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师旧书业札记·徐雁

 老北京的记忆 2017-12-04
     数百年来,北中国书业的中心在北京,而北京的旧书集散地,有清一代先后崛起者有慈仁寺书摊区、琉璃厂书肆街和隆福寺书肆街。

    清前期是慈仁寺书摊区的风光期;中期是琉璃厂书肆街的时代;晚清以后又崛起了隆福寺书肆街。此外,北平劝业场、西单正谊百货商场、杨梅竹斜街、打磨厂、宣武门内大街西便道等处,都有昙花一现的书店、书摊群落,这些地方都是北京文教界人士和旅京人士喜欢流连的淘书之地。

    鹤西在回忆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新旧书业的大致布局时说:

    琉璃厂是木版书的中心,其次大概数隆福寺,外文书则以东安市场为主,现在王府井小学门口则多半是卖旧杂志的。我那时崇拜西洋文学,大学也用些英文课本,所以经常去的是东安市场中的丹桂商场,这里全是书店和书摊,其中最大的一家好像叫中原书店,解放初我都还去过……外文新书琉璃厂有一家书店卖,叫北京图书公司,我的新书大概都是从这里买的,一般是比较便宜的“万人丛书”、“世界名著”和“现代丛书”这些不太贵的版本。其次是北京饭店的楼下,有一个法国人开的书店,是专供外国人采购的,但我们这些穷学生也可以照样进出。(鹤西《书的故事之一:相知》,见《初冬的朝颜》,上海书店1997年版。

    邓云乡先生说:“文化古城时期,年年厂甸书市,仍然十分热闹,仍是中外专家、大学教授、中学教员、机关职员、大中学生访书淘书的好场所。尽管层次不同、要求不同,购买力也大不相同,但都能得满意的、甚至意外的收获。”

    尤其令人称道和值得怀念的书是铺的气氛。据瞿蜕之《北游录话》中所记:

    大家无事,即以书店为公共图书馆,书店门面虽然不宽,而内则曲折纵横,几层书架及三五间明窗净几之屋,到处皆是檀几湘帘,炉香茗碗,倦时可在暖炕上小憩,吸烟谈心,瓷无拘束。书店伙计和颜悦色,奉承恐后,决无慢客举动。买书固所欢迎,不买亦可,给现钱亦可,记账亦可。虽是买卖中人,而其品格风度,确是高人一等,无形中便养成许多爱读书之人,无形中也养成北京之学术气氛,所谓民到于今受其赐者,琉璃厂之书肆是矣。

    其实这和气待客,已经成为北京古旧书业界一种优良的行风,以至于外地的业主多少有些等“品格风度”的,会被人评价为“有厂肆大贾风”。

    妙的是不仅琉璃厂书肆如此,北京其他地方的书铺如东安市场、西单商场等也都如此,即使你天天去“倚椟看书”,一气儿看上大半天,或者连续看上多少天,铺子里的掌柜也罢,伙计也罢,也还是和颜悦色,“决无慢客举动”。例如你看上一天几天的书,偶然买下一部两部的,那就是“以书会友”了,下回来会被认为是“老主顾”,享受到“奉承恐后”的待遇了。晚清的藏书之家,大抵都是依照《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和《书目答问》来选应备、必备之书的,同时,这也是旧日书肆的伙计和老板所要熟习的业务读本。

    宗时先生在他的《北京书业概述》中,记录了时在中国书店工作的旧书业“元老”郭纪森先生对自己早年学徒生涯珠一段回忆:

    旧书店学徒一般为三年学满,我是从十五岁就来到旧书店学徒。初进书店开始学业务,首先记书名。学习图书分类,按经史子集分四大类,然后再学分细目。书店每种书没有明码定价,只凭脑子记价格,有读者问价只凭口说。不过每种书有本店编排的十个暗字码,多用吉祥字码,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打在首册背后。本店人都知道暗字代表的价格。为了多知书名和作者姓名,要读《书目答问》一书。

    姜德明先生在1996年7月所写《京华书坊史》中说:“我常想北京琉璃厂书肆,历经沧桑二百余年,理当出现一部翔实的书坊史,方不愧于这块文化名胜的地位。它的兴衰变迁,事关文化发展,更见社会政治激荡之影,可为后世留下一部有益的启示录。”(旧书信息报)

    中国网2002年12月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