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娜 | 参加《漂亮的房子》有一个“特别慢”的理由

 guizhishuai 2017-12-05


以下为“设计唤醒乡村—老房的村落复兴计划”

清华大学沙龙魏娜老师分享内容

主题为“民宿空间的情感设计”



从2012年开始,我就一直在中央美院教设计课,因为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经过了很多年的困惑,所以在教课过程当中一直和学生讲,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实际上更多是一种理性的分析,逻辑的判断。


把理性信息变为潜意识


我们去看很多建筑大师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会感觉它很棒,那是因为你会有一种切身的感受,情感上的联系,这正是建筑真正最感人的时候。但一旦变成了建筑学生,或者建筑学者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研究他用的哪些手法,怎么做的?什么材料?什么形式操作?自然而然变成了一种逻辑分析的状态。


所以在我教学的过程当中一直想探讨的是,可不可以让学生们从感性的方式去理解,从感性的角色做设计,让建筑最终的目标超越了所有的形式和物理的选择,更多的和人产生精神上的联系。



我把自己做设计过程中潜意识的内容想方设法分析出来一些明确的步骤教给学生,但学生就会给我反馈说没懂或具体怎么做,那我就会再去分析自己在想什么,这样通过一年一年的教学,慢慢的形成了一套的东西。


有些人说我在做一个情感设计的方法论,那我就想我开始试一试吧,一步一步的按照情感设计的步骤,让大家体会这样的一个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设计的切入点。



鄂尔多斯第一幼儿园


这是我们的理念,因为我觉得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更切肤的关系,不是一个物理构筑物,它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说它是反理性,但它其实不是,是我们在利用理性。我们从感性入手,利用所有理性的分析和理解,最终最难的一个部分要回到感性的设计,把很多理性的信息变成一种潜意识,然后激发我们感性的设计过程。


其他领域的情感建立


据说用情感做设计,我们在建筑这个专业当中很难找到案例或者以前教学的内容,那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找不到有帮助的信息时,我就在其他领域当中找到很多。


比如在我给学生的书单里面,第一个是《演员的自我修养》,包括导演的养成、分镜师的做法、交互界面设计师的设计心理学等,还有“未来的机器人”,包括《中国思想史》很多。其实跟建筑最相关的就是《诗意的空间》,但它是一个偏文学评论与哲学的书。


沙滩四合院


因为在建筑行业里更多是教方法,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其他领域当中,都在充分的体会或者是进行跟人之间情感建立的设计过程。那么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在建筑设计当中可以学到、引见的一件事情。


景观先行


我认为建筑设计只是一个结果,我们一直跟所有的学生强调景观先行,景观并不是我说的景观专业这样一个景观,而是我们周边的环境,包括可以看到的,周围所有跟我们相关的内容,要先从这一步开始进行一切的设计。


在这之后需要考虑的是人——人在这个空间里面的每一步生活,实际上我们通常在设计的不是建筑而是别人的生活,就像我们说的“建筑设计在塑造人的生活”。



日照规划馆(魏娜作品)


那我们就开始场景化的想别人的生活场景,然后从生活的场景再反推我们在建筑方面应该做到什么,其实建筑是这个思考过程当中的一个三角点,往往这个点发生越往后,就越可能的一个状态。所以我们在跟学生说,出现一个案例的时候,一开始需要把建筑设计忘掉,从别的地方先开始。


民宿就是生活方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载体,那在这种“景观先行”的状态下我们去设计民宿的时候,显然要想到周边的环境、人,以及人与生活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


灵感是潜意识的组合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用到一些信息来激发,因为所谓的灵感其实是一个潜意识的组合,那在这个潜意识组合之前一定会有很多的前期步骤,能够帮助我们在潜意识中把很多碎片化的信息重新重组。包括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其实人的感同身受是一种本能,不是我们后天得到的,那怎么在这样一个生理具备的能力前提下去引发它?这是我们在设计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人对自然有一个本能的情感联系,虽然我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建造的环境当中,但人类的漫长发展过程其实是从自然环境当中不停的适应,慢慢的生存下来的。所以在自然和我们之间建立的联系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



WHY hotel(魏娜作品)


这种反应就像我们在城市里天天有雾霾,突然一天有晚霞的时候,你的朋友圈会被刷屏,这个大家事前没有商量,每个人的行业、审美、生活状态都不一样,但是对这一件事情的理解是一样的。


就是因为这种自然现象跟我们情感的触动是非常直接的、共通的事情。另外人通常都有一种参与感和好奇心,所以我们在做很多设计的时候也要利用这些内容,激发人对空间和周围自然环境本能上的反映。


感觉的惰性


但人的感觉其实是有惰性的,比如摸一块特别凉的铁,一开始我们是知道它的材质和它的温度,但是你摸着一动不动,不到十分钟你就完全感觉不到了。其实我们的情感和各种感官都存在这种惰性。


再比如我们在阳光明媚的地方,因为得到太多阳光,再加上阳光也没有太多变化在你身边产生的时候,你就不觉得这有阳光,但当我们发生了阴影,设计当中很多人用到的这个手法,怎么样在建筑中体现光?


