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集过后还能追的国产剧快绝迹了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北京人在北京。


今天的北京什么样?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雾霾压城,车流拥堵,卷着铺盖搬家的底层外地人,忙着在寒风中赶回家乡;举着110开头身份证,骂骂咧咧的老大爷,丢了帝都本地人的脸。

过去的北京城,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阳光灿烂的日子》《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北京青年》,关于北京与北京人的往事浮沉,一直在银幕上被讲述着。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最近,又一部北京的年代剧,引起了小十君的注意。

论卡司,刘佩琦、张嘉译、姜武、果静林领衔,看上去都是演技在线的正经演员;论故事,京味的语言,兄弟的情义,大时代下的个人命运,看点不能说不足。

论氛围,从1970年代开始讲起的这部剧,无论是高还原度的场景,还是主角嘴上的影视文化梗,看上去都是有讲究的设计。

《生逢灿烂的日子》,这部开播以来一路高收视的剧,不仅在豆瓣坐拥7.7分的不不错评价,还在观众中掀起了一波怀旧热潮。

可是,追着追着,这部良心剧给小十君的印象却有了变化。

随着情节的推进,前几集清新质朴的风格,在主要演员登场后,逐渐变得俗套了起来,这中间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下面,就让小十君对你实话实话,聊聊这部众人交口称赞的剧。

对一部年代剧来说,地域特色与时代风貌的还原,一直是它品质的保证。

先说地域,北冰洋汽水,小碗的冰激凌,红星二锅头,这些强势入镜的当地老品牌,北京孩子一看见就得被勾出童年的回忆。


什刹海野湖边,一群人分立两旁,为首的大哥墨镜遮面,手戴皮手套,身披军大衣。电影《老炮儿》中,帝都人茬架的经典场景,在这里也能找到踪迹。

再说时代,这部讲诉70后北京人的戏,总能让人想起那些过去的日子。

刚刚改革开放的年岁,谁家要是买了台黑白电视都是件大事。

于是,每到夜晚,街坊们便会扶老携幼地来到院子里,坐在小板凳上,嗑着瓜子看日本电影。主人家呢,虽然脸上足够有光,私下也会不自觉地抱怨几句。

本剧围绕北京大杂院里,一家四兄弟的成长与遭际展开。老郭家的四个儿子里,老大因失手杀人入狱,老三品学兼优、性格沉默,老四体弱多病、乖巧天真,向来淘气的老二,是他们中脑子最活的一个。

于是,当新时代到来,赶时髦的他,身上穿的都是广州来的花衬衫与牛仔裤,躺在床上听的磁带,都是当时还被当成“靡靡之音”的邓丽君。

国营菜市场干烦了以后,他还不顾老爹的极力劝阻,干起了“投机倒把”的个体户。菜市场里,两代人针尖对麦芒的争吵,都是价值观碰撞的时代写照。

除了以上这些,王朔式的北京腔调,在这剧的台词里也有展现。

“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种一张口就是官方话语的范儿,一直是当时年轻人说话的潮流。

而“列宁同志已经不咳嗽”这种典故呢,则是来自当时流行的电影《列宁在1918》,经北京小爷的嘴里一说,这台词瞬间多了些贫嘴劲。

把氛围弄得得像样了以后,一部年代剧,说到底看的还是人物与情节

成年演员尚未登场时,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演员们,就让小十君刮目相看,特别是戏份最吃重的老三与老二。

先说少年时期。小时候,因为替自己出气,大哥失手杀人入狱,这样的惨痛经历,让怀有愧疚感的老三,从此一直心事重重。

神似“TFBOYS”王俊凯的小演员刘若谷,将这个角色演绎得灵气十足。他不仅在被踹时表现得十分敬业,演起内心戏来,也丝毫不逊于世面上某些“演员”们。

为了不做叛徒,他暗自替二哥背下黑锅,宁愿毁掉自己的好学生形象,任同学取笑自己是扒女厕所的小流氓,眯着一双眼睛,嘴上丝毫不辩解。

除了隐忍,小小年纪的他,性格中也有着倔强的一面。

他偷偷与父亲去搬箱子挣钱,原本想的是为家里添置台电视,却在想到母亲破皮的双手时,执意地换成了台洗衣机,做个孝顺的暖男。

虽然替兄弟解了围,但老三可没打算和二哥和解。面对油嘴滑舌的老二,闷葫芦老三气得翻着白眼,不想搭理人的他,非要坚持用笔代嘴,进行交流。

这种极具生活感的场景,相信每个人看到都会忍俊不禁,毕竟,连能言善辩的小十君,小时候都干过这种傻事儿呢。


眼里都是戏的老三,展示了一个早熟小孩的内敛。而扮演老二的苏翊鸣,则是用张扬的方式,将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熊孩子演绎得活灵活现。

