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_动物苦胆的功效与作用

 厨人 2017-12-03



苦胆 
菜牌

猪苦胆是一种较浓的具有苦味的有色液汁,中医认为具有宣通上下,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作用,是极好的药材。

猪苦胆的自然阴干,是放在通风干燥处,就像南方风干腊肉那样,用绳子拴好,挂起晾干,或在半干时稍稍压扁,再干燥之。必要时还需要用阴阳瓦微火焙干。使用时研末冲服。
【毒性】大剂量抑制心脏及神经,对神经、肌肉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肝;胆;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润燥;解毒。主热病燥渴;大便秘结;咳嗽;哮喘;目赤;目翳;泄痢;黄疸;喉痹;聤耳;痈疽疔疮;鼠瘘;湿疹;头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取汁中,每次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涂敷、点眼或灌肠。【各家论述】《纲目》:方家用猪胆,取其寒能胜热,滑能润燥,苦能入心,又能去肝胆之火也。
【摘录】《中华本草
猪苦胆猪苦胆

猪苦胆的药用

编辑
▲鼻窦炎
猪苦胆3个,藿香90克,先将胆汁过滤拌入藿香后晒干,微炒,共研末,水泛为丸,滑石为灰,每服9克,每日2~3次。
▲脓性指头炎
取鲜猪苦胆1个,保留胆汁,加入雄黄末0.5克,搅匀将患指直接套人猪苦胆内,干后再换,一般2~3天即愈,适用于早期病人。
▲疖肿痛、腮腺炎、跌打外伤
猪苦胆一个,剌一孔取出胆汁熬膏外敷患处。
▲中耳炎
取猪苦胆汁,慢火烘干再加入白矾2倍量,共研细末备用。使用前用双氧水洗净耳道,再取其白粉适量,吹至患处,每日1~2次。
▲内外痔、脱肛
丝瓜一条烧灰,陈石灰25克,雄黄25克,猪苦胆1个,鸡蛋清3个,香油20克,前三味药共研细末,再用胆汁、蛋清、香油调膏外搽患处。
▲小儿湿疹
取猪苦胆1个,冰片l克研细末,将猪苦胆用小刀切一小口.把胆汁挤入玻璃瓶内;再加冰片,摇匀密封,备用。用时将棉签蘸取药汁少许,经擦湿疹处,每日4~6次。

猪苦胆的加工及收藏

  
1、猪苦胆从猪身体上刚割下时呈鲜红色,并带点绿色,它要完整的从肉体身上取下,不然会让肉也会变苦。
2、在农村有的人会用一细绳扎住其口,吊挂于屋檐下,任其风干或者冰冻。使用时解下时从中用棉球沾点涂于患处。
3、也有另一种贮存方式,找一小瓶,取猪苦胆把其苦液倒入瓶内进行贮存,越久越好!
4、医学方面的贮存及加工,会在猪苦胆中掺加其它药品,可以做成药丸、药片、及颗粒等口服药。



鸡胆


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明目。主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中耳炎;小儿菌痢;砂淋;目赤流泪;白内障;耳后湿疮;痔疮

【考证】:出自《 名医别录》;《 蜀本草》:“鸡胆,以乌雄为良。”

【英文名】Chicken gallbladder

【性味】味苦;性寒

【 归经】肝经

【性味归经】苦,寒。①《 别录》:“微寒。”②《 纲目》:“苦,微寒,无毒。”③《 本草求原》:“苦,寒。”入肺、肝、胆三经


【功 效】:消炎,止咳,祛痰,解毒,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鲜鸡胆1~3个取汁加糖服,亦可烘干研粉或制成片剂,或制成 鸡胆口服液。外用:适量,取鲜鸡 胆汁点眼。

【来源】

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 胆囊。

采收和储藏:宰鸡时剖腹取出内脏,摘下胆囊,烘干备用,或取、 胆汁鲜用。

【原形态】家鸡,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头上有 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较美,有长而鲜丽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化学成份】鸡 胆汁含4种 胆汁酸(bile acid): 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80%, 胆酸(cholic acid)17%,别胆酸(allocholic acid)5%,均与牛磺酸(taurine)结合,3β,7α-二羟基-Δ4,5-胆烯酸(3β,7α-dihydroxy-4,5-diene-cholic acid),3α-羟基-7 酮基胆烷酸(3α-hydroxy-7-oxocholanic acid)。

鸡胆图册鸡胆图册(6)1.利胆作用 动物 胆汁的重要作用是促进 胆汁分泌,鸡胆汁的主要成分 鹅脱氧胆酸(CDCA)也能增加胆汁和 胆盐的分泌。给猴每日口服CDCA150mg,除增加胆汁及腿酸盐的分泌外,也使磷脂类及胆固醇分泌增加,对具有正常胆汁酸池的 恒河猴,使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降低;给麻醉犬与胆管疾犬静注CDCA,也使胆汁和胆 盐分泌增加。CDCA可使猪胆管末端的Oddi’S 括约肌松弛,促进胆汁排入 十二指肠;用保留有Oddi’S括约肌的猪总胆管标本试验,CpeA松弛该括约肌的作用强于胆酸、 熊脱氧胆酸和脱氢胆,而不及脱氧肪酸。另有报道,口服CDCA后胆汁中 胆汁酸成分明显改变,CDCA由正常的约40%增至 80%以上,腿酸(CA)及 脱氧胆酸(DCA)相应降低,而然脱氧胆酸( UDCA)和 石胆酸(LCA)略有增加。

