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秸秆创造的新“膜法”

 雪峰读书 2017-12-05

     通过对秸秆炭化炉、秸秆制肥等系列技术整合,形成一整套秸秆多级循环利用模式,深化秸秆综合利用,预计2018年建立20个示范工厂,可处理秸秆30万吨——


秸秆创造的新“膜法”


□本报记者 冯爱君 谷佳 文/摄


l5a1p2.jpg

人物简介:


王宏,黑龙江省秸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物尽其用”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在秸秆利用这件事上,王宏创立的黑龙江省秸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可谓是做到了极致。秸乐公司利用秸秆做原料,生产出了不同用途的农资产品,真正地做到了将秸秆“吃干榨尽”。

    一年前刚刚完成从实验室研发到工厂生产的秸秆纤维基地膜,外观看起来像是一张不起眼的“牛皮纸”,却在今年春耕时节上演了一场一“纸”难求的热卖场面。日前,记者采访了董事长王宏,听她讲讲这张“牛皮纸”背后的创业故事。

 

    纸张情怀

    引发一场“够得着”的跨界

 

    初识王宏,是在省绿博会现场,当时她正手指着秸秆纤维基地膜为驻足于此的参展商和消费者进行推介,说的头头是道。这时候的她,与其说是一位女企业家,不如说更像是一位农业专家。专业解说为她赢来了绿博会的第一张“大单”,与江苏省邳州政府就万亩有机水稻种植签订了一份933.5万元的合作订单。

    很难想象,这位专业人士竟是“半路出家”。在成立秸乐公司之前,王宏曾经是东北三省规模最大的纸张经销商。要从办公行业跨界到农业领域,是一次不小的冒险。王宏投资近5000万元,在2014年创立了秸乐公司。

    王宏介绍,秸秆纤维基地膜是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陈海涛教授团队十年潜心研究的结晶。秸秆纤维基地膜是世界领先、国内首创的技术成果。秸秆地膜以秸秆为原料,利用造纸平台制成。

    在东北使用农药,80%指的是除草剂。我省是粮食生产大省,按6000万亩水田测算,如果育苗都采用秸秆育秧基质板,可节省育苗土525万吨;如果水稻田间都覆设秸秆纤维地膜,可减少除草剂用量2.64万吨。王宏算了一笔账:“以目前种植有机水稻技术为例,在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先后进行三次人工除草,一亩地的费用共需900多元。而一张地膜只需200元,一次性覆盖就能解决问题了。”

 

    普惠农民

    引来一拨“疯狂”追随者

 

    回顾秸乐公司的产业化之路,时间并不长。为何能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整合多项技术成果,王宏笑着告诉记者,“因为我有一群最给力的合作伙伴。我身边的'军师’就是农民,农民会站在生产实践的角度帮我参谋,只有被广大的农民所认可才是真正的认可。几年下来,令我最欣慰的不是说有哪个大企业跟我合作,而是一群有科技头脑、想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农民,他们才是最'疯狂’的追随者。”

    然而,在秸秆地膜推广初期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开始,当公司把这张状似牛皮纸的地膜拿去时,大家都在怀疑。要知道,以往农民对地膜的认知就是塑料地膜,要想颠覆这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并不简单。

    跟农民合作一定要拿事实说话,说的天花乱坠不如实实在在地干。王宏说到做到,去年春耕时节,王宏带着六七个技术人员连着干了将近一个月,铺了2000多亩地的地膜。让事实说话再有力不过了,到了7月,效果一目了然,没有铺地膜的地方杂草丛生。

    曾经的“观望者”、“怀疑者”,如今都成了“推广者”、“宣传员”,在他们的口口相传下,秸秆地膜越来越火。几次受到国家农业部、国家秸秆产业联盟和省市领导的考察和关注。目前,在全省各个稻米主产区都打造了试点。

广泛合作

    探索“红海”中的“蓝海”

 

   “保护生态环境从有机种植开始,保护百姓健康从吃有机食品开始”,这是秸乐公司开展业务的宗旨。“我提供的不是小众的高端需求,而是最大众的需求。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吃到真正的有机食品是企业创办的初衷。”王宏表示。

    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但有机耕地少,难以产出供应大众需求的有机产品是一直都存在的问题。而普通耕地即便使用了有机投入品,也不能立即产出有机产品,需要经过三年的休耕期才能变成有机耕地。为此,秸乐公司通过提供一系列有机农资投入品与农户签约生产稻米。

    我省是粮食生产大省,按6000万亩水田计算,每年消耗秸秆量仅仅是冰山一角。王宏表示,秸秆问题不是一家公司能解决的,是要靠多家企业合作完成的。从今年的推广效果来看,企业以及农民的需求热情很高涨。公司通过整合秸秆炭化炉、秸秆制肥等系列技术形成了一整套秸秆多级循环利用模式,通过与合作伙伴在村镇建设秸秆多级循环利用工厂,深化秸秆综合利用。公司预计2018年建立20个示范工厂,可供应30万亩水稻种植的有机投入品,处理秸秆30万吨。预计2020年建立400个秸秆多级循环利用工厂,可供应600万亩水稻种植的有机投入品,处理秸秆600万吨。

    王宏坦言,目前,江苏、新疆、宁夏、海南,甚至东南亚地区的企业都在向我们抛出“橄榄枝”,寻求合作机会。但不同地域所适应的地膜不同,开发因地制宜的多种地膜单靠秸乐一家公司很难做到。

    王宏说:“说句不夸张的话,这是一份想做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事业,只要有秸秆的地方就可以开工厂,最终再反哺到农业生产中去。” 目前,公司正在挖掘因环保停产的纸厂,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应用。以五常、庆安为基础,利用我省丰富的稻草资源,辐射全国各地建厂,逐渐扩展公司的业务版图。公司希望把这项技术快速推广出去,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公司里来,为百姓谋福。

    毋庸置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企业如果精耕细作的话,一定会在其中找到机会,挖掘出“红海”中的“蓝海”。它的财富机会,正等着像王宏这样的人去进一步开拓。

 

点评:


农业地膜将引发一次革命

 

市场调研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高国兴

   

    塑料地膜因保墒、保温曾为农业高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因不能降解也给环境带来了白色污染,一度成为农业发展中难以克服的顽疾。

    以秸秆为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和机械方法制成纤维,再利用造纸平台制成纸质地膜,无疑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还使秸秆获得了一次再利用,解决了一度农田秸秆焚烧问题。王宏和她的黑龙江省秸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值得大力宣传,给予广泛传播。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期待王宏和她的公司在保护知识产权基础上,以秸秆“纸质地膜”应用为成功案例,下一步在推广秸秆纸质地膜技术普及上做文章,如能引发农业领域塑料地膜的一次革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那时对环保、对农业做出的贡献更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