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周英语丨好课堂是会上瘾的:想推荐他们的教学方法给你很久了

 翼悯 2017-12-04




对于部分已经拥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孩子来说,从26个字母开始初一英语课程的学习,这实在没什么意思。于是,同事们和我决定抛开课本,探索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我们找到的答案是主题式教学。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认知和语言水平,我们为初一年级规划了共12个教学主题,涉及贴近生活、感知文化、走进科学、激发情感几个类型;而且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前,还会把“终极任务”布置给学生。



Travel主题  

(贴近生活)


开学后不久,国庆十一长假如约而至,学生们少不了跟着家长周游世界,我们当即决定趁热打铁,启动Travel主题,给孩子们一个平台,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在路上”的见闻。

首先,我们引入了美国探索频道2008和2009年两段音乐录影带《The World is Awesome》,它们把一曲美国小朋友耳熟能详的儿歌《Boom De Ah Dah》重新填词,展示了人类对小至一草一木大到浩瀚宇宙的无限爱恋。

视频不仅画面精美,曲调朗朗上口,最重要的是歌词里涉及的内容和我们的主题紧密相关,学生们一再要求反复观看,力求记住更多的画面和歌词。

The World is Awesome

这段2分钟的视频还涉及了一个中国人最容易错的语言现象,那就是回答反义疑问句时中英文的肯定和否定是反过来的。

视频以两个宇航员俯瞰世界时的幽默对话开头。“A:It never gets old,huh?B:Nope.”宇航员B所说的nope,自然而然地肯定宇航员A的观点,而在我们中文的习惯中,往往使用“对的”来表达附和。

学生们把这两句听得滚瓜烂熟,根本不需要细想规则和为什么,再用反义疑问句的时候就轻车熟路了。

视频结尾出现了纽约时代广场、上海外滩、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莫斯科红场等著名景观,展现“世界无比精彩”这一主题,紧紧地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

而那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曲调,则掀起了一股席卷全年级二百多学生的热潮,课上课下都听得到男孩女孩们无意哼唱Boom De Ah Dah,老师们也跟着了魔似的,一天到晚哼着Boom De Ah Dah。

第一步目标“引人入胜”做到了,那该环节的终极任务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给出一份挖了空的歌词,保留了反复出现的“I love…”句式和总结句,歌曲题目也由学生自行创作。然后在课堂上开展了填词并演唱的比赛。还没等老师布置完任务,各组就开始费尽心思地列举自己到过的地方、看过的景象、吃过的美食、有趣的经历。


The World is just… __________

A:It never gets old, huh?

B:Nope.

A:It kinda makes you want to…

B:Break into song?

A:Yup.

I love the _____________

I love the _____________

I love ________________

I love when ___________

I love the whole world

And all its sights and sounds

Boom de ah dah  Boom de ah dah

Boom de ah dah  Boom de ah dah

......

怎么用英语表达出来,怎么凝练语言压缩在几小节的曲调中,都成了组员们各执己见又不断迸发灵感的动力,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连下课碰到其他班同学,也要问一句“你们改编的歌叫什么啊”,甚至干脆飙上一段。

然而,我们也深知,歌词毕竟篇幅有限,这个任务是不能够满足学生们急于表达的心的,于是我带着他们在地图汇网站上制作属于自己小组的脚印地图。组员们下意识地用着“I have been to…”这一现代完成时基本句型,说着自己走过的地方,并生成了一幅幅属于自己的脚印地图,以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分享。  

脚印地图



Table Manners主题 

(感知文化)


用餐礼仪是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文化主题,有些出国的同学们反映,经常遇到吃西餐不知道用什么餐具、怎么避免这种尴尬呢。于是,我们设计了Table Manners这个主题,非常实用却鲜有课本涉及,更可贵的是可以从微观的层面了解西方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这部分。

课按照惯例还是用视频做导入,我们选用了一段《Real Simple Real Life》系列的小视频《How to Set a Formal Table》,内容清晰易懂。 

How to Set a Formal Table

第二遍观看时,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当堂在笔记本上绘制一幅西餐摆餐具的简图,大家画出不同风格不同角度,有俯视的,有横截面的,创意迭出,相信日后再吃西餐,印象一定十分深刻。  

手绘Table Manners

随后的课上,我们给学生看了一些不文明餐桌礼仪的滑稽片段,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的同时,引出了终极任务:各组排练一段餐桌礼仪的“错误示范”的情景剧,由其他组来一一挑刺。