2.溶 胆石作用 CDCA是一种胆固醇系 胆结石溶解剂,能改变 胆汁中 胆汁酸的构成,增大体内胆汁贮存,减少肝的胆固醇合成和分泌,使胆汁中胆固醇浓度显着降低,使胆石形成率降低,同时又使胆汁中胆固醇去饱和,从而使已形成的胆石逐渐溶解,缩小,以至消失。 体外试验,CDCA与纯胆固醇小球或固醇结石于 缓冲液中 孵育,通过混合胶粒(mixed-mecelle)形成,而使小球或 胆固醇结石表面溶解。用猴实验,CDCA能增加胆汁库,即(胆汁酸十 卵磷脂)/(胆固醇)的比值,而提高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并能减少胆固醇合成和增加 胆汁分泌量。 胆石症患者口服CDCA使肝脏β-羟-β-甲戊二酰 辅酶A(HMG-COA) 还原酶的活力降低,而使胆固醇合成减少。

鸡胆图册鸡胆图册(6)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胆汁可乳化不溶于水的脂肪,利于胰 脂肪酶对脂肪的消化,促进脂肪消化产物和脂溶性维生素(A、D、K、E)的吸收, CA、CDCA等 胆汁酸也能增强胰脂肪酶的活性。在小鼠小肠,鹅 脱氧胆酸盐能对抗乙酸胆碱所致痉挛,其ID50为 6.3 ×10-5g/ml,强于 胆酸盐,而不及脱氧胆酸盐和 熊脱氧胆酸盐。麻醉犬 结肠灌注CDCA,能减少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人口服CDCA能减少食欲,并易致腹泻,从而导致体重减轻。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鸡 胆汁37.5ml/kg灌胃,对氨雾所致 小鼠咳嗽有明显镇咳作用,其效强于猪和羊胆汁。鸡胆汁的主要成分CDCA的镇咳作用更显着。鸡胆汁50ml/kg 灌胃,小鼠 酚红法试验证明有显着祛痰作用,其效强于羊和 猪胆汁;鹅 脱氧胆酸钠的作用更显着。鹅 脱氧腿酸钠 0.15g/kg灌胃,能抑制 组胺喷雾所致 豚鼠的 哮喘发作,表明鸡胆汁有平喘作用。

5.其他作用用狗实验证明,CDCA有抗高血压作用,其效如盐酸 肼苯哒嗪,但 副反应较少。CDCA尚能减慢心率,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酸 甘油。给 小鼠皮下注射鹅脱氧腿酸钠、对 硝酸士的宁有显着 解毒作用。鸡 胆汁在试管内对 百日咳杆菌有显着抑制作用,其效强于猪和羊胆汁。鸡胆汁提取的CDCA在试管内对 四联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 链球菌、奈氏 双球菌等也有明显抗菌作用。腿酸(CA)为鸡胆汁的另一成分,其药理作用见 牛胆汁。

6. 药代动力学CDCA为非结合型 胆汁酸,极易吸收。空腹或留后1次口服400mg几乎全部吸收;经肝代谢1次可廓清62%,放血中浓度甚低。在肝内与 甘氨酸或 牛磺酸结合后分泌至胆汁中,再参与肠肝循环。部分CDCA可经肠道排出体外,少部分在肠内转变为 石胆酸(LCA),后者经磺化后被排出体外。约40%未经磺化者在回肠 末端吸收,参与肠肝循环,而使 胆汁中 LCA略有增加。用 C14标记的 CDCA, 大鼠 空肠比回肠代谢高9倍,因此人小肠可能代谢CDCA。人体研究表明,CD-CA在体内主要转化为 LCA和异石腿酸,并从粪便中排出。

7.毒性 急性毒性试验,CDCA的 LD50, 小鼠 灌胃为1.005g/kg,小鼠皮下注射为961mg/kg ;大鼠灌胃为 2.70g/kg,主要症状有腹泻、便血,剖检可见幽门及肠壁出血。 亚急性毒性,CDCA300mg/kg、450mg/kg和600mg/(kg·d), 大鼠口服,连续14星期,无严重不良反应,仅高剂量组雄鼠生长稍受抑制,中、高剂量组雌鼠 转氨酶升高。猴口服CDCA10-100mg/(ks·d),连续 1个月,大剂量组引起腹泻,体重略减,而血细胞计数、血 尿素氮 血浆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 乳酸脱氢酶(LDH)均保持正常范围内,肝活俭无明显异常。 慢性毒性, 恒河猴每日口服 CDCA 40mg/kg、80mg/kg和 120mg/kg连续 6个月,均引起肝损害,表现为 胆小管上皮增生和 单核细胞浸润。另有报道, 胆汁酸对 原代培养 大鼠 肝细胞毒性的强度顺序为 CDCA> DCA> UCDA> CA,其毒性随浓度增加和 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用鼠实验CDCA产生轻微的周期性肝炎,肝损害主要症状有肝细胞核扩张,AST、ALT和碱性 磷脂酶浓度升高猪脱氧腿酸可减轻此肝损害。 三致试验, 恒河猴自怀孕21-45d每日眼CDCA,开始剂量120mg/(kg·d),再逐渐减至 90mg/(kg·d)和 60mg/(kg·d),120d剖取胎猴,可见某些器官有损害,如肝中心小叶静脉扩张及肝细胞坏死, 肾上腺皮质部分出血性坏死,肾血管扩张及间质区域出血等。用鼠 伤寒杆菌枯草杆菌的诱变菌株在哺乳动物 微粒体上实验,未见CDCA有诱变作用,故认为CDCA有促发 结肠癌危险的说法应作进一步研究。鸡胆外另一成分 胆酸(CA)的毒性见 牛胆汁。

