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大源:在德国,家长带着孩子观看技能大赛

 工学一体化 2017-12-03


看到这种景象,我感觉到这是对职业的敬畏,是对技能的膜拜,是对劳动的尊重。这就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


我今天讲的校企合作的跨界思考。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普通教育只有一个地点,职业教育除了学校之外,还有多个地点。


所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学校就应让学生基于工作进行自我学习过程的塑造。对职业教育而言,教育有教育的科学,职业有职业的科学,但我们的字典里没有职业教育的概念。在德国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搞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被命名为企业教育。


企业教育不是参与的问题,是举办的问题,职业教育已经跨越了传统的思考,进入了跨界的思考。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专业,它要包含职业的内涵、职业劳动的纬度,职业教育的标准。德国人把职业教育称之为用于教育的专业,这是对社会需要进行归纳的结果。


在职业教育中,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教材的东西要拆分开放在课程里面,我们要形成跨界的思考,寻求课程发展的平台。


在课程开发方面,一是注意课程内容的选择,二是在内容选择以后如何结构化。因此除了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课程体系外,我们还须学习基于知识应用的工作过程结构系统。


教学中,目标层面是为了行动而学习,哲学层面是行动即学习,过程层面是通过行动来学习。行动导向的教学,我分为6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我们的老师则需要四个能力结构,写成一句话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直接对接。


在德国技能大赛上,孩子自己去操作,中国的职业技能大赛多是自娱自乐。社会是职业教育的助推剂,职业教育同样是个性发展的动力源。当中国的职业技能大赛不再自娱自乐时,全社会都正视职业教育时,我们的技能大赛才出现孩子的身影。


【专家简介】


姜大源: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现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著有《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等。

本文转载自智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