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之荆芥 | 中药知识

 秦岭之尖 2017-12-04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中药解表:发散风寒药

荆 芥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以茎细、色紫、穗多、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应用】


1.感冒,头痛

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


3.疮疡初起

本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


【用法用量】5~10g,煎服。不宜久煎。


【附药】荆芥炭

本品为荆芥的炮制加工品。性味辛、涩,微温;归肺、肝经。功能收敛止血。适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煎服,5~10g。

《本草备要》荆芥

一名假苏

轻,宣,发表,祛风,理血

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入肝经气分,兼行血分。其性升浮能发汗(又云∶止冷汗、虚汗)

,散风湿,清头目,利咽喉。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身强项直,口面 斜,目中黑花。

其气温散,能助脾消食(气香入脾),通利血脉。治吐衄肠风,崩中血痢,产风血运(产后去血过多,腹内空虚,则自生风。故常有崩运之患,不待外风袭之也。荆芥最能散血中之风,华佗愈风散,荆芥三钱,微焙为末,豆淋酒调服,或童便服,诸家云甚效),瘰 疮肿。清热散瘀,破结解毒(结散热清,则血凉而毒解,为风病、血病、疮家圣药)。荆芥功本治风,又兼治血者,以其入风木之脏,即是藏血之地也。李士材曰∶风在皮里膜外,荆芥主之,非若防风能入骨肉也。

连穗用(穗在于巅,故善升发),治血炒黑用(凡血药用山栀、干姜、地榆、棕榈、五灵脂等,皆应炒黑者,以黑胜红也)。反鱼蟹、河豚、驴肉。

《本草便读》荆芥

荆芥图片

邪风袭于血分者.可散可疏.浮热客于上部者.能清能利.芳香之气.用穗则更可上升.经产所需.炒黑又宜于营分.力可达肝而及肺.味则辛苦以微温.(荆芥辛温而香.入肝肺二经.疏风邪清头目.风寒初客于表者可用以解散之.炒黑能入血分故又能宣血中之风.凡产后疡溃血虚感风之证最宜.但辛香解散之品.阴虚无表邪者忌之.)

《本草崇原》荆芥

气味辛温,无毒。主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疸。

(荆芥《本经》名假苏,以其辛香如苏也,处处有之,本系野生,今多栽种,二月布子生苗,辛香可茹,方茎细叶,淡黄绿色,八月开小花,作穗成房,如紫苏。房内有细子黄赤色,今采者,凡茎叶穗子一概收用。)

荆芥味辛,性温臭香,禀阳明金土之气,而整肃经脉之药也。寒热鼠 ,乃水脏之毒,上出于脉,为寒为热也。本于水脏,故曰鼠,经脉空虚,故曰 ,此内因之 也。瘰 生疮,乃寒邪客于脉中,血气留滞,结核生疮,无有寒热,此外因之 也。荆芥味辛性温,整肃经脉,故内因之寒热鼠 ,外因之瘰 生疮,皆可治也。其臭芳香,故破结聚之气。破结聚,则瘀血自下矣。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故除湿。

《本草从新》荆芥

一名假苏.轻宣发表、祛风理血.

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入肝经气分.兼行血分.其性升浮.能发汗.散风湿.利咽喉.

清头目.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身强项直.口面 斜.目中黑花.其气温散.能助脾消食.(气衄肠风.崩中血痢.产风血晕.(产后去血过多、腹内空虚、则自生风、故常有崩晕之患、不待外风袭之也、荆芥最能散血中之风、华佗愈风散、荆芥三钱、微焙为末、豆淋酒调服、或童便服、诸家云甚效.)瘰 疮肿.清热散瘀.破结解毒.(结散热清、则血凉而毒解.)为风病血病.疮家圣药.(功本治风、又兼治血者、以其入风木之脏、即是藏血之地也.)今人但遇风证.概用荆防.此流气散之相沿耳.不知唯风在皮里膜外者宜之.若风入骨肉者.须防风.不得混用.连穗用.(穗在于巅、故善升发.)治血.炒黑用.(凡血药、用山栀干姜地榆棕榈五灵脂等、皆应炒黑者、以黑胜红也.)反鱼、蟹、河豚、驴肉.

《本草撮要》荆芥

味辛.入足厥阴经.功专治产后血晕.得石膏治风热头痛.得甘草洗烂 .头旋目晕.荆芥穗微炒三钱.酒煎服神效.若用酒洗元参一钱.荆芥穗一钱.泡汤常饮亦可.治血炒黑用.反鱼蟹河豚驴肉.风在皮里膜外.荆芥主之.