从全国各地的畜禽屠宰场定点收购鸡胆,然后从鸡 胆汁中提取出 鹅去氧胆酸,再通过转化合成为所需的 熊去氧胆酸,提取合成率为1%。





鸭胆



拼音名:Ya Dan

英文名:Duck gallbladder

中药材鸭胆.jpg

中药材鸭胆为鸭科动物家鸭胆囊。宰鸭去内脏时,摘下胆囊,取胆汁鲜用。

动物形态

家鸭,家禽。嘴长而扁平,颈长,体扁。翅小,覆翼羽大。用面如舟底。尾短,公鸭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壳,黑褐等不同。公鸭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且叫声嘶哑。脚矮,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

药材性状

鲜胆呈小囊状,长1.5~3厘米,上端颈部较细,内有深绿色胆汁。干胆呈扁平囊状,胆汁干燥呈粉状或块状。气微腥,味苦。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

药理作用

与鸡胆相似,主含鹅脱氧胆酸(CDCA),CDCA有利胆,溶解胆结石,促进脂及的消化和吸收,止咳祛痰平喘,降血脂,抗高务压及抗菌等作用。

鸭胆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主治赤肿痛,痔疮。

鸭胆的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涂敷。

采收与加工

宰鸭去内脏时,摘下胆囊,取胆汁鲜用。

各家论述

  • 《纲目》:涂痔核。又点目赤初起。





鹅胆

 鹅胆(2)

鹅胆汁的成分与鸡胆汁相似,主要有鹅脱氧胆酸(CDCA)和胆酸(CA)等。CDCA有利胆、溶胆结石、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止咳祛痰平喘、降血脂、抗高血压和抗菌等作用,详见“鸡胆汁”。CA有中枢抑制强心、降压、利胆、止咳祛痰平喘、抗炎与抗过敏、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

快速导航

中文名鹅胆
拼 音é Dǎn
外文名Goose gallbladder
来 源鸭科动物鹅的胆。

 

【功 效】:清热解毒。

【主 治】:治痔疮,咳嗽。

【性味归经】:《纲目》: "苦,寒,无毒。"肝、胆二经

【用法用量】:外用:涂患处。

【拉丁名】:Anser domestica Geese。

【考 证】:出自《滇南本草》。

【化学成份】 胆汁含鹅脱氧胆酸(chenodesoxycholic acid),胆酸(cholic acid)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

【选 方】:治痔疮有核:白鹅胆二、三枚(取汁),熊胆二分,片脑半分。研匀,瓷器密封,勿令泄气,用则手指涂之。(《保寿堂经验方》)

家鹅,体长约60-80cm。嘴扁阔,前额有肉瘤,雄者膨大,黄色或黑褐色。颈长。体躯宽壮,龙骨长,胸部丰满。尾短。羽毛白色或灰色。脚大有蹼,黄色或黑褐色。体躯站立时昂然挺立。

生态环境:水性好,善在水中生活。群性强,性很勇敢,喜斗遇人或其他动物时,常头向前下方伸,张开两翅用嘴喙击而无所顾忌。听觉灵敏,鸣声宏大,又好相应和。以青草、蔬菜、种籽、糠麸等植物 性为食。

以华东、华南地区饲养较多。一般饲养于河湖近旁。

性状鉴别,本品鲜胆呈囊状,长2.5-5cm,其颈部较细,内装深绿色液体胆汁;干品扁平状。胆囊外皮较厚,淡棕色。气微腥,味苦。

 鹅胆汁的成分与鸡胆汁相似,主要有鹅脱氧胆酸(CDCA)和胆酸(CA)等。CDCA有利胆、溶胆结石、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止咳祛痰平喘、降血脂、抗高血压和抗菌等作用,详见“鸡胆汁”。CA有中枢抑制强心、降压、利胆、止咳祛痰平喘、抗炎与抗过敏、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肝;胆经。

清热解毒;杀虫。主痔疮;杨梅疮;疥癞。

外用:适量,涂敷。内服:取 汁。





狗胆

  
 
狗胆,犬科动物狗的胆囊,中药。有清肝明目,止血活血的功效。
中文名
狗胆
外文名
Dog's gallbladder
拼    音
gou dan
功    效
清肝明目;止血活血

 

  1.  

《简介》

 
【药名】狗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
【拉丁文名】Fel Canitis
【科属分类】犬科

《功效与主治》

 
【归经】肝;肝经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主治】风热眼痛;目赤涩痒;吐血;鼻衄;聤耳;疮疡疥癣
【功效分类】清热药;止血药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剂,适量。外用:适量,涂敷或点眼。

《生境与分布》

 
【生态环境】狗的繁殖每年1-2次,仔数因品种而有所不同。一般2-3只,多至12只。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剥皮,剖腹,取出胆囊,晾干或鲜用。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动植物形态》

 
家狗,狗是家畜之一。体形大小毛色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的狗,体格匀称。鼻吻部较长,眼呈卵圆形,两耳或坚或垂。四肢科研矫健,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但爪不能伸缩。尾呈环形或镰刀形。狗为肉食性动物,因长期驯化的结果,已变为杂食性动物,其嗅觉与听觉都很灵敏,记忆力很强,奔跑迅速。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明目。
2.《名医别录》:主痂疡恶疮。
3.《药性论》:主鼻衄,鼻中息肉。
4.《食疗本草》:采胆以酒调服之,明目,去眼中脓水。
5.《日华子本草》:主扑损瘀血,刀箭疮。
6.《日用本草》:去诸疥癣疮疾。
7.《本草纲目》:主鼻衄,盯耳,止消渴,杀虫,除积,能破血,凡血气痛及伤损者,热酒服半个,瘀血尽下。
8.《玉楸药解》:清肝胆风热。治眼痛。

