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人在偷偷行善

 金麟167 2017-12-04

有 书 最 厉 害 的 作 者 都 在 这 里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人在…来自有书11:21文 | 代连华 · 主播 | 夕没


有位作家说,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但是,有些人却把美德当成装饰品,虽然也在行善,却会从中恶俗地捞一些资本回来,行善有着目的性。那么,善良的嘴脸就变得极其丑陋。




曾经,结识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每天和他们一起暴走、旅游等等,玩得极其开心。


他们经常有活动,偶尔也会去敬老院或者聋哑学校送温暖。


有一次,我和他们去聋哑学校,每个人手里拎着牛奶、书本等等送给孩子们。但是,接下来的场景,却让我极其不舒服。


他们把买来的东西交给孩子们时,孩子们要向他们鞠躬,他们则需要摆拍几张照片。


而孩子们的表情很僵硬,却还要在老师的手势中,努力地挤出笑容。


他们是在行善,却把善行当成一种装饰,甚至是炫耀。


行善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是如何行善却与一个人的品质有关。


真正的行善,是不计个人得失,更与名利无关。否则行善,就失去了善的本质意义。


前几天,从市里坐拼车回家,坐在前排的是一位婚庆公司老板。


他一直在打电话,说乡下有一位老师特别让人尊敬,收留了许多孤儿,还把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领到家里照顾,他们婚庆公司也准备资助。


我充满敬意而又仔细地倾听着。


婚庆公司老板对着话筒继续说,这种事情你们电台必须好好宣传,这是好事情,如果上电视的话,别忘记把我的公司也打上,借机也宣传一下。


本来坐在那里,听他讲如何行善,心里是满满的感动,然而最终目的,却是借着行善而扬自家的名。


卢梭曾经说过,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倘若没能做出更美好的行为,那么,很难说这种行善是真正的善。而人的灵魂更谈不上高尚,甚至有一些猥琐了。




今天刷热搜榜,被一则新闻暖到啦。


江西新余有一家小面馆,一位顾客在这里吃完一碗面之后,掏出一千元钱结了帐。


那么,吃一碗面,为什么会付出一千元钱,顾客不会算帐吗?不是的,顾客会算帐,但算的却是良心帐。


原来,店主有个儿子先天性失明,不太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店老板每天照顾生意还要照顾儿子,很辛苦。


在小吃店吃饭的这位顾客得知后,就想帮助店主。但他没有声张,只是悄悄留下一千元钱就走了。


店主发现后追出去,却没有追上那位顾客。




虽然后续说,有记者通过车牌号找到那位顾客,但是顾客却不肯让店主当面致谢,而且再也没有露面。


又是一位行善而不肯张扬的人。


为什么说又呢?


前段时间,温州兰小草的故事,感动了万千网友。


兰小草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妻子无业,儿子读书。但他却从2002年开始,每年固定捐出二万元钱帮助他人,整整坚持了15年。


他年年捐款却从不露真容,即使是记者围追堵截也能躲过,即使是被评上十大杰出慈善人物,也不肯出席在颁奖台上领奖。


也许有人会说,他捐款会不会是因为他开诊所有钱呢?


据说,他捐出来的钱,并不都是百元大钞,还有皱巴巴的零钱。


他只是开一家小小的诊所,平时还要关照一些孤寡老人等等。但是,这种善行,他却坚持了十多年,直到去世时,人们才知道,兰小草原名叫王珏,只是一名乡村医生。


兰小草真的就像一棵草,默默无闻却温暖无数人。


当我们抱怨这世界太冷漠的时候,而隐性的善良却每天都在上演,也许离我们很远,也许就在你身边。


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质,要看他在知道永远也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做些什么。


他们是品质高尚的人,不但做善事,而且还极力隐藏不张扬,这种隐性的善良,是人性中最高级的一种表现。




行为善者,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美,也许不耀眼但却很暖心。


我的朋友讲过一个故事,他说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那年他八岁,和母亲回老家探亲,但在临上车时,母亲的钱包被偷走,幸好车票揣在他衣兜里,母子才得以上车。


但是,两天一夜的行程,却没钱买饭吃。


母亲叹着气,一边劝他忍忍,一边不停地给他接水喝,周围旅客每到饭点时就吃各种食品,而他的肚子咕咕地叫着。


倔强的母亲不允许他看别人吃东西,更不允许他喊饿。他委屈得直抹眼泪,后来就睡着了。


醒来时,发现怀里塞着一袋面包和两袋香肠,他偷偷看向母亲,母亲也疲惫地歪在那里睡着了,他迅速扯开袋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母亲醒来吓坏了,一边警惕地抢过食品袋子查看,一边训他,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


他哇地一声哭出来,妈,我饿。


为了不吵醒旅客,母亲只好又递给他。


那一路,母亲再也没有合眼,而是紧张地盯着他,生怕发生什么事情。然而直到下车,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虽然母亲在下车前,主动询问是谁给的食物,但周围旅客都只是摇头。


他说,此生吃过最美味的面包和香肠,就是在火车上。


善良才是一种内在行走的力量,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能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表达自己的善意,然而又掩去善良的光芒。




读者们也许还会记得,杭州图书馆里,那个读书之前,认真洗手而又认真读书的老人吗?


曾经,我们都以为他是一位拾荒老人,生活一定落魄不堪,然而现实生活却不是这样的。


老人名叫韦思浩,六十年代毕业于杭大中文系,退休前曾是中学的一级教师。老人有关心爱护他的子女,有房还有退休金,完全可以过正常的很滋润的生活。


但是,老人却没有享受,不仅匿名捐出自己的退休金,还以拾荒挣钱,继续资助贫困学生。


面对子女误解和窘迫生活环境,老人却没有动摇那颗行善的心。直到后来,老人遭遇车祸离世,身份才被揭开。


许多受助者并不知道,这位每天穿行在城市间,以拾荒为生的老人有着多么高尚的灵魂。


善是理性的,没有人强迫谁应该行善或者不行善。善也是感性的,源于内心深处良知的指引,让人不自觉地就想做。


理性与感性融合在一起的善举,便是人性中最高级的隐善,不张扬,不浮夸,遵循内心,默默坚守自己的高尚品行。


别说人世间冷漠。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人在偷偷行善,就像春天里的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地播撒在人世间。


(编辑:不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