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三亚传珊瑚礁含玉 大量珊瑚礁惨遭毒手(图)

 智汇文 2017-12-05
南海网 11-03 15:06
两男子在小东海海滩上寻找“螺化玉”
两男子在小东海海滩上寻找“螺化玉”

两男子在小东海海滩上寻找“螺化玉”

你有一个红包待领取!
广告
图片

南边海渔村路一村民家里堆放的珊瑚石

三亚:“螺化玉”谣言疯传 大量珊瑚礁遭毒手

三亚市场上不少商家出售所谓从珊瑚礁里挖出的“螺化玉”,叫价一个从数百到数千元不等,网上更是炒到40多万元每个;

疯传珊瑚礁里有“玉” 大量珊瑚礁惨遭毒手

记者深入暗访,揭其地下链条;监管部门:三亚海洋环境很难形成“螺化玉”价格昂贵“螺化玉”应为“延管螺”表示将查处破坏珊瑚礁行为

日前,有市民向南岛晚报反映,三亚市场上不少商家出售所谓从珊瑚礁里挖出的“螺化玉”,叫价一个从数百到数千元不等,网上更是炒到40多万每个。为牟利,不少人在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挖珊瑚礁取“玉”,珊瑚礁逐渐被蚕食。

对此,南岛晚报记者深入暗访,发现确有包括渔民、潜水教练在内的人群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挖珊瑚礁,导致大量珊瑚礁被破坏。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指出,三亚的海洋环境很难形成“螺化玉”,价格昂贵“螺化玉”应为“延管螺”。而对于非法采挖、销售珊瑚石的行为,该处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严厉查处,保护珍贵的珊瑚礁资源。□南岛晚报记者徐一豪/文沙晓峰/图

市民反映 市场有人高价兜售

取自珊瑚礁中的“螺化玉”

日前,三亚旅游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南岛晚报记者反映说,三亚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始出现一种产自珊瑚礁中的“螺化玉”。传闻此种“玉”极其稀少,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市场售价颇高。根据“螺化玉”的大小及品质,价格从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而网上有些卖家甚至叫价数十万。

由于“螺化玉”售价不菲,一些人受利益驱使,不顾国家有关珊瑚礁保护规定,在三亚西岛、小东海、大东海、亚龙湾一带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偷挖石采“玉”,导致大量珊瑚礁被破坏。

记者走访 市场上的“螺化玉”价格不菲

网上最高炒到40万元一个

为了解市场上销售“螺化玉”的情况,记者走访了三亚销售“螺化玉”比较集中的解放路步行街,这里六七个销售珍珠、水晶等旅游纪念品的摊位有“螺化玉”出售。通过打听,记者发现这里出售的“螺化玉”价格从200元到2000元不等,但均无明码标价,摊主对这些商品的价格也讳莫如深,不敢高声言语,只肯以计算器示数。

另外,记者从国内某大型购物网站上查询到,有一位海南三亚卖家出售的一种“螺化玉”,开价竟然高达401899元。但从交易记录来看,其店内没有一条有关“螺化玉”的成交记录。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网上高价叫卖“螺化玉”,炒作的成分比较大。

实地目击 不少人跟风挖“玉”

大量珊瑚礁被破坏

为了解渔民采集“螺化玉”、破坏珊瑚礁的情况,连日来,南岛晚报记者兵分多路对西岛、小东海等一带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岛渔村、南边海渔村等渔民聚居地以及一些旅游购物场所进行走访调查。

调查中,记者发现,确有包括渔民、潜水教练在内的人群私自采挖珊瑚礁,以寻找所谓的“螺化玉”。而据知情人士反映,在西岛渔村,寻找“螺化玉”的渔民不在少数。而由于本岛渔民偷挖珊瑚石寻找所谓的“螺化玉”,西岛周边的珊瑚礁目前也正遭受破坏。

10月29日上午,正值潮水回落,三亚小东海的潮间带渐渐露出水面。此时,一群手持撬棍、铁锤的人正在潮间带的礁石上忙碌着,时而埋头寻找什么,时而挥动铁锤叮叮咚咚地敲打石头。不一会,一名中年男子搬上来一块珊瑚石,珊瑚石内嵌着一种海螺状的物体。男子神神秘秘地告诉记者,生长在珊瑚石内的这种海螺状的物体,正是大家朝思暮想的宝贝——“螺化玉”。

记者注意到,在礁石上寻宝的,除了操本地口音的中年男子外,还有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一名四川籍民工告诉记者,见大家都来礁石上找“螺化玉”,他便也从市场买来铁锤、撬棍等工具跟着大家来寻宝,但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一块含有“螺化玉”的珊瑚石。对此,另一名“寻宝者”告诉记者,这一带含有“螺化玉”的珊瑚礁已被挖得差不多了,现在要找到一块已经十分困难。 暗访寻踪