《出处》

 
《中华本草》

《主治-药方》

 
1、眼来涩痒。用狗胆汁点眼。
2、肝虚目暗。用白狗一具、萤火虫十四枚,阴干为末,点眼。
3、 耳出脓。用狗胆一具、枯矾一钱,调匀,棉裹塞耳内。三、四次后即愈。
4、反胃吐食。用五灵脂末、黄狗胆汁,调成丸子,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好酒半碗化服。不过三服,即可见效。
5、痞块疳积。用五灵脂(炒至烟尽)、阿魏(去砂,研细)等分,以黄雄狗胆汁调成丸子,如黍米大。每空心时以口津咽服三十丸。忌食羊肉、醋、面。
6、赤白痢。用冬季取得的狗胆一百枚,每枚以黑豆充满,加少许麝香。每服一枚,赤痢用甘草汤送下,白痢以干姜汤送下。



牛胆

  
 
牛胆,中药名。为牛科野牛属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属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胆或胆汁。遍及全国。具有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热目疾,心腹热渴,黄疸,咳嗽痰多,小儿惊风,便秘,痈肿,痔疮。
中药名称
牛胆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偶蹄目
牛科
野牛属或水牛属
黄牛或水牛
分布区域
遍及全国
用    量
内服:0.3-0.9g。外用适量
毒    性
无毒

 

入药部位

胆或胆汁。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肝、胆、肺经。

功效

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风热目疾,心腹热渴,黄疸,咳嗽痰多,小儿惊风,便秘,痈肿,痔疮。

相关配伍

1、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怫郁不安而发黄,因大饥后大食,胃气冲熏所致:牛胆一枚(干者),苦参三两(锉),龙胆一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麦门冬汁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2、治久病疟疾,连年不瘥:用生牛胆一个,装糯米满,入麝香少许,阴干。每服十五粒,陈皮汤送下。(《普济方》
3、治痔漏:①犍牛儿胆、猬胆各一个,腻粉伍拾文,真麝香贰拾文。上将猬胆汁等三味和匀,入牛胆内,系头四十九日,熟旋取为丸如大麦粒,用纸拈子送入疮内,候追出恶物是效。(《鸡峰普济方》牛胆丸)②十月上巳日取槐角子,拣肥嫩结实者,用新黄瓦盆二个,如法固济,埋于背阴墙下,约二三尺深。预先寻黑牛胆五六枚,腊月八日取出装在胆内,高悬阴干,至次年请明日取出,新磁收贮。空心滚白汤下,一日一粒,二日二粒,以渐加至十五日服十五粒止;以后一日减一粒,至三十日复减至一粒止。如此周而复始。(《医便》胆槐丹)
4、治金疮臁疮:腊月黑牛胆一个,装入石灰四两,白矾一两。阴干取出,入黄丹(炒)一两,研末用之。(《古今医鉴》一捻金丹)
5、治刀箭伤,除脓止痛不怕风:牛胆一个,石灰一两,白及五钱,乳香五分(去油)。共为末,入牛胆内阴干。用时以少许研细干贴之。(《救伤秘旨》)
6、治顽麻风癣疮:用腊月牛胆一个,纳千年石灰悬挂阴干。以铜灯盏盛柏油,煎臭椿皮数沸,捞去椿皮,用油调胆内石灰,涂患处数次即愈。先以茵陈煎汤洗疮净,搽药。(《卫生易简方》)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3-0.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取汁调涂或点眼。

禁忌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忌之。目病非风热者不宜用。”

采集加工

从宰牛场收集,取得后挂起阴干或自胆管处剪开,将胆汁倾入容器内,密封冷藏,或加热使之干燥。

形态特征

1、黄牛:体长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其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趾,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
2、水牛:体比黄牛肥大,长达2.5m以上。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切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生长环境

黄牛: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水牛: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药材性状

新鲜胆囊呈长圆形或椭圆形囊状,长18-20cm,粗径5-6cm,表面有纵皱。新鲜胆汁为绿褐色、微透明的液体,略有粘性,稍干则变为浓稠状。完全干燥者,则呈绿褐色固体,揉之则呈粉末。气腥臭,味苦。

相关论述

缪希雍:“牛食百草,其精华萃于胆,其味苦,其气大寒,无毒。《经》云:寒以胜热,苦以泄结,故主心腹热及渴利口焦燥也。肝开窍于目,肝热则目睛不明,入肝泄热,故益目精也。近世以南星末酿入,阴干,治惊风有奇功者,取其苦寒制南星之燥,俾善于豁痰除热耳。”(《本草经疏》)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4、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5、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6、抗癌与促癌作用。
7、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羊胆

  
山羊绵羊的胆,羊胆的主要就是指羊胆汁,主要成分有胆汁酸盐、胆色素(主为胆红素和胆绿素)、粘蛋白、胆甾醇、卵磷脂、碳酸氢钠等。胆汁酸在胆汁中一般是与甘氨酸、牛磺酸(Taurine)结合成结合胆汁酸;因胆汁是弱碱性,此结合胆汁酸盐一般为钠盐,此盐的水溶液对油脂有强大的乳化效力,为肠内消化油脂的重要物质。山羊与绵羊的主要胆汁酸有胆酸(Cholicacid)及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山羊或绵羊的胆酸含量都比脱氧胆酸约大10倍。
中文名
羊胆
外文名
Goat or Sheep Gall
出    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
Yánɡ Dǎn

