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亚洲首位菲尔兹奖得主,梦想却是当一个树懒,人生最高境界就是要懒得出色!

 一个人幸福dtoq 2017-12-04

懒人必备

毒鸡汤


一眨眼,

周末就这样过去了,

想到又开始了漫长的上班日,

懒人小天又开始怀念之前上(tao)(ke)的日子了,

表示仍然无法适应已经毕业了的自己。



都说懒是人的天性,

就算是大数学家也不例外,

比如小平邦彦:



他是亚洲第一位菲尔兹奖得主,

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同时获得

菲尔兹奖和沃尔夫数学奖的大数学家之一,

然而他却一直是以“懒人”自称

他的梦想就是当一个树懒。。。


小平一直说他是一个懒惰的数学家。

有一次,小平在Life的自然图书馆里看到一段记载,说中南美洲的树懒(日文叫做懒惰者)是古代megatherium(大地懒)唯一的后代。这种动物悬挂在树上一动不动,以至于身上长出藓苔来而与植物毫无分别。它就这样成功地存活下来。

看后小平感动得大叫:“这才是我所要的理想境界!” 



1915年,小平出生于东京,

他的家庭背景非常不错,

父亲是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

曾经担任过众议员等各种高管要职。


很小的时候,

小平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思考能力,

比如将家里母狗生下的6只小狗藏起来,

然后在一个一个慢慢还回去,

来测试母狗的算数能力……



7岁的时候,

小平来到帝国小学读书,

脑子灵活的他,

算术成绩碾压同班其他所有同学,

宛若高高在上的学霸。


然而,

除了算术,他“一无所有”。

小平其他科的成绩简直惨不忍睹,

并且陷入了“成绩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


写作文的时候,

由于想不出什么好的素材,

小平便直接不想交白卷算了。


英文、历史、军事、体育那些,

小平就更加懒得理了,

慢慢地,

小平变得不爱去上学了。


不过,

这并没有影响他考上公立第五中学。

(当时的中学是旧制,读五年)

在这里,小平变身理科小王子

数理化样样都行

(其他科样样都烂)


很快,

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已经无法满足他了,

小平自学完算术、代数、几何等中学课程之后,

便去书店买了

藤原松三郎的《代数》(I,II)来读……

这本书第一册的内容有有理数域、有理数论、无理数、连分数、行列式和二次型等;

第二册从群论开始,有Galois多项式理论、分圆多项式、矩阵、一次变换、不变量理论、数论及超越数论等。



小平在理科方面过人的天赋,

老师也看出来了,

在四年级的时候,

便建议小平直接提前一年考高中


然而,小平却拒绝了,

原因是他不想这么急着复习,

他想要将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就这样,正常读完5年初中之后,

小平以理科类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

日本最难考的高中——日本第一高中。


在这里,小平留意到,

老师们的样子都很潇洒,

去数学老师家玩的时候,

老师总以丰盛的晚餐加啤酒来招待自己,

看着老师自由闲适的生活方式,

本来想当工程师的小平,

立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当工程师太累了,

还是当一名数学老师好了。



1935年,

小平进入东京大学数学系学习。

一如既往地,

小平很早就自学完了所有课程,

然后便开始逃课出去玩,

或去研究跟深层的数学。


1938年,

小平从数学系毕业之后,

“拖延症”不想这么快毕业的他,

基于想了解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当然也有躲兵役的原因)

又考取了东大物理系。

虽然念物理系,

小平并不常去上课,

还是念数学书,

有什么心得便写成论文。

在数二至物三这五年间他一共写了

七篇短论文和一篇长论文,

都发表在日本的学志上。


从东大毕业之后,

小平终于如愿当上老师,

教物理系学生的数学课程,

兼任东京文理科大学助理教授。


然而,慢慢地,

小平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象的样子……

当时战争吃紧,

整天躲空袭躲到连课都上不成了,

被“发配”到乡下的小平和学生们,

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哪还有空想什么大餐、什么美酒。


每天晚上看着美国人住的地方

灯火通明,暖气十足,

甚至还在吃美味的牛排,

而自己住的地方却频繁停电,

只能够靠炭火取暖。


神奇的是,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

小平竟然开始奋发,

没日没夜地写着那篇

毫无指望发表、甚至还有可能过时了的

“调和张量场”的论文

(当时国外的学术杂志少有传到日本,

日本的研究成果和想法也很难传到国外。)


