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漫步

 木头1018 2017-12-05

一、中岳嵩山及登封简介

        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岳山”。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称中岳嵩山。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在其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实际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嵩山东西长达60千米,属伏牛山系,共有七十二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气势磅礴。为什么称为“太室山、少室山”呢,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大禹连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相约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听到鼓声才来送饭。禹在凿山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一次正干活时不小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听到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石大声哭喊:“还我儿来!”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下,抚养夏启王长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


上图是 启母阙与启母石 的老照片。当初拍摄之时,周边植被稀疏,尚可一睹旧时风貌。今日启母阙已被置于建筑的保护之内,启母石也掩于密林之中。


        下面再简要介绍一下登封。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市境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36千米,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东接河南省会郑州,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 武术之乡”,现存各类文物古迹1517处,居全国县(市)前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23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古树名木1100余株,各类馆藏文物5000余件。


        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王朝定都阳城,即登封告成,“登封”、“告成”则因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而得名,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金代将两县合并为登封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登封县撤县设市。登封距今有1300年历史了,一直沿用至今,再没改名字,可谓千年古县。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


二、“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简介

        在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则在中原,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2010年8月1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三十九项、河南省第三项世界文化遗产。这处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之奇葩”的世界遗产,由建于公元1世纪至20世纪的8项11处建筑院落组成,包括汉三阙、嵩岳寺塔、中岳庙、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会善寺、嵩阳书院、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

        现存东汉、北魏、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期单体建筑367座。按建筑材料来讲,可分为砖石建筑和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两大类型;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礼制建筑、宗教建筑、教育建筑和科技建筑四种类型,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绵延不绝、形象直观的建筑史。

        这组建筑群涉及礼制、宗教、教育和科技等领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是初创制度与形制规制的典范,其初创与典范的地位充分体现出人类杰出的创造力;这些建筑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内陆的同类建筑形式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影响了中国和亚洲地区的礼制和宗教建筑的规格制度,进而影响到这些地区的文化传统;

        其中的许多单体建筑都是各时代同类建筑的优秀代表,是建筑造型设计和建筑技术的杰出范例和现存标本;这些建筑记载了古老的祭祀、封禅文化和书院教育历史,是这两种已经消失了的文化传统的独特见证,也是古代文化发展至今及其传承的生动见证。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经实地考察后评估认定,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突出普遍价值。《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列入标准共有六条,只要符合前五条中的任何一条(其中第六条不能单独使用),就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价值不仅符合列入标准第三条,而且符合列入标准第六条。


符合标准(iii):能为一种已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中国古代对宇宙形态的观察和探索开始于3000年前,直到15、16世纪才渐渐停息,在长达20多个世纪的历史时期,许多朝代的统治者宣传推广“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并被社会广泛接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处11项建筑分别代表不同时代的各类主导文化,是一个业已消亡的科学、教育和信仰体系的物质见证,也是现存仍在发展的佛教、道教文化传统的见证。


符合标准(vi):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与相关信仰有着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包括对于天文、宇宙规律的探索和信仰,对于皇权来自神授地位的宣扬和信仰,对于祭祀礼制活动的提倡和信仰,以及现存传统的道教信仰和起源并发展于少林寺的佛教禅宗信仰。所有神圣的或世俗的建筑集中于此,正是对稳固而持续的“天地之中”传统理念的直接反映。


三、各遗产点简介

周公测景台

观星台


元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建筑。测景台创立于西周,周公为测日影定地中在此建土圭,唐代仿旧制改建成了石圭。观星台建于元代,郭守敬以此为中心点观测并推算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仅相差26秒,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年。两座建筑是中国人智慧和天才创造力的体现。

        现存建筑自南向北有照壁、大门、仪门、周公测景台石圭表、周公庙卷棚、大殿、观星台、帝尧殿等。观星台为砖石结构的建筑,由覆斗状的台体和石圭两部分组成。台体的平面近正方形,北壁正中有一凹槽,凹槽南壁上下垂直,东西两壁有明显收分,台体北壁下设有东西对称的踏道口,可以由此登至台顶。

       石圭在台体以北下部,圭上刻两条平行双股流水渠,渠南端有方形注水池,北端有长条状泄水池,池两头有泄水孔。这种水渠装置,是用以测水平的天文仪表。历史上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就是经过此台的观测与推算出来的。
  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保护较好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建筑之一。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价值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高度认可。


嵩岳寺塔

北魏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

        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市城西北 5 公里处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 523 年),塔顶重修于唐。该塔历经 1400 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与印度「stupa」['stuːpə]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她是中国建筑艺术与西域建筑艺术交流结合的完美见证,代表了东亚地区同类建筑的初创与典范,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嵩岳寺塔为青砖、黄泥砌筑的15层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总高37.045米,底层直径10.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塔的外部,由基石、塔身、宝刹组成。密檐之间矮壁上砌出各式门窗492个。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一条柔和的抛物线。塔顶冠以砖质宝刹。