 

简介

 
【注意】《四川中药志》1962年版:凡体虚无湿热者忌用。
[1] 

性味归经

 

性味

苦,寒。
①《别录》:平。
②《千金·食治》:冷,无毒。
③《纲目》:苦,寒,无毒。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肝、胆、胃三经。

功能主治

 
清火,明目,解毒。治风热目赤,青盲,翳障,肺痨吐血,喉头红肿,黄疸,便秘,热毒疮疡。
①《别录》:青羊胆:主青盲,明目。
②《药性论》:点眼中,主赤障白膜风泪。
③《千金·食治》:主诸疮。
④《唐本草》:疗疳湿、时行热螵疮,和酢服。
⑤《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治青盲雀目,风眼翳障,食道结核,肺痨吐血,喉头红肿及黄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分;熬膏为丸或烘干研粉装胶囊。外用:点眼、涂敷或灌肠。

附方

 
①治烂弦风,赤眼流泪,不可近光,及一切暴赤目疾:用羯羊胆一枚,入蜂蜜于内蒸之,候干,研为膏。每台少许,并点之。(《夷坚志》二百味草花膏)
②治一切暴赤目疾:腊月取羯羊胆十余枚,以蜜装满,纸套笼住,悬檐下,待霜出,扫下点之。(《张三丰仙传方》碧云膏)
③治眼暗,热病后失明:羊胆,旦暮时各一敷之。(《肘后方》)
④治眼为它物所伤:羊胆一枚,鸡胆三枚,鲤鱼胆二枚。上件药,摘破调合令匀,频频点之。(《圣惠方》三胆点眼方)
⑤治喉头红肿:羊胆、青黛、马勃、川贝、红牛膝。煎汤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黄疸:羊胆、茵陈、秦艽、白藓皮、大黄、木通。煎汤服。(《四川中药志》)
⑦治大便秘塞不通:羊胆以筒灌三合许,令深入即出矣;出不尽,须臾更灌。(《千金方》)
⑧治代指:热汤急渍之,即出,使满七度,便以冷水浸三度,即涂羊胆;未成脓,此方效。(《外台秘要》)

临床应用

 
治疗肺结核:有液剂、丸剂及胶囊剂等不同剂型。液剂:将新鲜羊胆的胆囊口用线扎紧(如胆汁过多可挤出若干以能一口吞食为度),用清水洗净后隔水蒸1~2小时,于早晨空腹或临睡时吞服。每天1只。如整只吞服困难,可取胆汁分次服,服后吃点糕饼。丸剂:取新鲜胆汁置砂锅内,用文火熬煎成流浸膏状时加入等量乳糖拌匀,做成0.5或1克重之药丸,放在石灰缸内继续收燥。胶囊(粉剂):熬成的流浸膏放在烘箱中烘干后磨粉,装入胶囊;或以新鲜羊胆汁加防腐剂,在水浴锅上蒸发浓缩,置120℃以下烘箱内2小时,移于除湿器内放冷后研粉。剂量:一般每天用羊胆干燥粉1~1.2克,顿服或2~3次分服。浙江地区试治54例,服用3个月者51例,服用6个月者3例。结果病灶吸收好转者34例,无改变者20例,无1例病灶发生播散或恶化者。初步认为对早期浸润型病变疗效是满意的;对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虽有-定疗效,但病灶改善不够显著;对支气管内膜结核,如属早期粘膜下浸润是有效的,但对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合并的支气管内膜结核而病变较重的,则疗效不够满意;对长期服抗痨药物无效者往往能显出其特殊疗效。治程中部分患者在服药3~15天后有轻度腹泻(2~7次/日)、腹痛,或口干舌燥、咽喉部刺激感、胃部烧灼感等。对口干舌燥及胃部刺激症状可增加饮水量,对腹泻可增加脂肪量或用鱼肝油,能逐渐消失或减轻;如仍腹泻可用淡吴萸、广木香、酒炒川连各1.5分研细吞服,每日3次,服1~2次后可使腹泻减轻或停止。另有经验认为,服药期间如食用辛辣或生冷食物,易引起剧烈胃痛及呕吐,须加注意。

原形态

 
1.山羊,体长1-1.2c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2.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样。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内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开口于前部。具有泪腺。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为饲养家畜之一,口种颇多。
2.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多达300余种。群居动物,以草类粉良。怕热不怕冷。