这样一静一动的组合,让本剧的头两集妙趣横生,充满了生动的少年意气。

再说青年时期,老三的成长成了这段剧情最大的亮点。

老实巴交的老三,刚在高中当上班长,就被有权势的小流氓再三地欺负。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他,在外界的刺激下,意外地完成了性格的成长。

扮演青年老三的刘端端,凭借自己的演技,准确地刻画出了他的心理状态。

最开始时,一心不惹事的老三,虽然胸中委屈,但总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怂样。

等到对方变本加厉,不仅打人抢钱,还损害自己的名誉,甚至闹得自己入团都不得安生时,愤怒的老三终于忍无可忍。

这种张力十足的表演,让老三这个人物顿时鲜活起来。所谓人善被人欺,试想一下,这种自尊与自卑相互挣扎的心情,谁在青春期时不会有呢?

不同于老三的涅槃重生,老二的青年时期,则是延续了小时候的混不吝。

尽管演员鲁诺在诠释时,举手投足间都有模仿张嘉译的痕迹,但他身上那种愣头青的直男气质,放在遭遇爱情与事业困局的老二身上,至少还显得有些可爱。

青年时期,远大抱负渐渐积攒,人物性格愈发丰满,让人对后续发展充满期待。

可惜,等到真正的大腕一上场时,追剧的小十君,热情却在一天天地熄灭。

首先,演员的年龄感,让人物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青年部分的戏份还没完,半路就杀出了出狱的老大,不知道剧组是为了省一个青年演员的钱,还是故意体现监牢生活对人的摧残,满脸胡子的姜武正式登场。

当50岁的姜武,与一群二三十岁的小伙坐在一起,对着59岁的刘佩琦喊爸时,一种诡异的违和感,挣脱了演技所能弥补的范围,直奔观众的心口而来。

另一边,当果靖霖扮演的老三微笑出场,眼角的鱼尾纹瞬间出卖了岁月的痕迹。

曾经一度闷骚孤绝,如今满嘴俏皮话,这些年来,老三到底经历了什么油腻的洗礼,才会让他连原本整齐的衬衫,都打理得如此凌乱了呢?

当这么一位每次说台词,都好像是在憋着笑的老三出现,观众的脑海中,真的会是一位刚出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吗?

其次,更让小十君失望的,是那些专注于男女关系搭配的俗套感情戏

从忙着给老大催婚,到老二的心上人回归,本剧开始絮絮叨叨地讲起了各种男女关系,缓慢的叙事节奏,将每集原本就可怜的信息量,进一步地兑水稀释了。

身为编剧与主演的果静霖,更是让老三这个角色,成为了几段三角恋的核心。他有暗恋对象,有青梅竹马,还有知己红颜,忙于周旋的他,几乎没时间管事业发展。

这种剧作上的失控,和他当年主演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顾玩煽情与奇情,而不去表现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这一年代剧的重要主题。

成年四兄弟中,老四基本为配角,老三身上则是围绕着男女通杀的主角光环。

老二张嘉译,怎么演都是张嘉译的感觉,永远是一片痴心的北京顽主;备受期待的姜武,演起来憨傻的老大,虽然反差萌,但对情节的推动微乎其微。

人物形象的贫瘠,故事情节的单调,已经让观众足够厌倦,越来越轻描淡写的时代背景,数不清的穿帮镜头,更是让年代剧的类型名不副实。

从成年演员出场起,以编剧为核心的主创,仿佛就失去了前几集的认真劲,没心思好好讲故事了,开始自恋地编泡妞桥段,费尽心机地植入广告。

《生逢灿烂的日子》,没有对得起“中国版《请回答1988》的情怀牌,在一个清新的开局过后,逐渐露出了敷衍的面目,落入了言情剧的窠臼,

趁兴而来,败兴而归,小十君心里充满遗憾。如果说这样一部剧都能被吹捧成“良心剧”的话,那么,我们的要求是不是有点太低了呢?

互动话题

你心中最棒的一部国产家庭剧是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