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赠书 | 这8本书,会让你不再害怕孤独

 个体化需求 2017-12-03

每个人都面临过生命的深渊,被孤独吞噬。


但愿这8本关于孤独的书,可以带你走出黑夜,拂去心灵的雾霾,给你拥抱孤独的信念和勇气。


孤独,自有力量!



1


「即便真的失去什么,也一定会有别的东西来填满。」

 

 推荐理由 

 

人在失去时,会被迫承受,被迫思考,被迫反省与别人的关系。造物主让人具有情感和思考的代价,便是“失去”的痛苦。“失去”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成长,也是《孤独或类似的东西》这本书探讨的主题之一。

 

情真意切是这本小说给我最大的感受,一个人大概只有在不受拘束地自由创作时,他的文章才能让人读来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流畅感,创造出一种情感代入的可能性。擅于用女性视角创作的大崎善生无疑是细腻的,这一特点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得尤为明显。

 

可贵的是,书中的五个故事都没有止于我们人生中可能面临的痛苦,而是将更温暖的光引入了进来,给每个故事一扇通透的窗口,去面对自己更广阔的内心和更广阔的人生。这种豁达是大崎善生留的小小伏笔,小小善意。相信读者诸君也同我一样能感受得到,每个故事中那份坚定的、向上的力量。

 

另外,每个故事中出现的配角都并非无足轻重,正是他们给予主人公持久稳定的支持,源源不断地为黑夜输入了光。这样的善意其实在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只是有时被痛苦蒙蔽了双眼,忽视了它们的存在。其实温暖和力量一直都在。(@KIDD)



2


「 孤独绝不是一种全然无用的经验,相反,它能够让我们直抵我们珍视和需要的东西的核心。」


 推荐理由 

 

《孤独的城市》以四位艺术家的生平串联起了作者游荡于纽约这座大都市的所见所想以及对他们过往的追溯,他们分别是:爱德华·霍珀,安迪·沃霍尔,亨利·达戈以及大卫·沃纳洛维奇,这四个人或是在生前已经成为极有名的艺术家,或是在生前籍籍无名备尝贫苦痛苦死后才被人悼念追忆,或者一生游离反叛社会主流之外,去世却被千万人点蜡送行。

 

这四个人的生命也许在生前从没有过任何交集,但是他们都被作者记录在《孤独的城市》这一部作品之中,并和作者以及我们这些读者凭着文字的力量而交汇在一起。

 

他们的灵魂深处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面临着生命的深渊,虽然他们都已经逝去了,但是他们面对的困境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

 

孤独是多么可怕的感觉,就像作者在写作本书时,正和男友分手,自己独自游荡于陌生冰冷的城市,但是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啊,走的路也多是孤独,这种可怕的感觉可能会陪伴我们一生,惟愿此刻深处孤独中的你,能在这本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希望。(@朱花)



3



「 你喜欢什么?」

「 世界的景象。」



 推荐理由 

 

文字与色彩在《灯塔》中的孤独面前都是多余的。

 

一个长相丑陋的温柔怪人,一种黑白慢镜头般的手绘画面,寥寥的语言文字,阅读时竟能同时感受到主人公与我们自己类同的孤独和空虚。

 

《灯塔》中的主人公独自在孤岛上生活了几十年后,因为开始与水手的交流,才慢慢开始了解世界上的人习以为常的事情,甚至才认识到自己的面容丑陋、没有亲友的囚禁般的孤独,而我们也通过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的视角,看自己的生活中的那些寂寞与空虚、欲念与美丑、监禁和自由、孤独和都市生活…



4


「 我长期寻求内心的平静, 我发现狂喜,我发现苦难,我发现孤独。我发现噬咬心灵的孤单痛苦,然而我没有发现平静。」

 


 推荐理由 


当谈及罗素时,我们可能陷入沉默。因为这个名字太过严肃,背后既矗立着数理逻辑的大山,又横亘着科学哲学的大海。

 

那副面孔冷硬又带着一丝嘲讽,时刻瞥视我们知识的贫困、肤浅的言说。在阻拒与压力下,我们始终未曾走进、同情理解这位孤独者,只是远观仰望说出:瞧,这个思想巨人!然后匆匆离去。

 

而蒙克的《罗素传:孤独的精神 1872-1921》则为我们探寻通往哲人灵魂的幽径。作者犹如维吉尔,带领我们游历罗素精神情欲的炼狱,思考孤独与分裂的人生,何以整合,得到救赎。(@俞耕耘)