资源分布

1.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

化学成分

 
山羊与绵羊的主要胆汁酸有胆酸(Cholicacid),去氧胆酸(desoycholic acid),鹅去氧胆酸(chenodesoxycholic acid),多与牛磺酸(taurine)、甘氨酸(glycine)结合。含胆红素(bilirubin),胆绿素(biliverdin)粘蛋白(mucin),胆甾醇(cholesterol),卵磷脂(lecithin),脂肪酸等。另报道,羊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汁酸盐,胆汁酸在胆汁中一般是与甘氨酸、牛磺酸结合成结合胆汁酸;因胆汁是弱碱性,此结合胆汁酸盐一般为钠盐。山羊与绵羊的主要胆汁权有胆酸和脱氧胆酸,山羊或绵羊的胆酸含量都比脱氧胆酸约大10倍。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羊胆酸及其胆酸盐有明显抗戊四氮惊厥作用,并有一定解热作用,但效果均不如猪胆酸。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胆酸钠(胆盐)为牛、猪、羊等动物胆汁中提取的胆盐混合物,是天然利胆药物,口服可增加胆汁分泌,乳化不溶于水的脂肪,以利于胰脂酶对脂肪的作用,促进脂肪消化产物和脂溶性维生素A、D、K、E的吸收。去氢胆酸为猪、牛、羊胆汁提取的腿酸氧化而成,也能促进胆汁分泌,主要增加胆汁中的水分,而固体成分并不增加,即促进肝脏分泌大量的粘度较低的胆汁,以通畅胆道,其利胆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尚能促进胆道中小结石的排出。此外,去氢胆酸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羊胆汁37.5ml/kg灌胃,对氢氧化被气雾所致小鼠咳嗽有显善镇咳作用,强度与猪胆汁相似;50ml/kg灌胃小鼠酚红法试验表明有显着法痰作用,效力比猪胆汁强。
4.抗菌作用体外试验,羊胆汁对百日咳杆菌有显着抑制作用,效力强于诸胆汁,但不如鸡胆汁。羊胆汁在1/1000和1/100浓度时,对人型、牛型结核杆菌及处桅杆菌有抑制生长作用。另有报道,羊胆汁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牛、猪胆汁,其抗结核的主要成分是牛磺胆酸钠和去氧腿酸钠。给豚鼠服用羊胆汁2星期后,再接种结核杆菌,则豚鼠器官病变较对照组轻。
5.其他作用 羊胆汁与桩菇菌素(paxilline,I)共孵,能使后者氧化为极性更强的二氧化物,I的吲哚2,3双键开放产生八元环,新化物为2,18-二氧-2,18-断一桩菇菌素(2,18-dioxo-2,18-seccrPaxilliane,II)。即使将羊胆汁煮沸使酶失活,此转化作用仍保持。小鼠腹腔注射14mg/kg能引起强烈震颤,而II40mg/kg也未见致颤作用。羊胆汁也可用手致震颤剂吲哚二萜类毒枝菌素类(mycotoxins)的转化,使其成为极性更强利于消除的化合物。羊胆汁的主要成分与牛胆汁相似,为胆酸和去氧胆酸,其药理作用与毒性详见牛胆汁条,此外,尚含少量鹅去氧胆酸,其药理作用参见鸡胆汁条。

各家论述

 
1.《别录》:青羊胆:主青盲,明目。
2.《药性论》:点眼中,主赤障白膜风泪。
3.《千金·食治》:主诸疮。
4.《唐本草》:疗疳湿、时行热熛疮,和酢服。
5.《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治青盲雀目,风眼翳障,食道结核,肺痨吐血,喉头红肿及黄疸。
6.《纲目》:肝开窍于目,胆汁减则目暗。目者,肝之外候,胆之精华也,故诸胆皆治目病。
【摘录】《中华本草》




蛇胆

  
蛇胆(Snake gall),是蛇体内贮存胆汁胆囊。蛇胆性凉,味苦微甘;具有祛风除湿、清凉明目、解毒的功效;可调补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延缓机体衰老。所有的蛇胆都可入药,特别是金环蛇银环蛇棋盘蛇眼镜蛇眼镜王蛇五步蛇蝮蛇的胆,更是入药的宝贵原料。但因生蛇胆中可能含有寄生虫,人在食用后极易造成身体损害,如果要服用,需将蛇胆蒸食。
药品名称
蛇胆
别    名
寸白蛇胆、竹节蛇胆、白花蛇胆等
外文名称
Snake bile
是否处方药
非处方药
主要适用症
清热解毒,化痰镇痉,小儿肺炎,百日咳
用法用量
1~2个,入丸、散剂或兑酒服
主要用药禁忌
感染寄生虫或造成中毒
剂    型
运动员慎用
慎用
是否纳入医保
纳入
来    源
蛇的胆囊
制    法
取出胆囊,通风处晾干
性    味
甘,微苦,凉
摘    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其他功效1
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痰热惊厥
其他功效2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外    观
蛇胆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囊体较直

 

品种性状

编辑
蛇胆蛇胆
蛇胆,是蛇体内贮存胆汁的胆囊。所有的蛇胆都可入药。蛇胆治病最灵效的是:清热解毒,祛风祛湿,明目清心;特别是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肺热咳嗽、胃热疼痛、肝热目赤、皮肤热毒等患者,疗效极为显著;用蛇胆治外痔,以麻油调涂至患处,二三日即可见效;对于未溃的疼痛、腮腺炎、淋巴结肿大等,涂用蛇胆后,即可消炎止痛;疥疮,顽皮癣、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类疾病,经常涂抹蛇胆,也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在中国,以蛇胆为主配制成的中成药有十多种,如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散、蛇胆半夏散、蛇胆陈皮散等很受群众欢迎;医学研究表明:蛇胆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铜、铁、钙、镁、维生素C、E等,它们在维护人体内激素和延缓肌体衰老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经常服用蛇胆,可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肌体循环,增强免疫力,达到外病内治的目的效果极为好。

形态特征

编辑
蛇胆外形:蛇胆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囊体较直。胆管形状:蛇胆管细长质地软而有韧性,附连在囊体上。