《本草分经》荆芥

辛苦温,芳香升浮,入肝经气分兼行血分,发汗散风湿,通利血脉,助脾消食,能散血中之风,清热散瘀,破结解毒,为风病血病疮家要药,风在皮里膜外者宜之。穗善升发,炒黑治血。

《本草经解》荆芥

气温.味辛.无毒.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积聚气.下瘀血.除湿疽.荆芥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少阳胆经.行半表半里.邪客之则往来寒热.荆芥辛温.和解少阳.所以主之.鼠 瘰 生疮.皆少阳火郁之症.荆芥辛以达风木之气.温以发相火之郁.郁火散而风宁.诸症平矣.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气聚而积聚成矣.荆芥入肝.温能行气.所以主之.肝藏血.血随气行.肝气滞.则血亦滞而瘀焉.温可行气.辛可破血.故下瘀血也.肺者通调水道之官也.水道不通.则湿热成疽.荆芥辛能润肺.肺治则水道通.所以除湿疽也.

【制方】

荆芥同童便.治产后衄血.同槐花.治大便下血.同生地.治疥疮.荆芥穗末.酒服二钱.治中风口噤.兼治产后风噤迷闷.

《本草蒙筌》荆芥

名假苏。夏末采收,阴干待用。须取花实成穗,能清头目上行。发表能解利诸邪,通血脉传送五脏。下瘀血除湿痹,破结聚散疮痍。捣和醋,敷风肿疔疮;研调酒,理中风强直。仍治产后血晕,杵末搀入童便。

《本草求真》荆芥

(芳草)散肝 肌肤气分风邪仍兼血分疏泄

荆芥(专入肝)。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故能入肝经气分。驱散风邪。凡风在于皮里膜外。而见肌肤灼热。头目昏眩。咽喉不利。身背疼痛者。用此治无不效。(时珍曰。其治风也。贾丞相称为再生丹。许学土谓有神圣功。戴院使许为产后要药。萧存敬呼为一捻金。陈无择隐为举卿古拜散。夫岂无故而得此隆誉哉?)不似防风气不轻扬。之必入人骨肉也。是以宣散风邪。用以防风之必兼用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且既入于肝经风木之脏。则肝即属藏血之地。故又能以通利血脉。俾吐衄肠风崩痢产后血晕疮毒痈肿血热等症。靡不藉其轻扬。以为宣泄之具。宁于风木之脏既于其气而理者。复不于血而治乎!(本入肝经气分。兼入肝经血分。)玩古方产后血晕风起。(血去过多则风自内生。故常有崩晕之患。不待外风袭之也。)有用荆芥为末。同酒。及或童便调治。崩中不止。有用炒黑荆芥以治。于此可见其概矣。连穗用。治血须炒黑。(穗在于巅。故善升发。黑能胜赤。故必炒黑。)反鱼蟹河豚驴肉。

《本草思辨录》荆芥

考古治头项风强,一切偏风中风口噤,及吐血衄血下血,多重任荆芥,是其所司,总不离血中之风。能于血中散风,即系于血中行气,海藏故谓之肝经气药。但肝经之气,不能不涉及少阳,本经所主鼠 瘰 即少阳病也。

荆芥散血中之风,为产后血运第一要药。其芳温之性,又足以疗瘰 疮疥,然无非利血脉去谓荆芥为温升则兼凉降,为凉降则兼温升,要其温胜于凉,气亦带浊,于外感风寒用之,必涉血分头目昏眩者始得。永类钤方治风热头痛,与石膏辛凉之味等分为末,茶调下,制剂亦妙矣。

《本草新编》荆芥

荆芥,味辛、苦,气温,浮而升,阳也,无毒。能引血归经,清头目之火,通血脉,逐邪气,化瘀血,除湿痹,破结聚,散疮痍。治产后血晕有神,中风强直,亦能见效。但入之血分之药中,使血各归经,而不至有妄行之虞;若入之于气分药中,反致散气之失。荆芥性升,与柴胡、升麻相同,乃柴胡、升麻入之补气之中,能提气以升阳,而荆芥独不能者,以荆芥虽升而性浮动,补阳之药,尤恶动也,血过凝滞,荆芥之浮动则易流,所以可引之以归经。气易散乱,荆芥之不更助其动乎。气过动必散,此所以不可用之于补气之药耳。

或问荆芥引经,走血分甚速,走气分甚迟,前人言之,而子尚未阐扬,愿畅谈之。曰∶荆芥本阳药,而非阴药。阳入阴则行速,阳入阳则行迟。夫阳属气,而阴属血。血行迟,而气行速。荆芥入血而速者,乃血行迟,而若见荆芥之行速也;荆芥入气而迟者,乃气行速,若见荆芥则行迟也。非荆芥走血分甚速,气分独迟也。

