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鄯善烽燧台【汉唐

 大小熊猫哥 2017-12-04

 

来源:吐鲁番政府网

   新疆鄯善烽燧台【汉唐--清末】

鄯善历史悠久,地处天山南麓东部,属吐鲁番盆地。东临哈密,西接吐鲁番,北倚天山南靠库鲁克塔格山。自汉唐以来,一直是高昌东境户,东西交通要冲,形势重要,曾是兵家多次征战之地。在过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遗留下许多古战场痕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沿古丝道线路的戈壁荒滩上,至今还保留有许多古代烽燧台残迹,它们历尽沧桑,几经袭劫,到如今虽新颜盖地,但还那么富有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墨客,成为千古兴亡多少事的历史见证。这些烽燧台中较完整的有七克台乡南湖村赤峰上的赤亭古堡,其东有四十里土墩的烽燧台、县城东部的三十里大墩烽燧台、北天山二唐沟烽燧台和火焰山南麓迪坎尔乡南面的烽燧台等。

 

鄯善现存的烽燧台遗址,由七克台乡南湖村的赤亭起,向西断断续续延伸,经县城至连木沁镇的吐尔坎烽燧台可谓佼佼者。其建造年代,汉唐时期的占多数,有两座是清末阿古柏入侵时建造的。人们都叫“安集廷吐尔”(意为安集廷墩).这些烽燧台,经初步考证:县城东七克台乡南朔村的烽燧台、属唐代军事设施之一,史书上称为“赤亭”,地当东西交通孔道,是历代屯兵之地.宋代守捉王延德《高昌纪行》一书记载:他当年是经过这里抵达高昌的.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上行人绝”诗句,已成为人们千古吟咏的佳句.赤亭古堡东西长190米,南北宽80米,残高1.5米.古堡北边小山坡上有座小城,是1873年阿古柏入侵后为抗拒清军进攻而筑的.当地人都叫“安集廷城”.再往西就是三十里大墩烽燧台.当地维吾尔族人都叫它“喀拉吐尔”(意即老鸹台).此台位于县城东北三十华里处,地势高峻,一出县城不远就可隐约看到.此台大约建于汉代,虽然岁月剥蚀、顶部燎望台早已塌落,但幸好上面压有一层燃过的灰渣,厚度约有30公分,这是当年战争烽火的余烬,保存至今,大家见了很觉新奇,仿佛进入刚刚结束的一场战火之地。

 

鄯善烽燧台中.比较完整的要算连木沁乡汉墩的几座,它们都是用黄粘土、土坯和杂以芦苇杆筑成,根据《汉书·贾谊传》的注文:“边防胡寇,作高土橹,橹上作皋,枯振头兜岑,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火燃举之以告,曰烽,又多积薪,寇即火燃举之,以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则举烽”。对于三十里大墩烽燧台出现的草木灰渣,经过仔细的挖掘和考察,找出夹杂其中的畜粪、大粪、败草、破布和皮屑等物,这些遗迹在其它烽燧台从未发现过,根据这些实物来考证,过去传说的古代烽燧台点燃柴草狼烟的事,是有一定根据的。最令人注目的是还找到了小块文书(麻纸片),上书一个“急”字,这些都作为文物由有关单位保存起来。我伸手去摸重见天日的黑中透白的灰渣,好似刚燃烧过的一样还有点余温呢。

 

克其克吐尔烽燧台。由三十里大墩往县城西南,位于辟展乡南面的树柏沟口西面红山坡上,此台离县城约5公里,全是土木结构,造型简单,围墙单薄,不及其它早期建造的烽燧台。台的下部损坏了一些,但整个型体还较完整,内有野鸟垒的窠,还有新生的鸟蛋,已成飞鸟繁衍后代之所了。此台大约建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2)左右,是阿古柏入侵后为控制这一山口通道而建的,当地人们都叫“安集延吐尔”。台高7.50米,东西宽6米,南北宽5米。一百多年前阿古柏部将帕夏率侵略军入侵这里后进行屠杀烧掠,欲吞山河不可一世,他们双手沾满人民鲜血。到处强拉民夫建筑许多墩台和城堡,梦想依据这些军事设施抗拒清军进攻,以巩固其血腥统治。曾几何时?当他正在做他的黄粱美梦时,突然清军张耀率部穿越天山,从克尔其山口打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七克台南湖营盘,打得安集廷侵略军狼狈逃窜。丢弃的这些墩台,已成为他们侵略的千古罪证。

 

连木沁乡河西吐尔坎烽燧台。此台位于河坝以西吐尔坎村南老公路旁山坡上,距乡政府驻地约5公里,大约建于唐代,距今一千余年,全系土坯砌成,保存完整。此台共分三层,中间是方形掩蔽室,顶部是燎望台,近几年来经考古人员来此考察,发现其东、南两面有建筑遗迹,土层下面发现芦苇、木屑、陶罐和小麦草、土坯等。据参观者称这座烽燧台在新疆来说是少有的,可算佼佼者,应加以保护。从这座烽燧台所处的位置来看,它踞高临下是面向东南的赛尔克甫山口的军事设施之一。其东也可以和汉墩烽燧台遥相呼应。

 

我们记述的这些烽燧台,仅仅是鄯善县火焰山北部的一部分,而火焰山南部阿玛夏一带的古烽燧台,尚待我们去考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