快速鉴别

编辑
1.眼镜蛇:外形呈卵圆形,两端钝圆。胆皮表面光滑,胆蒂略扁侧生而长,胆管紧贴胆壁。胆汁显橙黄色,有粘性。 味苦而后甘甜,具清凉刺激感。
2.金环蛇:外形呈类三角形或椭圆形,胆蒂略粗。胆汁金黄色,微粘。夏季胆汁汁呈墨绿色,冬季胆汁呈白色或淡红而带黄色。胆汁粘度不同季节亦有变化。味苦而甘甜。
3.银环蛇:外形呈长椭圆形,两端略尖,尖端胆管基部粗而翘起,呈明显的平头勾。胆汁橙黄。气微腥,昧先苦后甜。
4.五步蛇:又名蕲蛇。为蝰科动物尖吻蝮的胆囊。外形椭圆形较大,胆管较粗,胆壁较薄,不光滑,筋络较多,胆囊充盈饱满,有皱褶。胆汁呈淡黄色、米黄色或黄白色,胆汁较稀薄。气微腥,味苦而甘凉。
5.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胆囊。外形似白豆状或花生末状。胆囊表面粗糙不光滑,具网状筋络。胆管出于胆囊中部,无主管胆,呈细小多个分枝,不易挤出胆汁。胆汁绿褐色,粘稠。味苦涩而后甘甜。
6.灰鼠蛇:又叫过树榕蛇。为游蛇科动物灰鼠蛇的胆囊。外形呈长卵圆形,一端钝圆,一端稍尖。胆管基部位于尖端。胆皮表面光滑;胆汁草绿色或淡绿色。昧苦涩。
7.滑鼠蛇:为游蛇科动物滑鼠蛇的胆囊。外形呈长筒形,胆囊较大,饱满充盈,胆囊表面光滑。胆汁呈绿色或淡绿色。味先苦后甘甜。
8.王锦蛇:为游蛇科动物王锦蛇的胆囊。外形呈长椭圆形,两端尖。胆管较粗,胆壁较厚。胆汁墨绿色。气微腥,味苦而甘凉。
9.三索锦蛇:为游蛇科动物三索锦蛇的胆囊。外形多呈长椭圆形。胆皮较厚,胆管基部较粗,胆汁墨绿
  色,有少数胆汁呈橙黄或浅红色。气腥,味苦而甘凉。

品种质量

编辑
蛇胆(图3)蛇胆(图3)
蛇胆以其重量和体积与整条蛇相比,几乎达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可单就经济价值来说,却恰恰相反。一条蛇的价值,有时其60%~70%就在胆上,但蛇胆的大小并不完全一致的。若取两条大小粗细完全一样的同种蛇,其胆的大小也有差异,往往是雄蛇的胆比雌蛇的胆大得多。
就蛇胆的质量来说,一年中以冬季的最佳,秋末、夏初者次之,夏季的胆汁质量最差。各种蛇中以眼镜蛇胆汁和蟒蛇胆汁的质量最好,其次是乌梢蛇胆和五步蛇胆,最差的是盲蛇胆和泥蛇胆。蛇胆的颜色以碧绿色为佳,水样胆或粉色胆无药用价值。[1] 

取胆方法

编辑
蛇胆(取蛇胆图4)蛇胆(取蛇胆图4)
蛇胆一般位于蛇颈与肛门之间稍微偏后的位置,大者如拇指,小如花生米。
取胆时,可用左脚踩住蛇尾,手执蛇头使其腹面朝上;然后,用大拇指由上而下轻轻触摸,若到一个稍微坚实、且有滚动感的圆形物,那就是胆囊。应用锋利的剪刀剪开一处小口,探手将蛇胆抠出。
摘取时,应连同分理出的胆管一起取下,并将胆管自然打结或用线系住,以防胆汁外逸。摘取胆囊的蛇,大多当时不死,还可存活数日。
不会取胆的人,往往会把蛇胆弄破;即使不破,胆囊也不会十分饱满。下面介绍两种简易的取胆操作方法,即可获得饱满的蛇胆。

1、激蛇胀胆术

取胆前,先将蛇激怒,因发怒的蛇胆囊急剧膨胀,胆汁充沛。所以,要想取得大而饱满的蛇胆就要临时促其发怒。

2、饿蛇养胆术

将准备取胆的蛇另关一处,只供饮水不给食物,让其饿1~2周后剖腹取胆。这样,由于胆汁不分泌消化食物了,故胆囊要比饱腹时大许多且胆汁饱满。[1] 

加工方法

编辑
蛇胆取出后不宜放置过久,必须马上加工处理,否则易变质失去药效。蛇胆制品的加工方法如下:
1.蛇胆干 用细线扎住蛇胆的胆管晾干即可。
2.蛇胆酒 取2~3个蛇胆,剪开胆囊,置于1000克左右50度以上的粮食白酒中即可;1~3日后可饮。
3.胆汁真空干燥粉 将鲜胆汁放入真空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得到绿黄色的结晶粉末,将粉末装瓶或装袋备用。
4.蛇胆丸 用蛇胆汁配以补益中药制成丸剂,如“蛇胆追风丸”等。
5.蛇胆中药 将陈皮、川贝、半夏、天南星等的粉末装入蛇胆酒中,待吸取酒后取出晒干,即成蛇胆陈皮、蛇胆川贝、蛇胆半夏、蛇胆天南星等散剂蛇胆中药。
6. 蜜饯蛇胆陈皮如广东某柑橘生产的“蛇胆陈皮”,并非用的中药散剂,而是用老陈皮制成的一种盒装蜜饯。陈皮本身具有止咳化痰作用,加入蛇胆当然可以加强功效了。
7.泡制蛇胆酒一般用鲜胆。杀蛇后取出蛇胆,用水洗净血污,在少量酒中浸洗5分钟左右,放置在备好的酒瓶中,酒度必须是50度以上的纯粮白酒,一般放1~2枚蛇胆。三蛇胆酒应放品种不同的三枚蛇胆,五蛇胆酒则放五枚不同类的蛇胆,两个月后可饮服。[1] 