或问荆芥引血归经,亦有引之而不归经者乎?夫荆芥炒黑,则引血归经,生用则引气归经。

引血归经者,有益于血者;引气归经者,有益于气。有益于血者,血无乱动之虞;益于气者,气有过动之失。气过动,而血不能静矣,故用荆芥必须黑炒也,炒黑以治,无不归经也。

或问荆芥亦能入肾乎?荆芥何能入肾也。虽然用之补肾药中,未尝不可入肾,但必须炒至纯黑,则肾属黑,正可同色以相入。夫荆芥之药,本不必引入肾经。盖肾有补而无泻也,虽肾亦有感邪之日,祛肾中之风邪,风药原无几味,与其药用 、防己之类以伐肾中之邪,不若用炒黑荆芥,虽散邪,而不十分耗正之为得也。

《本草择要纲目》荆芥

【气味】

辛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入足厥阴经气分.

【主治】

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疸.去邪.除劳渴冷风出汗.煮汁服之.捣烂醋和敷疔肿肿毒.治恶风贼风遍身 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助脾胃.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香港脚筋骨烦疼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及发斑.盖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盖厥阴乃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

【反】(驴肉 无鳞鱼 河豚)

《本经逢原》荆芥

又名假苏

辛微温,无毒。产后止血,童便制黑用。凡食河豚及一切无鳞鱼与驴肉俱忌之;食黄 鱼后服之,令人吐血,惟地浆可解。与蟹同食动风。

《本经》主寒热鼠痿,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疽。

发明 荆芥穗入手太阴、足厥阴气分,其功长于祛经络中之风热。观《本经》所主,皆是搜经中风热痰血之病。又能清头目,去瘀血,破结气,消疮毒。故风病、血病、疮病、产后为要药。治风兼治血者,以其入风木之脏,即是藏血之地,故并主之。华元化治产后中风、口噤发痉,及血晕不醒,荆芥末三钱,豆淋酒调服神效。产后血晕,热童便调服。而表虚自汗,阴虚面赤者禁用。今人但遇风证,概用荆芥,此流气饮之相沿耳。

《得配本草》荆芥

即假苏。一名姜芥。

反鱼、蟹、河豚、驴肉。

辛、苦、温。入足厥阴经气分,兼入血分。散瘀破结,通利血脉。祛风邪,清头目,利咽喉,消疮毒。治中风口噤,身直项强,口面 斜,目中黑花,及吐衄崩中,肠风血痢,产风血晕,最能祛血中之风,为风病血病疮病产后要药。得童便,治产后中风。配灵脂炭,止恶露不止。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槐花炭,治大便下血。配缩砂末,糯米饮下,治小便尿血。佐桃仁,治产后血晕。(若喘,加杏仁、炙甘草。)调陈皮汤,治口鼻出血如涌泉。(因酒色太过者。)血晕用穗。止血,炒炭。散风,生用。敷毒,醋调。止崩漏,童便炒黑。表虚有汗者禁用。风在皮里膜外者,荆芥主之。风在骨肉者,防风主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荆芥

味辛苦,性微温无毒,入肺肝二经。主结气瘀血,酒伤食滞,能发汗,去皮毛诸风,凉血热,疗痛痒诸疮,其治产晕如神,陈久者良。

按∶荆芥行血疗风,则太阴厥阴之入,固其宜也。今人但遇风证,辄用荆防,此流气散之相沿尔,不知风在皮里膜外者,荆芥主之,非若防风之入骨肉也,有汗者勿用。

《食疗本草》荆芥

(一)辟邪气,除劳,传送五脏不足气,助脾胃。多食熏人五脏神。通利血脉,发汗,动渴疾。〔嘉·证〕

(二)又,杵为末,醋和封风毒肿上。〔证〕

(三)患丁肿,荆芥一把,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证〕

(四)荆芥一名菥 。〔遗〕

《中药炮制》荆芥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或花穗。

『常用名』荆芥穗、麻荆芥、假苏。

『产地』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伏天采收。

『炮制方法』先取原药切去根,拣去杂草,捆扎好把,放入水中,两手推擦洗净拿起,将穗朝上,梗朝下,滤干水后,放簸箕内,盖上麻袋,次日取出,切1分长横片,晒干。若取其止血,则炒炭,将锅烧热,投入药片,用文火炒至焦黑色,取出放地下摊冷。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药鉴》荆芥

气温,味辛苦,气味俱薄,升也,阳也。能凉血疏风,上清头目。辟邪毒,宣五脏,除劳渴,通血脉,除湿痹,破结气,行瘀血,解肌表,诸疮疡风热皆用之。与羌活同用,能除血湿。与蝉蜕同用,能散风邪。与红花同用,能行恶血。与苏子同用,能下诸气。惟其气温而轻,故能开腠理。和醋捣烂,敷肿毒立瘥。又治产后血晕如神。大都中病即已,不可过服,过