      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CBD的千玺广场,俗称“大玉米”,设计灵感即来自于嵩阳寺塔。


少林寺建筑群

常住院,唐至清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林,唐至清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初祖庵,北宋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嵩山,很多人了解嵩山,是从一部老电影开始的,那就是1982年由李连杰主演的功夫片《少林寺》。这部影片轰动一时,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掀起一股新风格武术电影热潮,使李连杰一举成为国际级影星,并在中国掀起了武术热。


       少林寺常住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登封市西北太室山南麓,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因坐落于少室山阴的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由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建。

       孝昌三年(527),南天竺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后几经兴废,唐初,少林寺渐趋兴隆,明代达到鼎盛时期。清代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寺内现存明、清建筑30余座,每座建筑都承载着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

      五百罗汉朝毗卢、少林拳谱、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壁画以及现存的数百品碑碣等文物都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的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成为中国在海外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少林寺塔林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古塔数量最多的塔群,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

        塔林现存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7座,元塔43座,明塔139座,清塔10座,时代不详的27座,共228座。另有残塔和塔基痕迹35处。整个塔林占地面积约14000多平方米。塔的层级不同,一般为一至七层,高度约在15米以下,大都有塔铭和题记。造有四角、六角、柱体、锤体、瓶体、圆形等,著名的有唐贞元七年的“法玩塔”、宋宣和三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的“西堂塔”、元至元二十七年的“中林塔”,它们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少林寺初祖庵建于宋代(公元960-1279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是现存的宋代砖木建筑罕见精品,更是中国第一部建筑宝典——宋代由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颁布后最初的珍贵实证。她也以纪念中国禅宗开山祖 达摩而成为广受注目的宗教圣殿。

        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北约2千米的龟背形山丘上,宋宣和七年(1125)为纪念初祖达摩而建。现保存山门、大殿、千佛阁、面壁亭、圣公圣母亭。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剪边顶,出檐深远,檐下置硕大斗拱,明间安板门两扇,两侧次间辟直棂窗,前檐下立6根满雕卷草、飞禽图案的石柱,殿内石柱4根,雕刻天王、盘龙等图案。

        初祖庵大殿东侧山墙内壁的护脚石石面上浮雕着北宋时代十分流行的渡海罗汉形象。殿宇中的檐柱、内柱、内外群肩石及佛台四周都有精致的浮雕,皆为建殿时所刻,以海浪为背景,刀法古拙劲健、意境深远,艺术价值极高。

       初祖庵大殿建于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主殿虽几经修葺,但其斗拱比例、梁架结构及石柱及墙的石护脚等主要构件和特征,仍保持北宋时期的面貌。殿内两山壁绘有菩提达摩后至三十五代的祖师画像,四根金柱上各雕刻有一尊神王,有的握杵,有的配剑,有的执鞭,威严神武,古朴苍劲,是北宋石刻中不可多见的精品。

       梁架为砌上明造。东、西山墙和后墙壁上均有彩色壁画。该殿始建于宋代,后经多次重修,主要构件仍宋代原物。大殿外还保存有石刻40余方,宋、金以后碑碣38通以及唐代“六祖手植柏”等。
         初祖庵大殿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建造年代与《营造法式》的成书年代相近,其斗拱、梁架、雕饰多与《营造法式》相符合,是宋代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例证。 


会善寺

元至清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善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是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和尚的出家修行之所,现存元代建筑是当时(公元1279-1368年)最典型和珍贵的代表作。位于登封市区西6千米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前身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一所离宫,魏亡后舍宫为寺。

        该寺坐北朝南,现存二进二院,西院11座建筑,东院7座。其中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殿檐下施有硕大的斗拱,殿内作减柱造。殿正面明间为隔扇门,余四间皆为隔扇槛窗,背面明间用板门。始建于元代,后多次重修,现殿内木架及檐下斗拱均为元代遗物。寺内现存北齐《会善寺碑》等碑碣石刻30余通。唐至清古树120余株,明代铸大铁钟一口。   会善寺大殿建筑出檐深远,斗栱硕大,是嵩山地区现存唯一的元代木结构建筑。其典型做法虽经后世重修,更具历史价值。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市嵩山南麓。与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麓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 484 年)时,时称嵩阳 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 程颢(chéng,hào) 程颐(chéng,yí)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也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和传播中心。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其规划布局和实物留存独具特色,对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