WHY hotel(魏娜作品)


我们看到所有的手法都是产生了很多阴影,其实不是在做光,而是激发人对变化的自然环境,或者在这个自然环境里产生变化,让我们能够感受这个自然环境,这也是进行参与并且重新锐化自己感受的一个方法。我们不停的给人产生不确定性,但同时又有不确定的反馈,让人在这个空间里一直存在这种参与感。



WHY hotel概念图


所以我们就一直在说建筑设计的核心是体会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光是在建筑设计上,也在跟别人交流上,比如说在情感设计的课当中,我就一直训练大家进行有意识的场景化思维,因为你会发现你跟别人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得到别人的误解,这个时候你反思一下脑海里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再将这个场景仔细描述给别人,他一下就了解了。


人都有这种同理心,你传递的是一个场景,而不是点的信息时,别人对你的理解程度就会多很多,所以就会发现原来思维方式不光是设计,对生活是也是很有帮助的。


属于《漂亮的房子》“特别慢”的理由


大家都会讲到《漂亮的房子》,已经有很多媒体来采访我们,大多数第一个问题就会问一个建筑师为什么要接这么一个综艺性的节目?每次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觉得好像必须得给自己一个理由,有的时候就给特别快的理由,有的人给一个特别慢的理由。


特别快的理由就是说在一个综艺节目里面,我其实做的事就是设计一个房子,只不过通过电视节目记录了一些过程,并且给更多的人看,这跟很多建筑师建了一个房子,在各个媒体报道有什么区别呢?我的区别就是我的观众可能更多了一些,观众更多的不是专业人士,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这是快速的答案。


魏娜与阿祖讨论方案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慢速的答案,去年开始我们接触到一个项目,是夯来村的一个项目,其实是我的一个校友他做的一个公益机构,他就去做很多贫困村的扶贫工作,扶贫工作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村子希望把它改成民宿,通过旅游带动它的发展,我就跟着他去了很多个村子,每一个村子都遇到自己的问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穷和交通不便,因为他们都是扶贫村,遇到的问题却各不相同。


夯来村


但有些村子有了发展后,村民就开始改造自己的房子,但却把以前传统的感觉全都丢掉了,绝对特别可惜。


但是同时你又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村民是要看到利益的,他们觉得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比如说建成罗马筑的房子代表了一种社会地位或者经济地位,那么他有钱的时候也希望房子长成这个样子,这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村民在各种样的媒体看到的都是罗马柱、新的砖房、带着马赛克的外立面等等,这个就是致富村,就是有钱的村子应该长成的样子,我们这样的破房子就是不值得珍惜的。


夯来村概念设计图


那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应该怎么参与进去,怎么能够帮助他们能够认识到他们拥有的东西是美的这件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村民心里都是存在着不同的想法的。


当时我就看到了夯来村这个村子,它是一个百年的苗寨,里面有的房子有好几百年了,特别的美,你可以看到上下村,下村里面基本上看不到新建的房子,为什么?是因为去年刚刚通的路,在这之前是没有任何路能进去的。


村中的孩子要翻两座山,走将近2个小时的路去上学,而他们的老师更要从另外一个村子翻山越岭的去给他们上课。当时我进这个村的时候特别感动,里面的人都特别朴实,你看他们的笑容,看到小朋友在里面玩的状态,他们见到你以后特别高兴,然后就拉去进去一定要喝酒,至少喝茶等等这样一个过程,我当时被这个村子感动了。



但志愿者请我们想办法,什么办法?因为如果我们不想办法,村民们就要开始要建砖房了,很快就要拆了。那在没有任何资金、没有任何计划、没有任何人愿意做这么一个村子的情况下,作为设计师我们就开始做设计、找资源、找运营、找资金、找各种社会的支持。


我们去了好多次,到这个村子里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但是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原因就是当地人的观念还是不能够转变,或者说不光是当地人的观念,包括负责发展的这些志愿者,他们的思想也不能转变,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么一个交通不便的村子里面做民宿,保留这种苗寨,把它做成能够接待更多人来体会这种文化的地方。



所以这个过程当中遇到了这些困惑,我就发现其实建筑师在巨大的洪流里面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内容,我们要不就被洪流吞没进去,要不就在洪流里站起来,告诉大家什么是更对的,但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太低了,作为建筑师是做不到这件事情的。


正在这个时候浙江卫视的制作组找到我们说有没有兴趣去做这么一个综艺节目,当时给我介绍综艺节目的人说,我们跟《改造梦想家》不一样,那些都是给设计师看的,我们这个是要给大众群体,给更多老百姓去看,给更多跟建筑没关系的人看。那我在想这正是我思考的一件事,我们建筑师在建筑圈里不停地发表我们的意见,不停地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但真正主导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不是我们建筑师。


所以我想能不能通过这样一个大众的体验,让更多地人、老百姓看到,愿意并且接受这样做,做出来的建筑还很美,甚至可以上电视了,如果能做到这样,那我觉得我做的东西就有意义了,所以我们就接了《漂亮的房子》这个项目。

.

.

.

.

(中间省去2000字,

关于《漂亮的房子》福建福鼎站幕后的建造故事,

节目全部播出后会和大家分享独家内容哦


最后这是合影,特别喜欢这张合影,是因为这个合影没有美颜,真的是摄影师用相机拍出来的,当时觉得果然是抓拍好一点。谢谢大家!


具体是什么合影,咱们福鼎站全部播出后公开

只想说参加沙龙的小伙伴知道的太多了哈哈哈


魏娜

 WEI建筑设计/ Elevation Workshop

创始合伙人、主创建筑师


魏娜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后深造于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硕士。曾在纽约BBB建筑与城市规划事务所负责多个项目设计,后师从扎哈·哈迪德在荷兰鹿特丹OMA 事务所做项目负责人。在纽约时与Christopher共同创立了Elevation Workshop,并于2009年正式成立北京办公室WEI建筑设计。WEI建筑设计主张以代入式的情感设计为出发点,创造意境为主导的人和建筑的共同体,为建筑的使用者提供一个可以产生纯个人顿悟的场景。WEI建筑设计把它称之为“弥漫空间”。





参赛作品提交截止


2018年1月22日23:59

AIM官网(www.aim-competition.com)在线提交作品


官方答疑围观群“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