《药笼小品》荆芥

辛苦温。

散皮里膜外之风,发汗胜湿,利咽喉,清头目。

为风病、血病、疮家要药。

治血炒黑用。

《饮食须知》荆芥

味辛性温。可作菜,食久动渴疾,熏人五脏神。反驴肉、无鳞鱼。勿与黄颡鱼同食,与蟹同食动风。

《玉楸药解》荆芥

味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散寒发表,泄湿除风,治鼻口斜、肢体痿痹、筋节挛痛、目弦头旋之证。消疮痍疥癞,痔瘘瘰疬,除吐衄崩漏,脱肛阴(疒颓)。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荆芥

味辛,温,无毒。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陈士良云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香港脚,筋骨烦疼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眩,手足筋急。穗∶治产后血晕。一名∶假苏。日华子云∶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煎茶治头风,出汗。豉汁煎治暴伤寒病。

《中药学》荆芥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茎叶及花穗。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以及感冒风热等症

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

3.用于疮疡初起、发热恶寒等

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

4.用于衄血、便血、崩漏等症

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处方用名】荆芥、荆芥穗(生用,主要用于祛风解表)

炒荆芥(炒至微黄色,发表力缓和)

荆芥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于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

2.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方剂举例】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桔梗、赤茯苓、川芎、甘草。治疮疡寒热。

荆朮散(《集验方》):荆芥穗、苍朮、赤芍药、甘草、生姜、葱白。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

【文献摘录】《本经》:「主寒热,鼠瘘、瘰历生疮。」

《本草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本草正义》:「按产后风痉,角弓反张,古人亦无不谓是风寒外承,直犯太阳。....后人仍有华陀愈风散,一为荆芥炒末,豆淋酒调服,甚且隐其名曰举倾古拜散,以为无上妙品。实则新产血虚,孤阳上冒,....万万不可误也。」

《外科全生集》荆芥

散风热,清头目风,利咽喉,疮肿贼风。

《冯氏锦囊秘录》荆芥

一名假苏。禀得春气,故善走散。味辛,气温,无毒。升也,阳也。春气升,风性亦升,故能上行头目。肝主风木,故通肝气行血分,而为血分之风药,且能散邪解肌发汗,散瘀除痹及产后血晕中风,口噤之要药。入疏散药宜生用,入止血及血分药宜用穗炒黑。

荆芥,入肝经气分,兼行血分。其性升浮,故能发汗散风热,解肌表,清头目,解诸邪,遁血脉,下瘀血,除湿痹。散疮疥、吐衄、肠风,崩中血痢,产后血晕,瘰 疮肿。

主治(痘疹合参) 寒热疮疹,皮肤作痒,疏风解肌,通利血脉。同发散药去风除热,表发痘疮、疮后用以退痈肿,解余热。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为风病血病疮病之主药。若便制炒黑,神治产后血晕血崩,盖产后去血过多,腹内空虚,风从内生,非外袭也,故作崩晕。荆芥祛风散瘀,黑能止血,辛能散结而不滞,故其效如神。

按∶荆芥气味轻扬,凡风在皮里膜外。惟此主之。许学士谓有神圣功,非若防风之入人骨肉也。

《顾松园医镜》荆芥

〔辛温,入肝经。反驴肉、无鳞鱼、河豚、蟹黄、 鱼。〕祛风邪,除寒热,〔散邪解肌,寒热除矣。〕头痛目眩可安。〔亦散邪之功。〕便血崩中皆治。〔能入血分之风药,性升而上行也。〕童便调末,〔炒研细末。〕而理胎产血晕;〔其功能散瘀血,以其入血分,而有辛散温行之力,童便引之,功更捷矣。〕生地君之,而治遍身疥疮,〔血热有湿则疮,凉血除湿而自愈。〕风药主升主散,表虚有汗,非关外邪寒热、头痛目眩者忌之。

《医学入门》荆芥

荆芥辛温疗诸疮,暴伤寒证发汗良,除痹破气专凉血,血风血晕是仙方。

俗名荆芥,本名假苏,气味似紫苏也。无毒。浮而升,阳也。主诸疮癞疮,风疹瘰 ,暴伤寒,头疼目眩,手足拘急,气壅寒热等证,发汗即散,惟有渴者不宜。除湿痹香港脚,筋骨烦疼,破结气,下瘀血,通血脉,凉血止血,妇人血风要药。产后血晕,为末,童便调热服。产后中风身强,酒调服神效。又为末和醋,封风毒疔肿。取花实成穗者,日干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