        位于登封市嵩阳路北端嵩阳书院大门前西10余米处,俗名“大唐碑”。全碑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首五层雕石组成。唐天宝三载(744)二月五日立,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雄伟壮观,为河南最大的石碑。碑额题“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12个篆字。碑文末行“天宝三载二月五日建”九字亦作篆体。碑文25行,行53字,内容主要记述唐玄宗李隆基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命嵩阳观道士孙太冲炼丹九转的故事。被世人骂为“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撰文,著名书法家徐浩八分隶书,字态端正,一丝不苟,堪称唐隶上乘作品。
   该碑石质坚硬细腻,雕工极为精致,是我国唐碑的优秀代表作之一。


汉三阙

(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东汉年间(公元118-123年),是中国仅存的时代最早的庙阙,代表了中国古代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雕刻于汉三阙上的马戏、蹴鞠、夏禹化熊、启母化石、幻术、斗鸡等画面,以及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汉代艺术风格的集中反映,更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

        太室阙位于登封市太室山南麓中岳庙前约500米中轴线上,为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石阙为汉安帝元初五年(118)时的阳城长吕常所建,由凿石砌成,通高3.96米,分东西二阙,阙门间距6.75米,东阙高3.92米,西阙高3.96米。两阙结构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构成。西阙南面上部阳刻篆书“中岳泰室阳城”6字,铭记刻在西阙北面,为阴刻隶书,计27行,每行7字,内容主要赞颂中岳神君的灵应和阳城长吕常等人建阙的缘由。另一方铭记字体为篆隶,剥蚀严重,仅辨50余字。铭记中的“东汉延光四年(125)”年号是后刻的。太室阙上雕刻的车马出行、马戏、狩猎、神话故事、奇禽珍兽、斗鸡、杂技、楼阁等画像和装饰图案,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艺术创作上辉煌成就,其形式和内容对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历史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少室阙位于登封市区西6千米少室山东麓,为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建于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以青灰色块石砌筑,分东西二阙。两阙结构相同,为二重子母阙,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构成。东阙通高3.37米,西阙通高3.75米,间距7.60米。西阙北面三层中部有阴刻篆书“少室神道之阙”6字,阙铭也为篆书,约55行,每行4字,皆侵蚀,不可辨识。少室阙上雕刻的画像有车马出行、宴饮、羽人、玄鸟生商、四灵、兽斗、击剑、狩猎、犬逐兔、驯象、斗鸡、蹴鞠、羊头、鹿、虎、马技、月宫、常青树、柏树等。其中以马戏图和狩猎图最为出众,马戏的惊险在画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少室阙是古代祭祀少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

       启母阙位于登封市区北1.5千米太室山南麓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延光二年(123)东汉颍川太守朱宠建。以凿石雕刻砌成,分东西二阙,现存高3.17米。西阙北面有两方阙铭,一方为启母阙铭,篆书,内容主要是赞颂夏禹治水的功绩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另一方是《请雨铭》,在启母阙铭下,隶书,堂溪典撰写,计18行,每行5字,现仅存11行。阙身雕刻马技、骑马出行、杂技、幻术、驯象、郭巨埋儿、夏禹化熊、果下马、狩猎、虎逐鹿、双蛟、月宫图、蹴鞠图等,阙顶雕刻瓦垄、瓦当、板瓦、垂脊等建筑构件。其中,雕刻的女子蹴鞠图,是足球起源于中国的重要实物证据。
        启母阙雕刻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世界历史学金石雕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阙顶上雕刻的建筑构件的外形对研究汉代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


中岳庙

       至迟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56—87年)已经存在,现存建筑格局可上溯至金代,现存建筑多复建于明清,为官式建筑的代表,也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组道教古建筑群。庙内的秦汉古柏、北魏碑刻、宋代铁人等真实反映了道教文化发展的悠久历程和丰富内涵。

       位于嵩岳太室山南麓黄盖峰下,其前身是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0~公元前206)。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武帝刘彻游嵩山时,令祠官大加修建。现存庙制为明代(1368~1644)所定,其建筑大部分为清顺治至乾隆时(1644~1795)按照工部营造则例的官式作法重修的面貌,有殿、宫、楼、阁、亭、台、廊、庑等明清建筑400余间,汉至清代古柏300余株,金石铸器、石刻造像等金石文物百余件,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中岳庙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主要有太室阙、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其中以中岳大殿气势最为雄伟。在中岳庙大门两边亭中保存着两尊石座“翁仲”(神像的一种),翁仲立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中岳庙院南北长650余米,东西宽160余米,占地面积近11万平方米,是中国五岳之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屹立于世界遗产之林,当之无愧,名符其实,她作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已为全世界人民所共同关注和保护。


嵩山现存的中国六最:
禅宗祖庭――少林寺;
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
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
现存最古老的阙――汉三阙;
树龄最高的柏树――汉封“将军柏”;
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元代观星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