1948年,小平托朋友角谷静夫

驻日美军把论文带到了美国,

著名数学家外尔看到这篇论文后,

大加赞赏,

便邀请小平来普林斯顿研究所任职。


外尔(Hermann Weyl),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


有机会去到梦寐以求的普林斯顿,

小平简直开心到飞起,

就算晕船,辗转两个月才到达美国,

也丝毫没有影响他激动的心情。


在美国,

小平住着研究所的舒适的宿舍,

即便是大冷天,

室内也可以自动调节到22度,

还可以随时吃到大块的牛肉,

工作之余,还可以去附近摘摘草莓,

去听听音乐演奏、看电影什么的。


小平不禁感叹:

这里简直就是天堂啊!

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在美国的这段时间,

也成为了小平的高产期,

平均每年可以写出100页的论文。


在普林斯顿,小平

不仅重拾了作为数学家的自信,

还遇到了跟他性格互补、

志同道合的斯潘塞教授(D.C.Spencer)

他们共同研究,

在代数流形、复流形以及椭圆曲面论等领域

均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1954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

然后邀请了众多数学家参与,

小平当然也在邀请之列。


刚开始,小平想偷懒不参加

后来外尔告诉小平说

他是这次菲尔兹奖的得主之一,

(得奖名单时不预先公布的)

小平这才动身出发,

在会上做了题为

《有关代数几何学的超越理论中的几个结果》

的演讲,

成为亚洲首位菲尔兹奖获得者。



不过,美国再好,

也不是自己的家,

在加上小平的英语太渣,

一到要做学术报告就很烦躁,很紧张。


喜欢散漫生活的小平

还是决定回到东大

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数学教授,

打算好好教学生就好了。


然而,3年之后,

在东大的教授会议上,

在小平缺席的情况下,

他被选为了理学院院长

小平知道后内心几近奔溃,

但是当选者从来没有辞却的先例,

最后小平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就这样当了两年多院长,

每天处理各种繁琐的事务,

忙到连小平都不认识自己了。


理学院院长任期是到1973年11月8日,

而在当年4月1日的时候,

小平终于表示撑不下去了,

果断卸任,

打算回归本真的自己——树懒


只不过,

如此有才华的小平,

人们怎么“忍心”让他早早就退休,

这不,刚从东大退下来没几天,

学习院大学理学院便盛情邀请他去任教,

当时理学院院长是小平的一个同学,

盛情难却,小平只好答应了。


不过,为了不重蹈覆辙,

小平让院长先给自己立了个字据,

保证不要让他当院长!



就这样又教了10年书,

在1985年终于得以完全退休,

同年,小平被授予沃尔夫数学奖,

这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

获奖者一生的成就来评定的奖,

这是对小平一生的重大肯定。


小平邦彦在数学上的贡献主要是在代数几何学方面:有二维Riemann-Roch定理的证明,Severi算术亏格猜想的证明,解析束的理论,上同调消没定理,小平–Serre对偶定理(duality theorem),Hodge 流形为射影流形的证明,复结构的形变理论,复解析曲面的分类与结构理论,椭圆曲面的结构理论,一般性曲面的结构理论与高维Nevanlinna理论等。



然而,小平认为,

他的一生都只是一连串命运的偶然:


“如果我没有写那毫无发表指望的调和张量场的论文,即使写了,如果没有角谷静夫托驻日美军军人把论文送到美国,我就没有机会去普林斯顿。


又到了普林斯顿后如果没有遇到斯潘塞,我的研究工作就无法进展得那么顺利。数学研究是用脑筋想的。研究时总觉得自己自主地在行动。


但是回想起来,我自已毕竟只是被命运支配着罢了。我不过是随着命运之流做了数学世界的流浪之旅而已。


我内心仍然是想当一个树懒。


本文由超级数学建模编辑和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