渔民和潜水教练 以采“螺化玉”为“副业”

在调查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螺化玉”主要出自渔民和潜水教练之手,这些人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下海偷挖珊瑚礁。取得含有“螺化玉”的珊瑚石后,加工成小饰品以较高的价格兜售给游客或低价批发给旅游纪念品销售商,在市场上小规模售卖。另外,也有人专门从渔民手中大批量收购含有“螺化玉”的珊瑚石,加工成成品后再销往省外。

10月29日,在小东海海滩上,见记者对“螺化玉”表现出浓厚兴趣,一名刚从海里“寻宝”归来的男子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宝贝:一块经过加工并饰以金块的海螺状“玉石”。他告诉记者,这便是他早些年寻得的“螺化玉”,并表示愿意以1500元的价格卖给记者。随后,记者试探性地问男子家中还有无其他“螺化玉”时,该男子说“有货”,并表示乐意带记者去看货。

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巷,记者跟随男子来到位于南边海渔村路的家中。随后,男子向记者展示了他最近的收获——20余枚已经打磨加工好的“螺化玉”以及满满两澡盆尚未敲开、含有“螺化玉”的珊瑚石。男子告诉记者,这些“螺化玉”是潜到海底挖到的,十分稀少,常有北京、上海等地的买家慕名前来购买。

在西岛渔村,记者遇到的情况与南边海渔村如出一辙。不少渔民家中堆积着含有“螺化石”的珊瑚石,有一些渔民更是以偷挖珊瑚石为“副业”。在西岛东村,渔民陈某告诉记者,最近有一些人在岛上大批量收购含有“螺化石”的珊瑚石。“我两个儿子经常下海挖珊瑚石回来,前几天一块珊瑚石卖了5000块。”陈某说。

除了渔民,潜水教练是挖珊瑚石采“螺化玉”的又一类人群。10月30日,记者在三亚解放路步行街打听“螺化玉”的价格时,一名前来向店家推销“螺化玉”的男子找上记者。男子自称姓杨,曾是三亚某潜水公司的潜水教练,手上有一些从珊瑚石中挖来的“螺化玉”,愿意低价卖给记者。该男子介绍说,“螺化玉”国内少有,在三亚也仅在西岛至分界洲岛之间的海域有发现,目前这些稀罕的宝贝几乎被渔民和潜水教练摸了个遍。

部门说法

昂贵“螺化玉”

应为常见“延管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记者将掌握的情况反映给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该局副局长段德玉表示,对于市场上有人售卖“螺化玉”一事并不知情,也没有接到此类举报,将联系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了解。

随后,记者将三亚渔民等偷挖珊瑚礁寻找“螺化玉”一事,向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进行了反映。通过记者提供的实物辨认、资料分析以及前往步行街现场调查,该管理处副主任王俊杰认为,渔民采挖珊瑚礁得到的所谓“螺化玉”应是寄生在珊瑚礁中的常见螺类——延管螺。

据管理处提供的资料显示,延管螺生活在低潮线至数米水深的珊瑚礁内,产于海南岛,三亚和文昌沿海,见于我国台湾和西沙群岛,日本和菲律宾也有分布。王俊杰分析说,三亚珊瑚礁中出现“螺化玉”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玉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需经过千万年极其漫长的时间及苛刻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变化才能形成。而据碳14检测,三亚海生代的时间仅为6000多年,也就是说6000多年前,现今的生长珊瑚礁的三亚浅海地带尚为陆地。

王俊杰认为,一般的贝壳经打磨抛光以后,也会有玉的质感和光泽,因此,市场上售卖的“螺化玉”,很可能是有延管螺的骨骼打磨加工而成,并不具备“玉”的价值,属商家炒作行为。但不管所谓“螺化玉”究竟为何物,破坏珊瑚礁的行为已违法,管理处将联合海洋渔业、工商等部门进行查处。

王俊杰介绍说,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世界的珊瑚礁面积不断缩减,但目前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情况比较良好,对珊瑚礁的破坏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生活污水排放、船舶抛锚、非法开采等。王俊杰表示,珊瑚礁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它,如发现有人破坏珊瑚礁,可拨打88958815或88958816向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举报。

相关链接1

珊瑚礁对保护海岸稳定、维持全球二氧化碳循环速率、维护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的渔业资源以及提供优美的、可供持续利用的海洋生态景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生态类型的珊瑚礁保护区。

 相关链接2

螺化玉:是距今6-4亿年前寒武纪至泥盆纪的古生代海洋珍珠螺化石,经过亿万年极其漫长的时间及苛刻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变化最终达到结晶硅化。螺化玉成因复杂,极奇稀少,因而具有珍贵的考古、科研、收藏价值,同时又是罕见的观赏收藏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