药疗价值

编辑

医用范围

蛇胆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临床,自古至今,在民间
蛇胆(图2)蛇胆(图2)
一直倍受推崇。最早记载见于汉朝《明医别录》,有蚺蛇(蟒蛇)胆、蝮蛇胆以及我国特有的蕲蛇的蛇胆。
蛇胆性凉,味苦微甘,有行气祛痰,祛风去湿,治疗咳嗽多痰、目赤肿痛、皮肤热毒、口眼生疮、肺热咳嗽、胃热疼痛、肝热目赤、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和痔疮的功效。可调补人的神经系统,对神经衰弱、高热神昏和小儿惊风等症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调解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延缓机体衰老

毒副作用

生吃蛇胆易引发中毒性疾病,轻则恶心、呕吐、头晕,重则危及生命。这是因为蛇胆含有胆汁[2]  毒素、组织胺、胆盐氰化物等物质,进入人体胃肠道后,其毒性成分被吸收并进入肝脏,再由肾排出。因此,中毒患者以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损害的发生率最高,其次表现为胃、肠、心脏、脑等脏器受累,若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
蛇胆导致中毒甚至致命的原因:许多人误认为将蛇胆连同白酒一道吞服就能起到杀菌的作用,但在不刺破蛇胆的情况下,白酒对胆汁中所含的病菌根本无能为力[1]  。反而只会促进胃肠道对胆汁的吸收,加剧毒副作用。另一方面,胆汁中含有许多由肝脏输出的有毒物质,有严重肝毒性偏向,其中还可能含有引发免疫机制作用的药物成分。在吞服蛇胆的同时,也就将这些有毒物质同时吞入体内,加重了自身肝脏、肾脏、胆囊的排毒压力,极易损伤体内各器官的功能,诱发肝、肾功能衰竭
因此,切勿听信谣言,轻率地进食生蛇胆、生蛇血,以免危及生命健康。若确实需要服用蛇胆类制品,应选用正规厂家经过严格处理的产品。

食用方法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蛇胆的正确服用方法,错误服用可能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在食用蛇胆时最常见的错误方法是生食,这种方法有较大的危害:其一,蛇胆本身具有较大的毒性,生食有可能会造成中毒,引发肾衰竭和肝损害。其二,蛇类身上寄生虫很多,生食可能会造成寄生虫感染。以下为读者介绍一些蛇胆正确的服用方法。

高度数白酒泡制

可将蛇胆在高度数白酒(60°-65°为宜)中泡一个月以上,然后喝蛇胆的酒。这样能起到杀菌的作用,避免感染沙门菌等肠道传染病致病菌。

高温处理

可以蒸熟服用:将蛇胆放入锅中蒸熟后食用,该方法是利用高温将蛇胆中的寄生虫和细菌杀死。除此之外还可以购买经过高温处理的干蛇胆食用,同样能够避免寄生虫感染。[3] 

辨别真假

编辑
鉴别要点
蛇胆是贵重的动物药材,由于受到自然资源的影响,已日趋减少。市场上常以鸡胆、鸭胆、鱼胆等向人兜售。当人们服用这些伪产品后,往往会发生严重的中毒现象,故有必要对其加以辨别。 通常的辨别方法是从胆汁的外形、大小、色泽、气味、胆管形状、胆汁稠度等几个方面加以辨别.
三种毒蛇胆主要特征是:眼镜蛇的蛇胆呈卵圆形,胆皮光滑、两端钝圆,胆蒂略偏侧生长,胆汁橙黄色,味先苦后甜具清凉刺激感;金环蛇胆则为类三角形、胆蒂略粗,胆汁金黄,微粘;银环蛇胆则为长椭圆形,两端略尖,胆管粗而翘起,胆汁橙黄、味先苦而后甜。要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才能识别出来。
而多种类似品多为游蛇科无毒蛇,形态各有差异。至于多种伪品(除黄鳝胆外)大都味苦;掺伪品则大于正品或胆囊饱满、按之有实感为异尔。
毒副作用  蛇胆导致中毒甚至致命的原因:许多人误认为将蛇胆连同白酒一道吞服就能起到杀菌的作用,但在不刺破蛇胆的情况下,白酒对胆汁中所含的病菌根本无能为力,反而只会促进胃肠道对胆汁的吸收,加剧毒副作用。另一方面,胆汁中含有许多由肝脏输出的有毒物质,有严重肝毒性偏向,其中还可能含有引发免疫机制作用的药物成分。在吞服蛇胆的同时,也就将这些有毒物质同时吞入体内,加重了自身肝脏、肾脏、胆囊的排毒压力,极易损伤体内各器官的功能,诱发肝、肾功能衰竭

相关产品

编辑
如似蛇胆汁为主要原料制成眼药水,用来滴眼可治疗角膜溃疡,浅层角膜炎,角膜斑翳等。
如用蛇胆配制成蛇胆川贝末、蛇胆陈皮末、蛇胆追风丸、蕲蛇胆干等。市场上销售的粉刺霜,就是用蛇胆等药物配制而成的,有消除颜面粉刺及炎症作用。
参考资料


菜胆益肺炖群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