5



「  这是一个人的海洋之旅,也是每个人叩问心灵的历险。」



 推荐理由 


《纽约客》说它是“一部伟大的杰作”,《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说他“手不释卷一口气通宵读完,这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故事的主人公唐纳德·克劳赫斯特要参加一场“金球杯环球帆船赛”,这比赛要求高得有点残酷,是“单人不间断帆船赛”。也就是说,参加这个比赛的人,要一个人独自在海上,驾驶着帆船,经过非洲好望角、太平洋,绕过南美洲,中途不能上岸,最终到达终点的时候,可能会历时 10 个月,甚至更长。

 

对于唐纳德·克劳赫斯特来说,赢得这场比赛简直意义非凡。因为他当时公司正好面临严重危机,如果他拿到冠军,大额奖金就可以让他还清债务。所以,他必须赌上自己的一切,这 10 个月的孤旅,会让他反转人生。

 

这段“孤旅”也引起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和猜测,催生出了更多的作品。为纪念这段孤帆之旅,现在你能看到的作品,至少有 9 部影视剧、8 部舞台剧、4 部小说、 7 部纪实著作、1部诗歌、1 部心理分析专著,还有 8 首歌。当然,这些后来衍生的内容,都离不开最早在 1970 年披露这个故事的《孤旅》一书。



6


 

「  我们的记忆和照片差不多,只是一些短暂、即时的片段,要穿过岁月的光和影,寻回早已消逝的人与物。」

 

 推荐理由 


诺贝尔奖得主莫迪亚诺最善于“运用回忆的艺术”,电话簿、笔记本、便签条这些道具在他的小说中成为了承载回忆的符号,而在《狗样的春天》中,相片承担了这个功能。作者借“我”之口写道:“我们的记忆和照片差不多,只是一些短暂、即时的片段。”

 

莫迪亚诺利用回忆来对抗孤独和遗忘,他深刻地认识到,渺小的个体身处庞大的都市中是多么的迷茫、无助,而回忆则如同浮标,让寂寞的心灵稍稍有所依靠。

 

《狗样的春天》借喻光和影、明和暗的摄影技巧,采用虚实相交的写法把虚构的冉森和真实的卡帕融合在了一起。在真实的历史中,罗伯特·卡帕的确有一个装满了相片的手提箱在二战中遗失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匪夷所思”地出现在了墨西哥城。有考据癖的读者或许能在书中有更多惊喜的发现。



7


「  像花开花落一样,人生的许多烦恼也是缘生缘灭,随时空而变化的,蓦然回首,那烦恼亦不过如是而已。」

 

 推荐理由 

 

《孤独是生命的繁华》整本书有51篇散文,有林青霞、郑佩佩这样的演员,也有白桦、王蒙这样的作家。

 

整体基调是对人、对事、对物的记忆,有单纯的回忆,有悲悯,有感悟。对待记忆,有的让人莞尔一笑,有的沉痛不忍再忆起,也有的成为自己生命中难忘的时刻,值得自己永生铭记。

 

整本书的风格倾向于平静细腻,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没有太多激荡人心的叩问。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般平淡自然,有些篇章的用词及语句极为小心严谨,感情浮动于文字之下,唯有细细品味。(@肖俊俊)

 


8


「  人生不只是追逐表面的愉悦和快感,更讲究深刻的自我实现。」

 

 推荐理由 

 

人生是一场独自的旅程,孤独才是常态。

 

你看城市每天车水马龙,可你知道,你必须独自穿越生活的所有:你一个人深夜挑灯埋头苦读;你清晨赶飞机去外地谈一个棘手的项目;你揉揉酸痛的眼睛看着眼前熬夜赶出的计划书;分手后你一个人吃饭旅行重新生活……能让一个人快速成长的所有事,都是孤独的。走过深不见底的孤独,便渐渐懂得了自由:自由是不必勉强自己去合群,是坚定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然后成为那个想要成为的人。

 

孤独是我们与大千世界保持的适当距离,学会独处,守住初心。接受孤独的本质,就能拥抱热烈而潇洒的人生。

 

这本书无意让你沉浸在孤独催生的感伤里,恰恰相反,希望书里的经历、见闻和感触,能够给你拥抱孤独的信念和勇气。人生如逆旅,愿每一个超越孤独的你,都是夜空中闪亮的星。


 


- 互动赠书 -

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呢?

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综合留言质量和热度选出一位书友,赠送新经典出品的好书一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