这个任务一抛出,班级立马炸锅,知道正确做法不难,难的是怎么演出错的。准备表演的时候大家都无比烧脑,想要在细枝末节的地方隐藏一些小的失误让人看不出。

表演当天,学生带来不少道具,既有刀叉杯盘,也有真材实料,看得人人流口水。我发给每个组一块小黑板,观看的时候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他们看到的错误,并写在答题板上。

一开始大家还算克制、客气,简要描述了主要不规范之处,没想到后来越来越疯狂,一点点细枝末节都被抓着不放。

挑刺的组之间要想赢得比拼,必须做到合理分工,两个人眼都不眨地盯着表演组,然后讨论错误在哪,汇报给写题板的成员,旁边还得有一个审核题板内容的成员,这一节课下来大家都high得不亦乐乎。

每组结束时,挑刺组有一人举着牌子站在讲台上展示找出来的毛病,然后数一数谁找得最多,有重复的或者吹毛求疵的,老师给pass掉不算数,组员还急于为争取到自己的分数跟老师解释,这节课的语言输出量简直沉甸甸! 

Table Manners 表演



Man vs. Wild主题  

(走进科学)


随着学生们深入思考和与世界联结的能力愈发增强,我受班上爱好荒野求生的同学的启发,开设了Man vs. Wild主题。

过程中同学们大开脑洞,设想自己在荒野迷失将会怎样。我们将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简要以首字母总结成单词,还开展了荒野求生知识PK。

后来到初二开展原版小说阅读之后,老师们把《手斧男孩》布置为暑假作业,无论男生女生都很喜欢这本小说,感到十分有共鸣,这种阅读与已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和初一开展荒野求生单元的学习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Man vs. Wild主题

在这一主题学习中,我们渗透了钻木去火的必须条件、寻找水源的可能线索等一些跨学科又很实用的知识,同学们养成了就算是以前烂熟于心的事情,也进一步问一句“为什么”的习惯,让自己的脑子转起来,同时又练习了英语表达,收获不局限于英语学科。



Heroes主题  

(激发情感)


一学期的课程已经过半,为了给同学们带来些正能量,我们打造了励志主题Heroes。

很多同学都热爱足球,于是,开篇我选择以我最爱的球员贝克汉姆作为我心目中的英雄引入,用一段2分钟的无声视频,回顾了贝克汉姆10大关键事件,浅显易懂。

同学们的任务是根据视频用时间轴表述事情顺序。有些事件甚至发生在同学们出生之前,但却是儿时身为球迷的我亲身所经历,给他们讲述起来也分外动情。

通过这一个个事件,见证着一个伟大球员从青涩走向成熟,面临困境勇敢走出一次次低谷,并且为集体贡献力量的过程,那些精彩的进球片段,让课堂不断沸腾。 

贝克汉姆简介

一阵轻松愉悦的欣赏之后,我引入了略让人感到沉重的一位英雄——尼克胡哲。此人出生便没了手脚,但却凭借乐观和不懈努力成就了很多身体完整的人都无法成就的事。他情绪饱满的演讲,让有些同学几乎落泪。

同样,在观看视频之前,我抛出了一些事实性的简单问题,比如尼克胡哲可以做哪些事情?同学们在视频中边找答案,边寻找这位英雄和前一位体育明星的共同点究竟是什么。 

尼克胡哲简介

视频看完,我播放了一些普通劳动工作者,包括我父母的照片,想告诉学生们,无论是大明星,还是有缺陷之人,当具备一些品质,我们都可以成为英雄。到底是哪些品质,由同学们自行总结,从而引出了终极任务。

这一次我们决定打破小组常规,由每个人确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然后把大家的英雄分类,组成新的小组,各组人数不一,但一定要有共同的特质。最后一节课向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并从中汲取力量。   

终极任务

主题式英语教学突出“整合”二字,在传授给学生面临未来复杂世界的能力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整合教学与生活,整合语言与行动,整合文化与情感,将课堂整合为老师与学生的共同体,将细枝末节的英语学习整合成一个个完整的主题单元,让学生们体会着“做中学”的乐趣。

主题式英语不仅是学生们初中生活的重要部分,也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能和学生共同成长,像学生一样不断发现更好的自己,是我身为老师最大的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