2017-12-03

从《永乐通宝背三钱》的再次发现

谈当今珍稀古钱不断涌现的客观性

——兼论公立博物馆的彷徨、纠结和尴尬

从《永乐通宝背三钱》的再次发现谈当今珍稀古钱不断涌现的客观性

     是一品生坑出土不久的明代珍泉《永乐通宝背三钱》。题照钱貌已经昭然,老锈生坑,峰峦叠嶂,于龙钟老态之像中,钱文清晰,书体正宗,铸制精整(未修穿),钱体完好,开门十万大山!

    前段时间,我曾经上博展示过永乐通宝背三钱雕母和一品绿锈满身的行样钱。今再获永乐通宝背三钱,特发将上来。其目的,一是展示其貌,佐证两泉之真;二是引发一些联想,撰文议之。

    永乐通宝背三钱,因诸泉著考其乃样钱阶段,未行用,存量极其稀少。泉界似早有盖棺之论,称存世仅两枚,其中上海博物馆馆藏一枚缺角之品。在这当中,数十年来,上博缺角永乐通宝背三钱,尽管乃残品,然其名气博大,故闻名遐迩。

    近年来,永乐通宝背三钱,偶有出土之品,也见网展。然,因对此钱旧识已成心理定势,食古不化之观念异常顽固,一些人甚至泉界名人,极其不愿意承认新现之品,大有似乎承认了永乐三钱等又有真品现世就丢祖失宗一样。

    然而,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真实也是如此。永乐三钱近年有不止一次真品出现,正在证明一点,那就是当今中国由于自身发展和国民特性及其现实原因,大量过去没有见过,或者长期被臆断孤品仅见的古泉不断有所发现,其具有必然性和客观性。

    让我们来看看本品怎么得以见天的那个过程,本品获得地点是南方广西之地,其乃老乡动用现代金属探测仪器,出击十万大山,追寻古代至民国因战乱地方财主避祸而埋之财。锲而不舍,终有斩获,其探得一明代窖藏钱罐,获古钱无数,此永乐三钱即出此罐中矣。这里,我不是编个故事想以此证其真,那没有意义,因为,故事可编,然历史实物不可编,实物存在之貌相才是真理!故,是想通过这一发现过程,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近年中国大地寻宝藏宝波澜壮阔的几乎为运动式的气势推动下,乡村总动员,乡民们都已经使用了现代科学探测仪器用于寻觅地下之宝,这可想而知,其结果将会是祖宗地藏之物,被不断发掘出来。此点配合前所未有的开发建设狂潮,地下之藏,得以大量涌现,便为必然,谁还能对此视而不见,进而否之?!

    因此,过去闻所未闻之珍品奇品,在当今中国不断涌现,便非偶然。制伪在中国虽然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现在又动用更先进的伪术,使得同时伪品亦充斥于市,鱼龙混杂。然,人为夸大制伪之术和量以及欺骗性,亦是不客观的。某些古泉,史载就是孤品仅见,其伪以何为仿为范?很多问题,只要认真追问下去,其实那些食古不化之人便无法回答了。

    长期以来,文博界有一种极其迂腐的“凡是”观念,其认为,只有正式考古发掘之物,方才可认其真,凡是非此途径,皆不予以承认。其把获取途径取代实物本身属性特征的识别,无疑乃本末倒置,事实上违背了考古学的最根本要旨。这一迂腐的反科学观念,今天仍然还相当有市场,其导致了大量国宝珍品文博之物,被排斥,乃至被国外洋人乘机大检其漏。其后果已经越来越显现,然,无论国家还是文博界掌握种种话语权的高官显贵们,却继续麻木不仁,民间其实早已是可忍而孰不可忍!人民群众意见很大!

    这一态势,带来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那就是,随着地珍窖宝的不断现世,已经给相当多的公立博物馆馆藏品质量和数量带来严重冲击。一些博物馆过去视为珍宝甚至镇馆之宝的藏品,因民间已见复品或者更为显贵之品,而尴尬万分。其中,如本文所说之永乐三钱,一个小小事例,可说明其问题不小,以上海博物馆之名气品牌,藏珍无数,然其馆藏明代珍泉永乐通宝背三钱仍然乃数十年前获之残品,面对民间完整的不止一品之永乐三钱真品,其馆藏残品与其品牌和地位已经相差何止万里。再如湖南省博物馆,其中馆藏太平天国钱币为其知名度构成之一个重要因素。然,当巨型太平天国圣宝花钱完整品现世,包括多品其它规格圣宝花钱,被民间人士持有的时候,其残品太花和太平天国馆藏钱币还能再为鼎尊吗?加之其它太平天国珍泉反为民间人士持有,湘博还能保住其为国内太平天国钱币藏品之首这个地位吗?不用说其已如昨日黄花了。

    显而易见。面对此情此景,上博以及很多公立博物馆,如果还要继续固守那个“凡是”理论,说得过一点重一点,其逐渐走向衰落将是必然!

    同时,需要着重强调的一个问题是,今非昔比,在中国,上世纪五十六年代,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经济政治形态,不少清晚民国时期的大藏家或者民间藏者,纷纷将自己的藏品捐赠国家,以表忠心。那时,把祖上或者自己一生收藏之物捐赠给国立博物馆甚至蔚然成风,人们争先恐后,通过捐赠表达对国家对党的热爱,表示和旧物旧观念斩断关系等等。这一时期,相当多的国家或者地方博物馆因此获得了数量不菲的文博藏品。在古钱币这方面,情况更为特出,民国时期以来的几大著名藏家,其藏品无一不多数捐赠,这才导致当今一些著名博物馆拥有了某些珍贵古钱。

    然,在时下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这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壮观无偿捐赠局面,已经不可能重演,在改革开放的变革推动下,财富观念早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人们意识到了拥有文博藏品就是拥有财富,而财富是提高生活质量,养育儿女的基本条件。因此,藏品或与货币交换,或为财富传家之宝,便成人们的普遍选择。君不见,进入本世纪,古钱币大师马定祥先生之藏,其不正是屡屡上拍,变换货币而非捐赠吗?!

    无需费言,今天,各公立博物馆在面对馆藏质量和数量下降的时候,一方面由于资金体制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观念的问题,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前所未有的尴尬和纠结!

    当然,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然,其解决需要勇气,需要变革体制和观念。此时,公博们,该如何对待?在彷徨和纠结中,实在是不可等闲视之也!


从《永乐通宝背三钱》的再次发现谈当今珍稀古钱不断涌现的客观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